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

资源简介

教育论文
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
-------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数学品质的手段
作者姓名:马荣华
作者单位:西刘桥中心学校
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
------素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数学品质的手段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强力推行素质教育,进行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在新形势下,如何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习成为教育者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数学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入手,以达到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切实给学生减负。接着从这些方面入手进行阐述: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注意端正态度,强化应用意识,制定科学的目标;数学方法要有意识地运用,重巧用,做到举一反三,注重训练效果。
【关键词】渗透数学思想 巧用数学方法 减负
素质教育环境下,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课本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由些可以看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我们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升华,是问题的精髓所在,已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步。在强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加注重学生数学品质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基础数学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各地新课程研讨活动,在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方面取得了一些尝试,归纳出来,同老师们互相切磋。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
一、端正态度
俗语说,“思先于行”。究竟如何走出题海,让学生摆脱那有损身心健康的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使他们能轻松学习数学呢?我认为: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首要的任务是开拓创新,更新教育观念,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典型例题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产生数学思维,尽可能的暴露思维的全过程,巧用数学方法,大胆探索,争取会了一道题就会了一类,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走出题海误区,使学生轻松愉快起来。
二、强化意识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占有把数学大纲中所有的概念,所有的题目和章节联结成一个统一的学科的核心地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运用,强化应用意识。这既是数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环境下每一位数学教师对自己提出的新要求。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达到掌握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养的目的。”而数学思想和方法又常常蕴含于教材之中,这就要求师生不仅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去发掘提炼隐含在教材的字里行间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人们既要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需要有一个强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
三、制定目标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时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依据素质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现行教材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寓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运用过程之中,而且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和方法都能象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那样,达到在某一阶段就能掌握运用的程度。像有的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初等数学的始终,必须分级分层制定目标。以在教学中常用的转化思想为例,在初一年级时,学生学习方程组时知道通过消元可将多元方程组转化为一元方程来解,把新知识转化为已掌握的旧知识来解决的思想和方法;到了初二年级,可根据化归思想的导向功能,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初三年级,已基本掌握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并有了一定的运用基础和经验,可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造运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有一些学生能够把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综合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之中,这种水平正是我们走出题海所迫切需要的,它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们一直梦寐一求的。
四、遵循原则
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应把教材中的本身数学思想和方法与数学对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新旧知识的学习中运用,而不是有意去添加思想方法的内容,更不是片面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领悟。运用并逐步内化为思维品质。因而教学中勿必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使认知过程返朴归真。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在自觉的状态下,参与知识的形成和规律的揭示过程。那么学生所获取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探索的过程中领悟、运用、内化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五、探索途径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具有数学价值的东西,在教材中除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外,其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呈隐蔽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甚至于数学课外活动中探索选择适当的途径。
1.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知识的生成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生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思想方法。在师生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贯彻数学思想,巧妙的运用数学方法,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师生走出题海的迫切需要。因此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把握贯彻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契机。如概念的建立,定理的推导等,都是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品质的极好机会。
2.渗透数学的思想,巧用数学方法时刻存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处处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要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这就是新课程的新思想。其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用“不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不断“变换”的数学命题,所谓以不变应万变,也是实现走出题海的重要环节。渗透数学思想和巧用数学方法,不仅可以加快和优化问题解决的过程,而且还可以达到会一题而明一路,通一类的效果,打破那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呆板模式,摆脱了应试教育下题海战的束缚。通过不断锻炼,尽量让学生达到对数学思想和方法内化的境界,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的思维无疑具有创造性的品质。如在求函数表达式时常用待定系数法,而在整个初等函数的教学中,可以根据题目条件和形式,加以反复的渗透和运用。
3.复习小结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应试教育下的数学小结和复习无非是这样的,先是师生简单回顾相关知识点,然后就是成百上千遍地做题,题目也不分数也不选择,象是陷入无边的题海,让学生看不到心头,其结果是搞得精疲力尽,收获甚少。如何提高小结、复习课的效果呢?我们的做法是: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数学思想的科学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突破题海战的模式,优化小结、复习课的教学。在章节小结、复习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注意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复习数学思想与方法,使师生都能体验到渗透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减轻师生负担,走出题海误区的轻松愉悦之感。
4.在开展课外兴趣小组等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巧用数学方法是一种课外教学活动形式。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下,课外兴趣小组等教学活动日益活跃,究其原因,是课外兴趣小组不仅为广大中学生所喜爱,而且是辅助数学教学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课外兴趣小组等活动中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仅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而且还调动起了广大师生的兴趣。实践证明:探索渗透数学思想和巧用方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走出题海误区,实现教育转轨的过程。透过数学家的思想和心智活动,领略失败到成功的艰辛,探索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就不会照本宣科,而是设法突破定势,强化分析、论证解决问题的思维,从而真正走出题海误区,实现素质教育的转轨
【参考书目】:1、人教版《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2、《数学课程标准》 北师大版
3、湖北科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理论》 杨小微主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