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用机械种庄稼 导学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2用机械种庄稼 导学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1.2用机械种庄稼 导学单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美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2.美国中部大平原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1.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2.对比泰国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生产生活、居民特色、精神生活等差异的主要原因。
三、课前预习
1.地理位置:北美洲的美国中部大平原地区, 山脉与 山脉之间。2.地形及土壤: 地形,土地辽阔,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气候:位于北温带,绝大部分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气候适宜,比较适合 、 和 生产。
4.水文:世界第四长河 从北向南贯穿大平原东部,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四、课堂导学
自主学习:
1.结合上图,请你说说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从半球位置、所处大洲、海陆位置等)
2.找一找美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和河流?美国中部平原地区相对于他们的位置?
3.美国中部平原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南部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4.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自主学习:
5.美国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属于何种耕地类型?
合作探究:
6.比较美国中部大平原和湄公河平原在自然条件上有哪些异同?
7.以上图片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8.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和教材提供的资料,请分析:为什么美国中部平原农业适合高度机械化生产?
(从地形、地势、农田类型、气候、人口、科技发展等多角度思考。)
阅读材料:
材料一:{在美国中部平原,2个人耕种着300公顷土地(大致相当于中国1000户农民的耕地)。
材料二:资料: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美国的农业人口不到全国人口总量的3%,却养活了全国3亿多人;农产品不仅能满足全国的粮食需要,还有2/3出口国外。
思考:
9.以上材料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
10.以高度机械化为主要特点的美国商品性农业会给当地人们的饮食、交通、娱乐、交往等方面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
1.根据右图可知,美国中部大平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美国东、西两侧分别濒临(  )
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
C.太平洋、印度洋 D.北冰洋、大西洋
3.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与美国中部大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以精耕细作的人工生产为主,而后者则以农业机械生产为主。造成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经济和科技水平 D.人口多少
4.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农业是商品性农业,体现在(  )
①产量高 ②剩余多 ③自给自足 ④输出便利 ⑤贮存条件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美国中部大平原采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的原因有(  )
①地域辽阔 ②地势平坦 ③工业化水平高 ④劳动力少 ⑤高温多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反思总结】
自学反思、查漏补缺,检查知识点,标注情况。
答案:
课前预习:
1.阿巴拉契亚 落基 2.平原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麦 玉米 大豆 4.密西西比河
课堂导学:
1.美国本土位于北美洲的中部,除此之外还有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州。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位于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少,集中于夏季。 亚热带湿润气候 气候温和湿润
4.地理位置:中纬度、温带地区;
地形:中部大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气候: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较多;气候适宜;
水文: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灌溉便利。
土壤:土壤肥沃。
5.小麦、玉米、大豆 旱地
6.相同:都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都有河网分布,有利于灌溉。
不同: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纬度地区,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公河平原,因而这里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产地。
7.特点①:劳动力需求少、机械化程度高
8.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旱地为主,地广人稀,劳动力欠缺,而科技水平发达,适合机械化生产。
9.特点②:美国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规模普遍很大。特点③:农产品产量高、农产品商品化。
10.生活水平高,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住房宽敞,还有很大的粮仓和农用机械房。出行都要依靠汽车等交通工具,农庄位于公路附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课堂练习:
1.C 2.B 3.C 4.D 5.A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