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红军长征 课件(39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3 红军长征 课件(39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四课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
革命运动。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
作破裂了。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
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
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
阻,胜利完成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说出下面图画代表的事件和历史意义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
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
险象环生的战斗。”这一“行军”是指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红军长征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遵义会议
1.背景:
(1)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
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
了多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但均遭失败。
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面对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国民党统治集团有何想法和行动?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
为什么前四次胜利了
前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入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运动战的方针
,第四次使用大兵团伏击敌人的战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的错误
(2)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分几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这时,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推行“左”倾错误主张,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


博古
李德
王明
1904.4~1974.3.27
原名陈绍禹(一说玉)
安徽金寨县(今属六安市)人
中共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秦邦宪
1907.6.24~1946.4.8
化名博古(俄语“上帝”音译)
江苏无锡城内中市桥巷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之一
李德[奥托·布劳恩]
1900.9.28~1974.8.15
又名华夫 曾用名李特罗夫
德国慕尼黑人
共产国际派中国红色政权军事顾问
  由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项目
次数
时间
军队人数对比
领导人
反剿结果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人数比例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约2.5:1
毛泽东
胜利
第二次
1931.4
20万
3万
约7:1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约10:1
第四次
1933.2
30万
7万
约4:1
周恩来
朱德
第五次
1933.9
50万
8万
约6:1
博古
李德
失败
红军反“围剿”胜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战争胜败,不在于力量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方针。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王明博古“左”倾路线的错误
1931年至1934年,远在万里之外的共产国际凭空想象、错误地指导中国革命,在他们的支持下,从苏联学习回国的教条主义者王明、博古取得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权。他们披着“马列主义理论”的外衣,实行了违背中国国情的“左”倾路线,到1934年“左”倾路线发展到顶点,主要错误是:
第一,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线,把反帝反封建和反资产阶级并列,将处于中间阶层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列为打击对象;
第二,在革命道路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的主要任务,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第三,在军事路线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以及阵地战的错误战术;
第四,在组织路线上,推行宗派主义,对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2.长征过程: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二、红军长征的时间
2.长征过程: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强渡乌江

解放遵义城(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翻雪山、过草地

陕北吴起镇会师

三大主力甘肃会师。
请依据P49图2-41,找出上述长征地点
三、红军长征的经过
江西瑞金武阳渡口(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
1、长征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湘江战役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最大的败仗是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在湘江地区浴血奋战,损失巨大,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000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2、突破湘江:
  蒋介石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若红军继续西进,无异虎口投食。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弃湘西、取贵州的主张,得到多数人赞同。红军强渡乌江,解放了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城。
3、强渡乌江:
1935年时的贵州遵义城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战役是遵义战役。1935年2月26日至28日,中央红军在贵州遵义地区击溃、歼灭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也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占领的最大城市。
4、解放遵义:












西
瑞金

西






广
西
西




吴起镇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
遵义
中央革命根据地
彝族区
突破四道封锁线
渡乌江 占遵义
遵义会议1935.1
1934.10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
5、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2)内容:
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毛泽东
周恩来
王嫁祥
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会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伟人崛起
写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崛起的原因
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
的农村进军,随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的危急关头,果断建议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在革命实践中证明了其正确性。
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
割据的星星之火,最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意义: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遵义会议
(1935年)
14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14年
转折点
幼稚
成熟
6、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成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中央红军最早渡过金沙江的部队是红军干部团。1935年5月3晚上,在刘伯承率领下赶到皎平渡口,乘一条木船巧渡金沙江。
7、巧渡金沙江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8、飞夺泸定桥
  中央红军最早抢渡泸定桥的部队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第二连。22名突击队员于1935年5月29日胜利占领泸定桥。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9、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爬雪山
过草地
红军过草地吃过的皮带和穿过的蓑衣
  最早跨越松潘草地的是红军右路军先头部队第三十军的二六三团、二六五团和二六八团。1935年8月18日在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下,从毛儿盖出发,进入松潘草地,为右路军穿越草地北上开路。
  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接壤,纵横几百公里,海拔3000以上。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有三怕:
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当年的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后来有了经验才知道,要慢慢移动身子才能上得来,或者将绑腿带缠在被陷进同志的腰间才能拉得上来。那个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一下子很难好。
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
三怕过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浅好过一点,有的河宽流急很难过,如果遇着下雨更难了。身体虚弱,挨冻受饿,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黄克诚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10、陕北会师
  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0日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至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历经11省,行程25000里。是红军长征部队经过省份最多、行程最远的部队。
刘志丹
  1936年10月,红四、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
在长征胜利后到达陕北时的合影(1936)
11、甘肃会宁会师












西
瑞金

西






广
西
西




吴起镇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贵阳

腊子口
草地
雪山
1934.10
遵义
1935.1.
中央革命根据地
彝族区
吴起镇会师1935.10
爬雪山
过草地
四渡赤水
突破四道封锁线
渡乌江 占遵义
遵义会议
1936.10三军会宁静宁将台堡(bǔ
)胜利会师
1934.10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强渡乌江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瑞金
1934年10月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
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湘江战役
解放遵义城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
过草地
资料1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资料2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
结合材料及所说知识谈谈长征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四、红军长征的意义
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④.弘扬长征精神。
彝海结盟
红军在彝族区的标语“红军不杀番人”
中国工农红军在彝族区颁发的布告
确立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27.8.1
南昌起义
1924
国民党一大
1925
国民革命军建立
1926
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1927.8.7
八七会议
1927.9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4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28.12
国民党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1930
国民党围剿共产党
1937
1934.10
红军长征
1936.10
1935
遵义会议
瑞金
湘江战役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过雪山草地
吴起、会宁会师
根据视频及所学知识画出长征线路示意图
长征精神是什么?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献身精神;
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前,左倾错误路线的领导,致使红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会上,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议产生的影响: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后,红军胜利完成长征,转到了抗日的前沿阵地,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课堂小结
原因:
时间:
经过: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历史意义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瑞金(1934.10)
→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10)
→会宁会师(1936.10)
1935年1月,遵义
结束“左”倾错误,
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