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会法治科目中考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学案 (试题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社会法治科目中考专题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学案 (试题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1.有学者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解析】
C
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1972年中美的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C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对于总结过去,指导未来起到了关键作用。下列对会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中共十六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解析】
A
考查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1987年,中共十三大中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
“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要矛盾已转化,初级阶段不复返
②基本国情没有变,同心共筑中国梦
③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④物质文化已丰富,共同富裕已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C
进入新时代,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故①项错误,②项正确;④中的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现在还未实现,故④错误。
C
4.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重大判断,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要(

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②加大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力度
③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
④落实创新、开放、共享等新发展理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B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即追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所以②加大对资源环境的开发力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B
5.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微信朋友圈这一宝贵的人脉资源销售商品,做起了微商,微商所属的经济形式(

①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具有关键作用
④对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
C
微商所属的经济形式为个体经济。①项中公有制经济才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③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是国有经济。故用排除法可得答案为②④。
C
6.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追求。弘扬“工匠精神”集中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友善
7.“同心掬得满庭芳”,56
个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以下原则,即坚持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民族区域自治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B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③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
B
8.截止2020年4月18日,中国已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这体现了我国


①已经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③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④领导全球抗疫斗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C
本题考查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相关内容。①中将我国描述为发达国家,④中领导一词不恰当,应该是在全球性疫情下的互帮互助。
C
9.(12分)【科技的脚步】
(1)右图数据说明了什么?(2分)
以上数据说明了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1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1分)。
(要针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作答,必须答出2点)
【国产的力量】
H公司从小微企业到跻身全球100强,堪称业界“传奇”。2018年研发投入就达608亿元,稳居世界第八、中国第一。H公司广泛吸纳人才,海内外市场销售额达到5200亿元。
(2)结合材料,分析H公司缔造企业界“传奇”的原因。(4分)
“H公司2018年研发投入就达608亿元”,说明H公司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保护,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来增强公司的实力,(2分);
“海内外市场销售额达到5200亿元”,
H公司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来发展经济(2分);
“H公司广泛吸纳人才”,说明H公司注重依靠人才来提升企业的国家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实力。(2分)(本题共4分,答出2点即可给满分)
一回顾材料,归纳角度
(依据材料,找出该主体的正面行动及做法,并联系相关知识。这一步可在试卷材料中做记号、写关键词。)
二引用关键材料,运用知识点具体表述
(将其做得好的地方,用所学知识表述出来,表述过程要以“H公司”为主语)
【现实的距离】
目前,我国综合创新能力为世界第18,而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远远高于我国。
(3)结所学知识,从国家、企业、青少年等角度说说如何缩小这“现实的距离”。(6分)
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2分)
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企业自主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2分)
青少年: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2分)
注意:本题题目已限定角度,答题时必须从给定的角度去作答。同时,也要注意围绕题目主题,运用所学知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参考答案:1-5:CAACC
6-8:ABC
9.(10分)
(1)丝绸之路(1分);清朝(1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50年代中期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或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分);2000年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分);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私有制
公有制(1分);2000年“改制”:公有制
非公有制(1分)
(3)特征:源远流长或博采众长、多民族融合等(1分,答出1点即可);意义:有利于我市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我市优秀的民族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10.(10分)
(1)重点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2)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或经济发展起伏很大)(1分)。
先增长率下降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1958年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分)后增长率重新上升的原因:1961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大跃进”停止,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新轨道,不久就取得了明显成效。(1分)
(3)史实: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开放四大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2分)
(4)主题: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进步:“一五”到“十三五”主题词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逐步完善,反映了对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管理治国能力日益成熟。(2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知识框架构建
二.重点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前的准备:①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②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③1949年10月1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等)。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标志新中国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巩固新生政权
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1950-1953)
目的:援助朝鲜,保家卫国
作战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英雄人物:黄继光
战争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
意义: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土地改革(新解放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颁布。
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民生主义)
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一五”计划:1953-1957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化技术装备。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1)工业:1953,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1956,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2)交通:1957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等人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伟大成就
(1)政治领域-------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年8月
意义: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分析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经济、科技领域(详见白皮书P177)
(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的原因: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调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1965年基本完成。
启示: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要维护好
群众利益,坚持改革,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文化大革命:1966-1976“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大事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4月5日四五运动,百万群众声讨“四人帮”;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危害: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害,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评价: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起,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教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依法治国;要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和路线;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七)改革开放的推进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小岗村):以包干到户等为主要形式,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推广: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青,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4年
内容: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意义: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开始
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
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期:(1)1949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3)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0世纪70年代:(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2)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报》)。(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改革开放后(详见白皮书P185)
三.相关习题演练
1.有学者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对于总结过去,指导未来起到了关键作用。下列对会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中共十六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对下图中关于战后国际格局解读正确的是
(
)
①A阶段的国际格局是两极格局,美、苏企图称霸世界②A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③B阶段初期世界一超多强,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④B阶段多个强国或强国集体力量崛起,多极化世界已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历史评价通常指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价值认识。下面历史人物与历史评价一致的是(

A.伏尔泰——“三权分立”学说的提出者
B.
孙中山——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者
C.毛泽东——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者
D.
邓小平——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5.
如图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填发的一张出入证,它见证的那段历史史实是(
)
A.大跃进运动
B.抗美援朝战争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6.
“江南水乡”缺水,不是笑话,而是现实。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属于水质型缺水,舟山海岛与滨海平原属于资源型缺水。材料说明浙江省(
)
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②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明显
③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需因地制宜
④舟山海岛地区水污染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只生一个孩子好”,到后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再到现
在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是
(
)
原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社会实际,是错误的
②老龄少子化这一人口问题日益严重
③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导致我国人口数量下降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
2020年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决战之年,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民营企业扶贫等项目。其中,最根本的途径是


A.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加强对农村的对口支援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9.(10分)邵永丰麻饼是衢州市传统名点,邵永丰麻饼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阅读下面《邵永丰麻饼店发展史(片段)》年代尺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邵永丰麻饼传统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市鹿鸣小学是该技艺的传承教学基地。
(1)邵永丰麻饼源于胡麻饼,它最有可能通过哪一线路传入汉族地区?邵永丰麻饼店创办于哪一朝代?当时中国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3分)
邵永丰麻饼店50年代中期实行公私合营和2000年实行改制分别与我国的哪一政策有关?其所有制性质分别发生了什么改变?(4分)
(3)分析上述材料,邵永丰麻饼发展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一特征?鹿鸣小学作为该技艺传承教学基地有何意义?(3分)
1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三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十三五”(2016—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它的完成有什么意义?(2分)
(2)“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右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4分)
(3)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2分)
从“一五”到“十三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国的哪些进步?(写出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知识框架构建
二.重点知识梳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成立前的准备:①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党的总任务: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②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拉开了筹建新中国的序幕。
③1949年10月1日,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等)。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标志新中国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二)巩固新生政权
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抗美援朝(1950-1953)
目的:援助朝鲜,保家卫国
作战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英雄人物:黄继光
战争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
意义: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进一步巩固了新生政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土地改革(新解放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颁布。
结果:1952年底基本完成(民生主义)
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一五”计划:1953-1957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化技术装备。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1957年底,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我国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1)工业:1953,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1956,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兴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2)交通:1957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的修建。
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1954年9月
地点:北京
内容: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朱德等人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基本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意义: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伟大成就
(1)政治领域-------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年8月
意义:中国开始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分析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经济、科技领域(详见白皮书P177)
(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的原因: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调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1965年基本完成。
启示: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路线;要维护好
群众利益,坚持改革,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2)文化大革命:1966-1976“以阶级斗争为纲”
重大事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4月5日四五运动,百万群众声讨“四人帮”;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危害: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害,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评价: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起,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教训: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依法治国;要从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和路线;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七)改革开放的推进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小岗村):以包干到户等为主要形式,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推广: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作用: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青,带来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改革---------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时间:1984年
内容: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意义: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开始
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
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九)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外交成就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与任何大国结盟,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初期:(1)1949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后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3)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0世纪70年代:(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2)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建交公报》)。(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改革开放后(详见白皮书P185)
三.相关习题演练
1.有学者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解析】
C
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1972年中美的改善,中日邦交正常化,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会议对于总结过去,指导未来起到了关键作用。下列对会议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意味着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中共十六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解析】
A
考查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1987年,中共十三大中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对下图中关于战后国际格局解读正确的是
(
)
①A阶段的国际格局是两极格局,美、苏企图称霸世界②A阶段结束的标志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③B阶段初期世界一超多强,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④B阶段多个强国或强国集体力量崛起,多极化世界已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A
考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A段为两极格局,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4.历史评价通常指对历史人物、事件等的价值认识。下面历史人物与历史评价一致的是(

A.伏尔泰——“三权分立”学说的提出者
B.
孙中山——中国封建制度的终结者
C.毛泽东——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者
D.
邓小平——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解析】
C
考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三权分立”的提出者是孟德斯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封建制度;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
如图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填发的一张出入证,它见证的那段历史史实是(
)
A.大跃进运动
B.抗美援朝战争C.文化大革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C
本题需从图片中获取关键解题信息:一。时间为1968年;二、“最高指示
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史实为文化大革命。
6.
“江南水乡”缺水,不是笑话,而是现实。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属于水质型缺水,舟山海岛与滨海平原属于资源型缺水。材料说明浙江省(
)
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②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明显
③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需因地制宜
④舟山海岛地区水污染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解析】
A
考查资源问题的相关内容。由材料可知,舟山属于资源性缺水,故④错。
7.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只生一个孩子好”,到后来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再到现
在的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不断调整的原因是
(
)
①原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社会实际,是错误的
②老龄少子化这一人口问题日益严重
③人口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④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导致我国人口数量下降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B
考查人口问题的相关内容。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我国人口具体情况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随之也发生变化,这不能说明原来的计划生育不符合社会实际,故①错;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说明人口增长放慢,但不能说明人口数量的减少,故④错。
8.
2020年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决战之年,为此我国政府启动了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民营企业扶贫等项目。其中,最根本的途径是


A.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加强对农村的对口支援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解析】
B
“最根本的途径”要求我们选出选项中最根源的方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
9.(10分)邵永丰麻饼是衢州市传统名点,邵永丰麻饼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阅读下面《邵永丰麻饼店发展史(片段)》年代尺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邵永丰麻饼传统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衢州市鹿鸣小学是该技艺的传承教学基地。
(1)邵永丰麻饼源于胡麻饼,它最有可能通过哪一线路传入汉族地区?邵永丰麻饼店创办于哪一朝代?当时中国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3分)
丝绸之路(1分);清朝(1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邵永丰麻饼店50年代中期实行公私合营和2000年实行改制分别与我国的哪一政策有关?其所有制性质分别发生了什么改变?(4分)
50年代中期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或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分);
2000年政策: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分);
50年代中期“公私合营”:私有制
公有制(1分);2000年“改制”:公有制
非公有制(1分)
(3)分析上述材料,邵永丰麻饼发展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一特征?鹿鸣小学作为该技艺传承教学基地有何意义?(3分)
特征:源远流长或博采众长、多民族融合等(1分,答出1点即可);
意义:有利于我市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我市优秀的民族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市,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1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三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十三五”(2016—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它的完成有什么意义?(2分)
重点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
(2)“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右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4分)
特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或经济发展起伏很大)(1分)。
先增长率下降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国情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1958年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2分)后增长率重新上升的原因:1961年,中央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大跃进”停止,国民经济转入调整的新轨道,不久就取得了明显成效。(1分)
(3)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2分)
史实:改革——20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开放——20世纪80年代初开放四大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2分)
(4)从“一五”到“十三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国的哪些进步?(写出一点即可)
“一五”到“十三五”主题词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逐步完善,反映了对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管理治国能力日益成熟。(2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