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目标设计师(明天的我)》教案 一、辅导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设计有效目标的方法,学会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效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目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自我认识 二、辅导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掌握设计有效目标的方法 三、辅导难点 学生学会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效目标 四、辅导方法 游戏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辅导过程 (一)导入 热身游戏:“击掌接力” 游戏规则:从第一组第一位同学向后一位同学发出双手击掌信号,后面的同学依次把这个信号传递下去,顺序是从前到后S形,直到传到最后一位同学算游戏结束。看看全班同学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活动:击掌接力) 师:刚才全班传递的时间是40秒。但老师相信,这并不是我们班的最好成绩。目前其他班最快能35秒内完成,你们觉得自己有可能超过他们吗? (学生活动:第二轮击掌接力) 教师点评:恭喜大家挑战成功!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第二次速度快那么多?说得很好!因为我们有了一个想要挑战的目标。这个游戏说明,在有目标的情况下,人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和目标有关。 (二)发现问题:目标调查 关于目标,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研究,调查的对象是一群各方面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类似于我们班同学现在的情况,这个调查非常经典,我们现场也来做一下, 问题一、你有目标吗? 问题二、你是否有因为有目标而把事情做得更好的经历? 这两个问题的结果很有意思,所有人都有目标,但因为有目标而更加成功的人很少。 哈佛大学的研究结果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问题一、27%的人,没有目标;73%的人,有目标 问题二、73%有目标的人当中,分成三种情况: A、目标模糊 B、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2个月-2年) C、有十分清晰的长期目标(2年以上)问题三、你是否因为有目标而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个问题,哈佛大学专家不是现场提问,而是跟踪调查了25年,结果发现:没有目标的人确实过着失败的人生,那么有目标的人呢?…… (出示出示)看来,并不是有目标的人都成功了,最后成功的只有BC两类人,而他们之间的差异仅仅在于一开始的目标。 研究结论是: 1、目标对人生影响巨大,造成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智力、体力、环境,而仅仅在于一开始的目标 2、懂得设计有效目标的人,只有13%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题《目标设计师》 (三)解决问题:如何设计目标 心理学家如何发现目标设计的方法呢?他们做了一个实验 组织三组人,告诉他们要参加一个户外旅行活动,让他们分别朝十几公里外的三个村子步行。但他们给每组的任务书是不同的。(大家一边听一边判断,换做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有什么反应) 实验一、 第一组人的目标:跟着向导,沿着公路步行去一个村庄。 于是他们开始了步行,一开始,他们对完成任务很有兴趣,兴致勃勃地边聊天边走;走了两三公里,他们就产生了困惑:“……”假设你就是队伍中的人,你觉得他们会困惑什么? “到底要去哪个村庄!” “我们要走到什么时候!” “到底还要走多远!” Q他们的目标出了什么问题?——太模糊 但是,向导并不会给他们解答,只是默默地往前走。又走了两公里,许多人的情绪变化了……你们觉得他们还能坚持完成任务吗? 又走了两公里,有一半人就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觉得实验者在整他们;另一半人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慢慢地停下来的人越来越多,即便个别人走到了最后,也是筋疲力尽,发誓再也不参加这种活动了。 出示:心理学家的结论:在目标模糊,不可行! 所以,他们发现了目标设计的第一条方法:具体明确(名称、程度、期限) (结合上面的案例展开) 实验二、 目标A:提供地图,步行去20公里以外的美丽的A村庄,请务必在3小时内到达。 一开始他们很高兴,一边走一边兴高采烈地讨论村庄A会有多美丽。但一小时后他们发现,自己的速度已经比较快了,但也只走了5公里。 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出了问题。是什么? 他们开始抱怨: “太困难了!” “我们根本做不到!” “早知道就该选第二个!” 他们这种情况,还能坚持到最后吗? 大多数人坐在路边不愿走了,因为他们觉得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少数人多坚持一段距离也放弃了,没有人准时走到终点。 出示:心理学家的结论:在目标太难,不可行!反过来说,为什么有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最终放弃?因为把目标定得太高了。 所以,他们发现了目标设计的第一条方法:难度适中。太难的目标无法实现,太简单的目标没有任何挑战性不会让你进步。 (结合上面的案例展开) 意外的发现:想象目标成功的样子,会更有动力。 实验三、 第三组的目标:提供地图,请步行去15公里以外的美丽的B村庄,务必在3小时内到达。 一边走一边兴高采烈地讨论村庄B会有多美丽。一小时后,他们发现走了5公里。但有人累了,想到还有枯燥的10公里要走,坚持不下去了。 队伍中有个聪明人,拿出地图看了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他的办法是什么? 他把路上要经过的显眼标记都画了下来,画了一张目标分解图。(例如:起点—小桥—山坡—农田……终点)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出示:心理学家的结论:如果目标比较远,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一步一步地实现,一点一点地成功。 (四)案例分析 实验看完了,方法也讲完了,你把方法学到了吗?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某初一女生,初一上期末体育800米跑4′45″(60分) 她的目标是:提高跑步成绩 她的目标显然太模糊了,可以如何修改? 两条建议: 1、设计一年以内的,因为时间越长未来不确定的可能性越大 2、应该至少包含一个可以自己掌握的数字。 接下来,该如何分解目标? 如果你们可以帮别人修改目标,相信设计自己的目标也是没问题的。 (四)成果展示:初一x班的目标设计图 活动规则: 1、每个人根据学到的设计方法,在彩色贴纸上,写下自己的目标设计(可匿名,可参考以下模版) 2、全班将自己的目标贴纸贴在班级的卡纸上,形成全班的目标设计图。 (学生活动:写自己的目标设计,3分钟) 音乐之间穿插:若有不明确的信息,可以先写大概,打上问号回头再查资料。 恭喜大家,我们完成了一张非常漂亮的班级目标设计图。(分享几个学生的目标) (五)结束语,激发行动 今天这节课,如果你能够把目标设计到这一步,这节课你成功了,如果你有其他的目标,照着今天学到的步骤设计就可以了。最后有句老话告诉大家,心动不如马上心动,计划再好不付诸实践也是浪费。所以,从今天起就为实现目标努力吧!祝大家美梦成真! 这节课我们的内容就到这里,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