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天朝危机,步步加深;国人探索,层层深入。 1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太平天国运动),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3 太平天国运动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2 1853 1864 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 发展:永安建制 转折:天京事变 后期防御战 1857—1863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1856 4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亦然。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 ②圣库制度分配产品 评价:革命性: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落后性: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义范畴; 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成为无法实现的空想(战争环境,未能实施)。 探究一: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什么救国纲领?应如何对其进行评价? 5 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反对干涉中国内政。 进步性: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局限性: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无法调动农民积极性;缺乏相应的社会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材料:《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是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纲领,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探究二:我们该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你有什么认识? 材料一: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材料二:“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玕自述》 材料三:改朝换代作为一种现实目标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同宗教唤起的朦胧而又清晰的感召交融在一起。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容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他们天然地同情正义,又天然地相信天命。当正义与神助合二为一的时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选定的事业。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道光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 。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材料五:总督:187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外,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材料六: 孙中山: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郭廷以:太平天国是一个低级的迷信,绝对的暴力集团,神权、极权、愚昧的统治,只为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丝毫不顾及大众的福利,所造成的是遍野白骨……真是中国历史上的浩劫惨剧。 毛泽东: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汉族官僚地位上升,中央权力下移。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社会生产力。 探究二:我们该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你有什么认识? 认识: 评价: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1 2 3 4 5 洋务运动 探究三: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1884年洋务派官员张树声《遗折》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治标不治本的洋务运动注定失败。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芮玛丽: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二: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中国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哈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但是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打个哈欠,又睡着了。 探究四:我们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材料三:譬如铁路:光绪六年李鸿章、刘铭传奏请修建,到了光绪二十年还只修建天津附近的一小段。为什么呢?因为一般人相信修铁路就破坏风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大学士倭仁 进步性: 1.洋务运动刺激和带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的缺口,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4.洋务运动推进了国防建设,开启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 局限性: 受限于时代以及阶级的局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探究四:我们该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3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李鸿章 曾国藩 湘军、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4 1864年新疆爆发反清起义 1865年初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1876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 1878年收复新疆南北路 1884年新疆建省,西北度过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条约内容 主要危害 承认朝鲜独立 朝贡体系崩溃 割 、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受严重损失 赔偿日本军费 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沙市、 、苏州、 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 . 拓展了列强对华 的途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 2亿 重庆 杭州 设厂制造 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签订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 ——《庚子西狩丛谈》李鸿章论近代中国政局 思考:甲午一役,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封建落后腐朽的制度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日本的军功足以接受对胜利者的褒赏,我们今后必须得承认日本是东方一股充满活力的新势力,英国人对于这个彼此利害大体相同,而且早晚要密切接触的新兴岛国人民,不可怀有半点妒忌之心。 探究五: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日本政治思想》:在战胜清国的同时,我们战胜了世界。世界知道了我们。因此,世界会敬重我们、畏惧我们。我们正在获得恰如其分的待遇。 材料三: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做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间陆续出现的变法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 材料四:梁启超: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对中国: 1.列强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给中国人心理带来极大伤害; 3.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4.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运动。 对日本: 增强了综合国力,刺激了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对列强: 打破东亚旧格局,远东矛盾加剧,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探究五:甲午中日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探索国家出路 列强侵略加剧 探索出路 侵略加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西北、西南、东南 甲午战争: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瓜分狂潮:划分在华势力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