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七年级上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七年级上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题:《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教学设计
撰稿人:东阿三中 邹绍宁
一、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的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从三维空间中的大量的实例入手,设计了观察、操作、想像、思考、交流,发现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在此基础上,由三维过渡到二维、一维,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这些最简单的图形组成的,因此本章把它们作为研究对象。本章呈现的思路是: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认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学习它们的表示方法、画法以及线段大小的比较,通过探究,得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本章的编写特别重视与前一学段的衔接,许多内容都是前一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例如,在前一学段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表示方法及有关的性质等。从数学思想方法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以及数学结合、分类讨论、化归等思想方法,在本章内容中均得到了具体体现。
本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在这章中,充分利用现实中的物体,通过大量丰富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并概括出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树立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接触过几何图形,许多内容都是前一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这也是学生小学入初中学习的第一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衔接,并充分利用现实中的物体,通过大量丰富的几何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并概括出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以及几种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
2、经历观察、测量、展开、折叠、切截、模型制作与图案设计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加深对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3、通过立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以及制作立方体模型等例子,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等简单图形,能按要求画出直线、射线、线段,并能用符号表示它们,了解直线、线段的有关性质。
5、在探究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直觉思维,逐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对几何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
2、认识点、线、面,了解有关点、线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
3、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有关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的表述。
4、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数学活动经历和经验。
教学难点:
对几何概念、图形性质的理解及其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表述以及研究对象有数到形的过渡而带来的学习方式上的不适应。
五、策略方法:
1、充分挖掘图形的现实模型,鼓励学生从现实世界中“发现”图形。
2、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其中,动手操作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以后,它可以用来验证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因此,学习之初,应鼓励学生先动手、后思考,以后,则应鼓励学生先想象,再动手。
3.应有意识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六、教学资源:
1、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要求。
2、条件允许的话,准备一些立体图形的模具供同学们观察。
七、课时分配:
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2课时
1.2点、线、面、体 1课时
1.3直线、射线、和线段 2课时
1.4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1课时
回顾与总结 1课时
八、知识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