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北方的民族交融 课件(共29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3北方的民族交融 课件(共29张PPT)+教案+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4-1-3北方的民族交融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东汉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掌握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资料式导入)课件展示前秦邓太尉祠碑:
前秦邓太尉祠碑碑文记载,前秦长安附近生活着匈奴、羌、粟特等12个少数民族。
碑文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当时关中地区民族杂居非常普遍。
教师设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二、新课学习
(一)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
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思考与讨论:曾经作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其所在关中地区出现民族杂居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万,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占到总人口的一半。
>>>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民族地图
教师设疑:其他四个古老的民族到哪里去了?
学生: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
多媒体课件展示民族交融现象
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的,后来,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逐渐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
讨论: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民族交融的结果。
今天我们普遍能看到的蒸馍、烙饼、馅饼、面条和油炸饼等食物,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物,后来,中原的汉族也普遍食用,又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受欢迎的饮食。比如我们的坐姿、高脚凳、裤装等。旗袍以前是我国满族贵族的服饰,现在已成为我国服饰的典型代表。
教师设疑: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二)十六国和黄河流域统一
1.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
多媒体课件展示东晋十六国形势地图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304年—439年),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国家,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民族状况比较表
教师设疑:假若你是北魏的领导者,想发展国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设置目的:引出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孝文帝迁都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平城的不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地理环境: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巩固政权: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民族融合: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2.汉化措施
>>>
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资料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得出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服饰变化
教师设疑:你发现左图与右图中的服装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右图的服装具有明显的汉族服饰宽袍大袖的特点;左图的服饰为对襟、窄衣、小袖、袒胸的胡服。
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姓氏变化
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措施: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元。
教师设疑:鲜卑族服装和姓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历史资料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措施: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历史资料
北魏初期因长期征战,官吏没有固定的薪水,只靠战利品作为奖励,统一黄河流域后,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大量贪污,残酷搜刮百姓,这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统一北方后50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为此北魏政府向汉族统治者学习发给官员俸禄以缓和社会矛盾。
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措施: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历史资料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孝文帝实施的汉化措施: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教师设疑:北魏黄帝的谥号说明了什么?
孝文帝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他以后的皇帝均已“孝”为谥号,说明北魏皇室已接收了儒家思想。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魏时期历史资料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思考与讨论:想一想,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鲜卑族人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传统的汉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四)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
1.北魏的分裂
>>>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朝政权示意图
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5个国家称为北朝。
2.南北朝的对峙
>>>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北朝对峙图
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南北朝。
>>>
多媒体课件总结南北朝形成过程
南北朝后期南北朝关系出现了明显变化。使节往返日益频繁,互市交易越来越多,南北交往趋于正常,为国家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B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2.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D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D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一、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二、十六国和黄河流域统一
1.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迁都洛阳
2.汉化措施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四、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一课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北方的民族交融
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
新知导入
前秦邓太尉祠碑碑文记载,前秦长安附近生活着匈奴、羌、粟特等12个少数民族。
碑文说明什么?
前秦邓太尉祠碑
说明当时关中地区民族杂居非常普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一、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新知讲解
思考:曾经作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其所在关中地区出现民族杂居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分布图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至西晋初年,内迁各族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万,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占到总人口的一半。
新知讲解
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其他四个古老的民族到哪里去了?
新知讲解
汉族原来是席地而坐的,后来,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逐渐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
胡床
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方凳
新知讲解
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民族交融的结果。
今天我们普遍能看到的蒸馍、烙饼、馅饼、面条和油炸饼等食物,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物,后来,中原的汉族也普遍食用,又逐渐传到南方,成为受欢迎的饮食。比如我们的坐姿、高脚凳、裤装等。旗袍以前是我国满族贵族的服饰,现在已成为我国服饰的典型代表。
新知讲解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新知讲解
二、十六国和黄河流域统一
1.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304年—439年),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国家,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新知讲解
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六国后期,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
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长期纷乱割据的局面。
新知讲解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
为主
定居
封建社会
先进
北方少数民族(胡)
以游牧
为主
逐水草
而居
奴隶社会
相对
落后
民族状况比较表
假若你是北魏的领导者,想发展国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新知讲解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洛阳
平城
1.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
(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平城的不足)
新知讲解
地理环境: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巩固政权: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民族融合: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平城的不足)
论从史出
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2.汉化措施
图文探究
胡服俑
北魏帝后礼佛图
右图的服装具有明显的汉族服饰宽袍大袖的特点;左图的服饰为对襟、窄衣、小袖、袒胸的胡服。
你发现左图与右图中的服装有什么区别吗?
新知讲解
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
把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元。

独孤

贺赖

步六孤

邱穆陵
长孙
拔拔

拓跋
汉姓
鲜卑姓
新知讲解
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鲜卑族服装和姓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新知讲解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北魏初期因长期征战,官吏没有固定的薪水,只靠战利品作为奖励,统一黄河流域后,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大量贪污,残酷搜刮百姓,这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统一北方后50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为此北魏政府向汉族统治者学习发给官员俸禄以缓和社会矛盾。
新知讲解
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法治理国家
新知讲解
北魏黄帝的谥号说明了什么?
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孝文帝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他以后的皇帝均已“孝”为谥号,说明北魏皇室已接收了儒家思想。
新知讲解
3.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想一想,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响?
新知讲解
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鲜卑族人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传统的汉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新知讲解
四、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
1.北魏的分裂
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演变为北齐和北周。历史上把北方的这5个国家称为北朝。
新知讲解
2.南北朝的对峙
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南北朝。
新知讲解
北朝:
南朝:
南北朝




西









南北朝后期南北朝关系出现了明显变化。使节往返日益频繁,互市交易越来越多,南北交往趋于正常,为国家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北方的民族交融
十六国时期的战乱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十六国和黄河流域统一
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
课堂练习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2.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3北方的民族交融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掌握自东汉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掌握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的相关史实。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1._______________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_________初年,内迁各族人数已经达到几百万,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甚至占到总人口的一半。
(二)十六国和黄河流域统一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304年—439年),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国家,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____________国
2.____________国后期,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____________,定都____________。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由____________迁往____________。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___________,禁用鲜卑语;规定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___________;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___________;鼓励鲜卑贵族与___________贵族通婚;采用汉族的___________治理国家;学习汉族的__________,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3.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__________的恢复与发展;传统的__________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四)北魏分裂和南北朝对峙
1.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又分别演变为_________和_________。历史上把北方的这5个国家称为北朝。
2.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_________。
三、问题探究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分布图
曾经作为西汉都城的长安,其所在关中地区出现民族杂居的状况,说明了什么?
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地图
其他四个古老的民族到哪里去了?
3.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4.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可从地理环境、巩固政权、民族融合等方面分析平城的不足)
5.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你发现左图与右图中的服装有什么区别吗?
(2)鲜卑族服装和姓氏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北魏黄帝的谥号说明了什么?
7.孝文帝改革有什么影响?
4、课堂检测
1.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A.?西周与东周
B.?西晋与东晋
C.?南朝与北朝
D.?南宋与北宋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3.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4.某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①汉族人民使用胡床、圆凳
②胡人穿汉服
③昭君出塞
④蒙恬北击匈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下列内容与此有关的是(???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6.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交融所产生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迁往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有哪些?
(2)“中原的部分汉族人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
(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1.东汉、魏、晋
西晋
二、1.十六
2.十六
北魏
平城
三、1.平城
洛阳
2.汉语
汉族服饰

汉族
官制和律法
礼法
3.北方经济
汉族文化
四、1.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2.南北朝
问题探究
1.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2.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交融,民族界限日益模糊。
3.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4.地理环境: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
巩固政权: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民族融合: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5.(1)右图的服装具有明显的汉族服饰宽袍大袖的特点;左图的服饰为对襟、窄衣、小袖、袒胸的胡服。
(2)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
6.孝文帝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他以后的皇帝均已“孝”为谥号,说明北魏皇室已接收了儒家思想。
7.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鲜卑族人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传统的汉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
课堂检测
1.C
2.A
3.D
4.D
5.D
6.答:(1)匈奴、鲜卑、羯、氐、羌。(任答四个即可)
(2)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4)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