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基本情况分析(一)学生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因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距离现在比较近,关于这段历史的专业书籍和野史小说特别多,被拍成影视剧的内容也特别多。学生对这段历史特别感兴趣。但是,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说和影视剧大都存在夸张和戏说的成分,尤其是对于北洋军阀黑暗的统治方面,学生存在的认识误区特别多。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本清源,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解读,让学生通过学习这节课得到更多的启发。(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是内容含量超大的一节课,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其实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一节课单独学习。2.从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来看,本节课重点要讲清楚两个问题:一是政治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二是从经济和文化方面认识这个时期上升的转机,其中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文化上的新文化运动都是本节课的重点。3.本课对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可以做淡化处理,只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史实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做更多的展开。对于经济和文化方面向上的转机,虽然非常重要,也不可以面面俱到,一定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二、本课设计理念1.充分体现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课通过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讲述,充分体现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大力弘扬唯物史观。在讲述过程中,一定要充分重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并增加一些关键性名词的解释,来体现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教学结构一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历史的沉沦①袁世凯复辟帝制;②人民发动护国战争;③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④北洋时期的政局。第二部分:上升的转机①经济上短暂的春天;②社会生活上出现新气象;③文化上新文化运动。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其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水平,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往往在历史沉沦的时候也蕴含了向上的转机。让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对中国近代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危害;也认识到当历史到达谷底的时候往往也蕴含了向上的转机和希望。四、课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革故鼎新,推翻了旧的封建王朝,建立了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玩弄反革命的两面手法,最终窃取了政权,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学过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历史感念:什么叫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1%E5%9B%BD%E5%86%9B%E9%98%80?/?424826"\t"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5%86%9B%E9%98%80?/?_blank?)势力之一,由袁世凯(?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2%81%E4%B8%96%E5%87%AF?/?225928"\t"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5%86%9B%E9%98%80?/?_blank?)掌权后的北洋新军(?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6%96%B0%E5%86%9B?/?10951037"\t"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5%86%9B%E9%98%80?/?_blank?)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C%81?/?7317775"\t"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5%86%9B%E9%98%80?/?_blank?)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5%86%9B%E9%98%80%E6%94%BF%E5%BA%9C?/?424211"\t"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5%86%9B%E9%98%80?/?_blank?)(简称北洋政府(?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6%94%BF%E5%BA%9C?/?1311509"\t"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6%B4%8B%E5%86%9B%E9%98%80?/?_blank?))的称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到1928年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结束,我们这节课涉及到的主要是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这段历史。本节课可以分为两个篇章来讲:历史的沉沦和向上的转机。首先,我们来看篇章一:历史的沉沦篇章一:历史的沉沦这个篇章主要讲了四个问题:①袁世凯复辟帝制。②人民发动护国战争。③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④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一、袁世凯复辟帝制设问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是如何一步步扩大自己权力的?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自己的老巢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说明国民党在定都问题上受到挫折。随后袁世凯一步步展开了大权独揽的活动。)(2)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袁世凯解散国民党,打击了自己的政治敌人,进一步扫清了大权独揽的障碍。)(3)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规定了总统有像皇帝一样大的权力,使袁世凯的权力大大增强。)(4)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选连任。(这样就使得袁世凯可以无限期的掌握最高的权力。)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1915年5月25日,袁世凯被迫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通过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资料补充:《中日民四条约》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谈判多次最终确定的修正案,由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关於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於山东之条约》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实际上是“二十一条”的最终版本,与“二十一条”的内容有所不同,因为在民国四年签订而得其名。在通过出卖国家利益,取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后,袁世凯真正走向了称帝之路。设问2:袁世凯是怎么一步步复辟帝制的呢?3.袁世凯称帝:⑴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他的宪法顾问古德诺,发表了《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鼓吹“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后来,在袁世凯的示意下,杨度等人组织筹安会,大肆鼓吹复辟帝制。⑵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在六七百名军警的武力胁迫下,各省代表1993人全部投票赞成君主立宪制,并写了“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的拥戴书。)拥戴书⑶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并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全国人民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二、人民发动护国战争设问3:护国战争是怎样爆发的?最终结果如何?1、背景:⑴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⑵袁世凯的称帝行径,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2、表现:⑴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注意这里“护国”护的是中华民国。护国三杰:唐继尧蔡锷李烈钧⑵云南起义之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布独立。(云南起义能够得到很多省的响应,说明袁世凯称帝不得民心,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结果:在四面楚歌当中(袁世凯的老部下冯国璋和段祺瑞也不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下失败了,最后悲惨的死去。那么如何评价袁世凯的功过是非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乱的局面。(展示北洋军阀派系图)设问5:军阀割据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1、原因:⑴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使军阀可以在一个地区闭关自守。⑵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袁世凯病死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代理人。2、表现:军阀割据与混战(表格梳理相关知识)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依靠国家直系江苏、江西、湖北英、美皖系晥、浙、鲁、闽日奉系日滇系云南、贵州英、美桂系陆荣廷英、美晋系阎锡山日北洋军阀内部主要分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河北、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了安徽、浙江、福建、山东、陕西各省。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在日本的支持下,占据了东北三省。此外还有,以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云南和贵州两省;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了广西、广东两省。还有控制山西的军阀阎锡山和控制徐州的军阀张勋。整个中国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各派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大战、直奉军阀混战,导致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在袁世凯后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围绕着政权北洋军阀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设问6:“府院之争”是怎么发生的?1、“府院之争”⑴背景: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了被袁世凯召开的国会,但是在如何确定国会的权限时,与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产生了很深的矛盾。⑵表现: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设问7:张勋又是怎么复辟帝制的呢?最终结果如何?2、张勋复辟⑴背景:1917年夏,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⑵表现:张勋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戴清废帝溥仪,恢复宣统年后,黎元洪被迫躲入外国使馆。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段祺瑞见利用张勋驱逐黎元洪的目的已经达到,于是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⑶结果: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复辟闹剧仅12天就迅速收场了。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功臣自居,重新担任国务总理。设问8:段祺瑞重新担任国务总理之后,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孙中山号召人民掀起了护法运动。护法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最终结果怎样?3、护法运动⑴原因:张勋复辟失败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的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回到北京就任国务总理。但是他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⑵表现: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为元帅,护法运动开始。⑶结果:西南军阀以“护法”为幌子,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暗中却与北洋军阀往来,并在护法军政府内部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在段祺瑞执政时期,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争取更高的国际地位,北洋政府毅然参加了一战。设问9:北洋政府是怎样参加一战的?4、参加一战⑴原因:①争取国际地位。②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⑵表现:①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参加协约国一方。②收回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的领事裁判权。③中国派十几万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⑶结果: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各地军阀割据和混战,民不聊生到了极点,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和混乱,毫无秩序和前途。这些正是沉沦到谷底的一些表征。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社会到了谷底的时期又出现了向上的转机。篇章二:向上的转机这一时期,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设问10: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是什么?一、经济:短暂的春天1、原因(出示一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材料三: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四: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1/3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出口。——《中国近代史教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原因:⑴中国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⑵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取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⑶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⑷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设问1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到来有哪些表现呢?2.表现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其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取得的成绩。⑵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其他轻工业也发展迅速。⑶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不但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大大增强,也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壮大,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同时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准备了条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设问1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是怎样的?结果如何?二、社会生活:出现了新气象展示辛亥革命前后溥仪剪辫子的形象图片……1、原因:⑴成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也促成了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种种新气象。⑵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2、表现⑴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⑵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律。⑶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结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该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发展,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发展。三、思想:新文化运动设问13: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样的?1、背景⑴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⑵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民主共和空有其表。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真正地民主制度。⑶思想:资产阶级开明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和旧文化的彻底批判。需要对大多数国民的头脑进行思想启蒙。设问1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表现有哪些?2、兴起⑴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⑵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⑶主要基地:《新青年》⑷活动基地:北京大学⑸代表人物: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3、内容:设问1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出示一组材料引导分析)⑴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⑵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⑶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①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陈独秀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新文学要注入新思想、新内容。③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是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结合的典范。设问16:我们该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呢?4、评价:⑴积极性①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运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命,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⑵局限性①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有片面性。②局限于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工农。小结:本节课讲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在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掀开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几乎是最黑暗的一页。整个中国到处是军阀割据和混战,政权交替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到了极点。中国近代历史沉沦到了谷底。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社会在“谷底”时期,也在孕育向上的转机。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社会生活上,也出现了种种新气象。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有着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中国近代历史不断沉沦,到了此时已经到了“谷底”,下一步中国历史将不断发展,最终将迎来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知识结构:■归纳反思本节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涉及到了,内容含量有点大。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包括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发动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涉及到的内容已经很多,很难把它与经济和文化并列来讲。只能选择换了一个角度,一方面讲历史的沉沦——政治上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个方面讲向上的转机——经济上和文化上出现的新现象。通过教学结构的重新调整,基本上实现了课件教学内容的前后均衡。但是,本课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非常多,要想完全讲清楚难度比较大,本课教学设计在详略得当方面做的有点欠缺,课件的幻灯片有点多,有些知识讲的还是有点啰嗦。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不断地完善,把这些缺点能够克服,打造更加完美的课堂。【跟踪练习】一、选择题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战争D.北伐战争3.导致20世纪初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根源是()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③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④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D.①③④4.1916年,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A.篡夺革命果实B.镇压二次革命C.出卖了维新派D.公然复辟称帝5.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B.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D.孙中山继续革命6.下图为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①纺织业的发展受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②纺织业的发展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③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④纺织业的发展没有推动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在甲午战争后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此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废除科举B.农业衰退C.重利轻义D.实业救国8.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影响最主要是()A.削弱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B.使中国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D.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给予极大地抵制9.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A.中国开始采用机器生产B.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轻工业比重大,重工业基础薄弱D.仅仅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10.20世纪初,国货运动兴起。翻开1915年的报纸,到处可见宣传国货的广告:“中国人应用中国货”“提倡国货,立在一条战线上”“欲图挽救,提倡国货”。《国货月刊》杂志还受到政府的立案保护。这表明A.民族危机促使国民意识觉醒B.近代中国经济建设成效显著C.实业救国思潮成为社会主流D.国民革命运动形势空前高涨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的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就陷入的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官僚资本主的形成严重制约民族资本的发展B.帝国主义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波浪形态12.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13.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这些变化说明了()A.中国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C.中国社会习俗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影响D.西方文明礼仪完全取代中国的传统习俗14.下表是中国近代中小学课程的设置。据此可知时间课程1903年修身、读经讲经、外国语、物理及化学、体操等1913年修身、国文、外国语、理科、体操、缝纫(女子)等1922年公民、国语、算术、卫生,工用艺术、体育等A.清政府的学校教育全盘西方化B.民国时期的基础教育重文轻理C.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D.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15.下图反映了民国初年青年男女结婚的场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A.传统婚恋价值观崩塌B.婚姻观念新旧并存C.婚姻观念发生了质变D.婚礼崇尚简约之风16.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蔡元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17.新文化运动中,针对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陈独秀等人()A.提倡民主和科学B.宣传马克思主义C.提倡新文学D.主张中西文化融合1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19.著名历史学者王安庆指出,在西方文化的挑战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下,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危机,于是探求伦理思想,从思想改革入手,这就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有贯通中西文化之倾向B.积极应对西方挑战实现文化自强C.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D.希望改造传统文化挽救民族危亡20.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的一场运动时说:“它汲取过去由上层精英推动社会变革的局限,试图把学习西方文化的潮流推向广大民众。这一努力是有效的,它孕育了一代新人,催生了一个新型的政党。”据此推知,该运动()A.旨在宣传马克思主义B.认为东西方价值理念有相通之处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二、非选择题21.毛泽东曾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9世纪末,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使中国纺织工业有了发展的良好机会,给大生纱厂带来了“黄金时代”。1917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特别是四川、江西两地需要量更大,纱价由每箱156元涨到230元,因此全年获利76万两。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摘编自百度百科《大生纱厂》材料三大生纱厂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种种外延式的多元化扩张,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六十多家企业。大生企业始终奉行的是“厚利股东”“得利全分”的分配政策,严重堵塞了大生企业集团资本自我积累的途径,使企业“严重失血”。大生企业利用张謇的特殊身份地位和与达官显贵的密切关系,借助官府的力量来竭力排斥和阻止外地企业和商人进入通海地区。然而,由于多年独家垄断经营无人竞争,大生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日益削弱。——摘编自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发展民族工业上的贡献。(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生纱厂在一战期间处于“黄金时代”的原因。(3)据材料三,析大生企业走向衰败的原因。(4)胡适认为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跟踪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DACDA6——10、BDCCA11——15、BBCDB16——20、DAADD二、非选择题21【参考答案】(1)贡献: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2)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此点必答)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3)原因:盲目多元化发展;分配政策不当,不注重自我积累;借助官府垄断市场、排斥竞争,削弱了企业竞争力。(4)理解:伟大:张謇的主要活动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失败: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导致了张謇发展民族经济、挽救民族危亡的理想没有实现。【解析】(1)贡献:根据“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得出倡导实业救国;根据“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得出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2)原因:根据“1914年,一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得出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根据所学我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得出: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3)原因:根据“进行了种种外延式的多元化扩张,先后投入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创办了六十多家企业”得出盲目多元化发展;根据“‘厚利股东’‘得利全分’的分配政策,严重堵塞了大生企业集团资本自我积累的途径”得出分配政策不当,不注重自我积累;根据“借助官府的力量来竭力排斥和阻止外地企业和商人进入通海地区……大生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日益削弱”得出借助官府垄断市场、排斥竞争,削弱了企业竞争力。(4)理解:可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分析总结,积极方面可从张謇的主要活动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分析,局限性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说明张謇发展民族经济、挽救民族危亡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分析解答。展示材料:“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材料二: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材料三: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远。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钱玄同、刘半农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陈独秀“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毛泽东袁世凯复辟帝制历史的沉沦人民发动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经济:短暂的春天向上的转机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思想:新文化运动(共39张PPT)革故鼎新实现共和耍弄权谋窃取政权概念理解:何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故而在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军阀政府(简称北洋政府)的称呼。1912年1916年1928年袁世凯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1919年--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篇章一历史的沉沦一、袁世凯复辟帝制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1)1912年3月10日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3)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4)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签订“二十一条”1914年4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1915年5月25日被迫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中日民四条约》是袁世凯政府与日方因《二十一条》谈判多次最终确定的修正案,由袁世凯政府签订的《关於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关於山东之条约》等条约。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3.袁世凯称帝(1)1915年8月,古德诺以及筹安会,都积极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营造舆论。(2)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同“君主立宪”。(3)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1.背景二、人民发动护国战争(1)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2)袁世凯的称帝行径,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2.表现(1)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2)云南起义以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二、人民发动护国战争李烈钧唐继尧蔡锷3.结果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的国号。1916年6月6日病死。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在河南项城为他修筑了豪华的陵墓二、人民发动护国战争1.原因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⑴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使军阀可以在一个地区闭关自守。⑵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袁世凯病死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失去了统治中国的共同代理人。军阀割据观察下图:军阀割据形势示意图,并结合教材,完成下表。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依靠国家直系江苏、江西、湖北英、美皖系皖、浙、鲁、闽日奉系日滇系云南、贵州英、美桂系陆荣廷英、美晋系阎锡山日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张作霖东北三省唐继尧广东、广西山西2.军阀割据和混战各派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大战、直奉军阀混战,导致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1.府院之争(1)背景: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2)表现:1917年5月,大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的总理职务,造成了所谓的“府院之争”。①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②为了使权力合法化,段祺瑞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但在如何确定国会的权限时,与继任大总统黎元洪产生了很深的矛盾。2.张勋复辟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⑴背景:1917年夏,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2.张勋复辟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张勋战败,溥仪再次退位,复辟闹剧仅12天就迅速收场了。⑶结果:⑵表现:②张勋的复辟活动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段祺瑞在天津组织讨逆军攻入北京。①首先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然后拥戴清废帝溥仪,恢复宣统年号。3.护法运动⑴原因:段祺瑞重新就任国务总理。但他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3.护法运动西南军阀以“护法”为幌子,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暗中却与北洋军阀往来,并在护法军政府内部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西南军阀唐继尧和陆荣廷为元帅,护法运动开始。⑵表现:⑶结果: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4.参加一战四、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⑶结果:⑴原因:⑵表现:①争取国际地位②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①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参加协约国一方。②收回德国和奥匈帝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的领事裁判权。③派十几万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做出了贡献。篇章二向上的转机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材料二: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摘自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材料三: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全国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爱国运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材料四:一战爆发后,英国对华输出减少了约1/2。法国减少到不足战前的1/3德国货则完全停止了出口。——《中国近代史教程》1.原因一、经济:短暂的春天⑶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⑴中国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⑵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鼓励发展实业的措施。⑷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纺织业面粉业⑵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⑴新建厂矿数和资本投资额大大增多 2.表现周学熙周学熙创建的北洋银元局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在上海创办的福新面粉厂荣宗敬(1873—1938)荣德生张謇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⑶涌现出了一批著名实业家。1.原因二、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⑴成立共和政体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也促成了民众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种种新气象。⑵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溥仪剪辫后溥仪剪辫前2.表现⑴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⑵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律。⑶颁布法令,革除了“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3.结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该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二、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大人、老爷、老太爷、少爷先生、某君同志(职务)191219131914191519161911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三、文化:新文化运动1.原因三、文化:新文化运动⑴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⑵政治: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民主共和空有其表。1.原因⑶思想: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需要对人民进行思想启蒙材料一材料二“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2.兴起1915上海兴起ks5u精品课件《宽容》“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蔡元培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胡适辜鸿铭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德先生)(赛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陈独秀《新青年》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民主科学3.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1919年1月三、文化:新文化运动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鲁迅《狂人日记》非谓孔教一无可取,惟以其根本的伦理道德,适与欧化背道而驰,势难并行不悖……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吾人只得任取其一——陈独秀答读者信1917年2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鲁迅发表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胡适(1891-1962)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远。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4.评价三、文化:新文化运动⑴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涌现,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积极性:有一天我去取北大《日刊》,哪知早已被同学们一抢而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这些女同学的姓名,大家要先睹为快。——顾颉刚《悼蔡元培先生》⑵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运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4.评价三、文化:新文化运动⑴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涌现,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积极性:⑵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运动所涉及的内容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⑶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新青年)》。我非常钦佩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毛泽东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命,有着思想解放的重大意义。4.评价三、文化:新文化运动局限性: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钱玄同、刘半农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陈独秀“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毛泽东⑴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有片面性。⑵局限于知识分子,没有普及工农。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发动护国战争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北洋时期的中国政局经济:短暂的春天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思想:新文化运动历史的沉沦向上的转机思想:新文化运动小结:思想:新文化运动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必修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doc 必修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pptx 袁世凯只做了80天皇帝,却干了3件大事,每件都让国家盈利上千亿.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