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我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发现自我 教案

资源简介

发现自我
【活动理念】埃里克森指出,中学时期是自我统合的关键时期。自我统合是一种人个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种关于“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我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我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对于身心迅速发展而又缺乏生活经验的中学生来说,自我统合绝非易事,他们大多会感到困惑和迷失。七年级学生刚升入初中,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限制,经常陷入茫然的状态。本节课正是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回答“我是谁”这个重要问题。
【活动目标】
使学生明白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要点,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深入、细致地认识自我。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客观评价自我。
【活动形式】游戏活动、情景讨论、合作探究、感悟分享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我的十二行诗”纸张
【活动对象】七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热身游戏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大风吹”。
游戏规则:
老师说:“大风吹”,大家问:“吹什么?”,老师说:“吹走具备某种特征的人,例如穿白衬衫的同学”,这时穿白衬衫的同学则要马上站起来,其他同学不动,全程保持安静,发出声音的同学视作违规。当老师说:“小风吹”,则情况相反,具备该特征的同学保持不动,其他同学要马上站起来。
教师提出几个特征:长头发,短袖和戴眼镜。
2.揭示课题
师:如果用我们刚才游戏的几个特征来描述一个人,同学们能很好地认识这个人吗?(不能)对,只说表面特征无法认识一个人,同样地,只看表面特征也无法认识自我。那么,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呢?一起来学习。(课件出示主题)
(课件呈现相关资料:阿波罗神庙和苏格拉底的一段话)
在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座神殿,就是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神殿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人,认识你自己”!这句探讨人生奥秘的箴言,由于“斯芬克斯之谜”的故事而广为流传,成为哲学家们最喜欢讨论的命题。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这才是人生的至理名言,才是哲学的最高任务。只有‘你自己’,才是我们必须去面对和不断探究的。”
师:由此可见,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对认识自我这个问题进行探索。
二、活动一:“说的是你吗?”
师:老师现在手上有写给我们班五位同学的信,里面写了我对他们的评价,请念到名字的同学上台来领取。
1.发信给五位同学
2.请领到信的同学说说感受,觉得里面的描述跟你的情况相符吗?有百分之多少是一致的?
3.教师在黑板上作统计(大家基本都觉得像)
4.全班分享信的内容,思考原因
你希望父母能以你为荣,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且尊重你。你有很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也有一些缺点。
你希望有机会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表达自己的意见。你心中有些小秘密,只能说给你最好的朋友听,有的甚至连他们也不能说。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你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想为之努力但有时会感到迷茫。
师小结:其实每一封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它的特点是普遍笼统的描述,人很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无法正确认识自我,所以,自我认识时一定要具体,特别,体现个人特点。(师板书:具体不笼统)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以真实的活动结果让学生明白人很容易陷入认识自我的误区。】
三、活动二:动物对对碰
1.请学生用一种动物来形容自己,例如鼠,兔子,牛,羊,老虎,马,猴子,熊猫,蚂蚁,蜜蜂,鸟等等,并说明原因。
2.教师先举自己的例子
3.学生自由发言
师:用一种动物来描述自己是否就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呢?对,虽然具体但不够全面,我们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自己。
(课件呈现“自我认知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师适当举例讲解(师板书:全面不单一)
【设计理念:通过“用动物形容自己”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
四、活动三:我的十二行诗
师: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也充当着他人的观众。慢慢地,我们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心目中从此有一个自己,我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让我们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十二行诗”。
1.学生写下12个句子:我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从不同方面来描述自己
2.学生分享,教师适当提问,对一些不恰当的自我评价进行纠正
3.学生思考三个问题,并给自己打分
①在12个句子中哪些是优点?哪些是缺点?
②你比较满意自己的哪方面?不满意哪方面?
③假如很满意打100分,你现在给自己打多少分?请填在纸张上。
4.学生分享,教师对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进行鼓励,邀请其他同学挖掘其优点,帮助该同学树立自信。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评价自我】
五、活动四:互为镜子
师: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除了自己评价自己之外,我们还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活动原则:真诚,善意。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按顺时针方向传递纸张,写下你对该同学的看法,每个同学都要评价其他组员,也要被其他组员评价。如果指出同学的缺点,请用句式:我感觉如果你……,那就更棒了。
2.讨论思考:面对别人对我们的评价,应该如何看待呢?如果跟你自己的评价有不一致的地方怎么办?
师小结:要特别重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如父母、教师、接触比较多的同学。要特别重视那些人数众多、异口同声的评价,一般而言,这样的看法有较大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既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又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设计理念: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更科学客观地看待自己】
六、总结
今天,同学们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自我要做到具体不笼统,全面不单一,除了进行自我分析之外,还要认真听取同学的意见,课后我们还可以了解父母,长辈,老师和朋友对我们的评价,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舞出精彩人生。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环节流畅,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学生踊跃参与,师生互动良好,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心理辅导课的特点,让学生有所感悟。
教学环节设置流畅有效。导入游戏“大风吹”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与主题相关,教师由“表面特征”引入“认识自我”,十分自然。而“说的是你吗?”活动更是巧妙,设置了悬念,同时也通过现场活动结果说明道理,让学生非常信服。“我的十二行诗”和“互为镜子”两个环节紧紧相扣,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方面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教学形式多样,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先是玩游戏,后是发信活动,接着书写关于自我的十二个句子,然后是评价组内同学,也接受组内同学的评价。教学氛围温暖,对于自我评价偏低的学生,教师给予鼓励,在互评环节,更是强调“真诚善意”原则,不能攻击同学,拿同学开玩笑。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课堂时间把握前松后紧,最后一个环节时间结束得有点仓促。对于课堂的生成资源,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及时处理。在自我评价环节,有两个学生给自己打分较低,分别为30分和60分,这时教师并没有及时鼓励他们,而是等到最后才处理,这时候应该马上处理,最好是请班里同学寻找他们的优点,让他们自信起来。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