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城市积水问题研究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城市积水问题研究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城市积水问题研究(第一课时)
内容与内容解析?????
1.本课地位和作用?
本课源自于我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城市积水问题模块,自编教材的设计出发点是基于问题解决式教育,力图通过问题解决过程来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因而由生活中选取“城市积水”焦点事件作为材料,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尝试去挖掘或解决这个问题。它生活化、现实性的鲜活素材是学生真正关心的东西,同时,也在孩子和成人就同一话题进行交流搭建沟通的桥梁。?????
2.本课内容剖析?
本节课是“城市积水问题模块”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先通过图片和视频认识城市积水的影响,进而探究造成城市积水问题的原因。再从技术角度切入,由成功的案例迁移到具体解决问题的模型设计上去,尝试解决城市积水问题。?
目标与目标解析?
1.通过图片和视频,认识城市积水问题。?
2.了解并讨论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方法,尝试从技术角度设计解决问题的模型方案。?
学生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窨井盖问题模块,经历了调查和窨井盖设计方案的锻炼,对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比较熟悉,也乐于发现问题并勇于尝试解决问题。本节课延续该模式,让学生经历从认识城市积水问题到从技术角度设计模型解决方案的一系列化过程,在过程中提高问题意识,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1.重难点分析?
重点:认识城市积水问题,尝试提出解决建议。?
难点:从技术角度尝试设计模型方案解决城市积水问题。?
2.教学方法分析?
本节课遵循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不同,因此认识
问题的习惯与特点不同,所以本节课并不把探究及解决问题设计方案过程的教学设计成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系统,而是设计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多个具体的案例给学生以启发,充分的交流与分享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教学过程?
新闻热点,提出问题?
1.PPT播放南理工“奇幻森林”?学生欣赏、观察。?
2.提问:你知道是什么气象造成了这样的景象??除了美还想到什么严重的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
揭题:暴雨倾城——城市积水问题的研究。?
【设计意图】?
基于问题解决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围绕“问题”来计划和实施,其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内容,价值、实践性。因此,问题的选择与解决对综合实践活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本课选用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二、认识城市积水及其影响?
1.提问:还记得上学期的暴雨吗?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PPT和新闻视频帮助学生再现南京暴雨后的问题情境。?
学生观看,思考。?
基于问题解决?以探究设计为主线?认识城市积水及其影响?
分析原因,案例启发?
类比方法,探究设计?
新闻热点,提出问题?
交流分享,总结延伸?
教师讲解城市内涝,提问:你能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吗??学生尝试。(交通、生活、经济……)
?【设计意图】?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教师可基于预设的问题,提供相关信息,将学生引人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惊奇、疑惑,进而促使他们积极思维、提出对开展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想法。?
三、分析原因,案例启发?
1.提问:我们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而且每年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问题背后我们要寻找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城市积水?)?小组讨论,猜测原因。
?2.学生汇报,板书。?
3.提问:除持续降水外,其他原因也很多,我们可以大致归类。?学生归类:排水系统-----排水设施抵御暴雨能力不足?
地形地貌-----土地硬质化?
人为因素-----建筑垃圾或居民生活垃圾堵塞或淤积管道?
?模型案例:水池注水和排水问题。?
学生分析。?
【设计意图】?
虽然城市积水问题研究起来很大,但教师需要大而化小,聚焦有指向性的问题。小,指的是问题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较好的指向性,研究实践的思路随之明朗,容易在过程中研究得更具体。启发的案例将水池与城市的一定区域类比,范围适当,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搜集资料,进行观察、调查和研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类比方法,探究设计?
1.引导:知道了原因,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学生发言。?
2.提问:从刚才的这些回答来看,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或途径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学生发言交流。?
3.教师归纳:经济、技术、法律、政府……?
4.活动:小组讨论设计从技术角度解决积水问题(蓄水和排水两个方面)?学生展示交流。?
5.PPT播放及相关视频,列举相关的具体措施。
?(1)北京暴雨故宫未积水,?600年排水系统经受考验;?
(2)城市绿地可以减少城市水灾、优化水质并净化空气;?
(3)吸水型路面设计视频。?
6.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模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面对同一个问题,借助更多他人成功的案例,给让学生更多地启发去规划研究思路,重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面对多角度的解决方法,学会通过控制蓄水和排水的设计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更科学地进行对城市积水问题的模型设计。?
五、交流分享,总结延伸?
1.学生分组上台交流,详细阐述模型设计的想法。?教师适时补充。?
2.台下学生认真倾听,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3.教师由学生所设计进行知识衍生:海绵城市的建设。?
4.谈话: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想法很多!但有些技术方法我们无法真正操作,而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哪些有关城市积水问题的研究题目??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5.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进行城市积水问题的模型设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充分显现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出现的不同设计想法进行探讨,找出问题的合理解决方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基于问题解决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