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怎样写阅读作文 曾几何时,我们兴起了阅读作文。阅读作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阅读作文到底该如何教学?这是摆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先谈谈什么是“阅读作文”。查词典,只能分别见到“阅读”与“作文”的概念;网络搜索,也没能明白个所以然。看我们东阳作文大组组长的介绍,不知能否略知一二。王组长说:阅读作文的一般结构,有以下两种较为突出: A、概述材料,指明切点→联想叙事,阐明切点→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B、紧扣切点,议论抒情→有感而发,多向联想→联系现实,凸现中心。 怎么看着,都有点像读后感一类的写作。阅读作文就是读后感吗?这是不是有些偏颇呢?我认为,这显然是对阅读作文教学把握上的一种偏见,它使阅读作文的范畴变得狭隘。那让我们再听听教研员杜伟中老师的指导吧: 1. 标新立异读课文。如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可以写《狂妄背后的痛苦》;读了契诃夫的《变色龙》,可以写《无奈的奥楚蔑洛夫》;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写《胡适早期教育的缺憾》;读了鲁迅的《孔乙己》,可以写《笑声并不是冷酷麻木》;读了冯骥才的《珍珠鸟》,可以写《爱鸟就给鸟自由》…… 2.抓住留白写猜想。“留白”是绘画里的一个术语,“留白”是让欣赏者有信马由缰的想象空间,在欣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情揉入画卷,独自悠游于艺术所赋予的空灵氛围中,让尘事渐行渐远,心灵便在这泼墨山水间纵横驰骋。艺术大师往往是留白的大家,如齐白石先生的画,处处留白处处有意,空灵虚幽,虚实相映,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音乐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是一种“留白”,一首曲子如果用音符填满空拍,欣赏者没有了想象的空间,那么这音乐便没有了生命力。写文章有许多含蓄的地方,这含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这也就是“留白”。抓住留白做文章,抓住留白写猜想,这是阅读作文的一种。 3.联系生活写感悟。想来这与当前阅读作文的一般结构不谋而合,应属于那种读后感式的文章。 4.由“流”及“源”写人事。这里需要先弄清楚“流”与“源”的概念。这里的“流”指的是“阅读”,“源”则是指“生活”。所谓的“由流及源写人事”,就是指的是通过阅读去抒写生活。 我们再仔细思考杜老师的这四点内容吧,然后来回答什么是“阅读作文”。本人以为,杜老师所说的前三点,都纯粹是从内容的角度来阐述阅读怎样与作文结合起来,或者说阅读作文应该写些什么东东。但显然这是片面的,抑或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一篇甚或仅是一段阅读材料,都不会仅有内容而无其它。这正如一个人,不可能只有思想灵魂而无躯体一样。因而本人以为,杜老师的指导,只有加上第四点“由流及源写人事”,才真正切中阅读作文的要旨。 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从习作角度看,习作教学虽然和阅读教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二者关系紧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所以我以为,阅读教学归根到底还是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或者说,所谓的“阅读作文”,其实就是通过阅读教学,然后能够使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阅读与作文紧密结合,真正使阅读更好地为作文服务,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