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欣赏《布谷催春》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两部作品,主要以“唱”和“跳”两种不同形态的教学方法授教。《布谷催春》学唱歌曲中三个具有特色的乐句,在唱中体验侗族大歌的特点。《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以律动为教学方式,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曲式结构。以“静”“动”方式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核心素养。教材分析:“草原牧歌”“天山之音”“雪域天音”等单元介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后,第九册上册集中介绍了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音乐与文化。《布谷催春》是一首多声部歌曲,也是侗族大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歌曲具有支声性复调音乐的特点,以二声部为主,其曲式结构为:起顿+更夺+拉所。歌曲表现了布谷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一首彝族的现代合唱作品,采用混声合唱,以领唱、合唱的形式演唱,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达了彝族人民庆贺丰收的喜悦之情和热情好客的风尚。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侗族大歌比较陌生,或许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歌唱艺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并让他们产生兴趣。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课题《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第2课时学科音乐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欣赏《布谷催春》,体验侗族大歌无伴奏多声部演唱的艺术特点,分辨歌首声部与和唱者声部的过程中掌握大歌的基本特点。聆听《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在律动中感受音乐情绪体验彝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布谷催春》等侗族大歌,体验侗族大歌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等艺术特点,在分辨领唱声部与合唱声部的过程中掌握大歌的相关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感受歌曲音乐情绪,理解歌曲表达的生活内容。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热爱民族音乐。重点掌握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调音乐特点;在律动中体验彝族音乐的风格特点。难点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介绍侗族相关知识。你能在我国地图上找西南地区的位置吗?你知道西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吗?激发兴趣,引出课题。讲授新课《威尼斯船歌》侗族大歌可按性别和年龄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混声大歌”等种类。是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众低独高复调式的民间合唱音乐。教师播放《布谷催春》的视频歌曲介绍:《布谷催春》分为起顿(引子)、更夺(中间部分)和拉所(尾腔)三个部分。欣赏引子:教师播放引子音频并介绍支声复调: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指与主要曲调时离时合的分支曲调。分支曲调陪衬于主要曲调,起着丰富、润饰、烘托的作用。最典型的支声音乐来自于民间合唱。欣赏中间部分(更夺):教师播放音频并指导学生填好表格。欣赏歌曲的尾腔(拉所):教师播放音频并指导学习练唱。完整欣赏:教师播放完整音频,出示图谱。歌曲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A:节奏比较自由,曲调柔美深沉,娓娓动听。B:节奏性较强,速度较快,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学生先了解侗族大歌这种体裁。学生观看视频,并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情绪说一说你联想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学生听老师介绍歌曲分析,并分部分欣赏。学生欣赏引子,根据旋律线了解引子属于支声性复调学生欣赏更夺部分并思考:有几个部分组成的?学生欣赏拉所部分,并根据歌谱试着唱一唱二声部。学生欣赏音频并选择相应的演唱形式:齐唱、女声领唱、合唱学生通过之前的欣赏来给歌曲分部分并说一说各部分的节奏和旋律的特点。有解歌曲体裁为更好的学习做铺垫。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印象。了解歌曲的结构了解引子的旋律特点,并了解支声性复调的概念。熟悉主题旋律,分析音乐结构。熟悉主题旋律,培养学生二声部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图谱直观的来区分演唱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讲授新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新知导入:教师出示彝族相关的图片。歌曲简介:《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当时,前者采用撒尼语演唱,后者采用汉语演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欣赏: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指导学生回答:情绪:热情、活泼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复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音频,指出歌曲中旋律有装饰音,歌词特点有衬词。装饰音和衬词的作用是抒发感情。歌曲分析: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ABB’第二部分:A’BB’尾声6、歌曲主题思想: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同学请你看一看这两幅图片表现的是哪个民族?学生看屏幕上的文字,听老师的介绍。学生欣赏视频并回答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学生再次欣赏并回答:歌曲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装饰音和衬词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跟着旋律哼唱并给歌曲分出部分。6、我是小小思考家: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激发兴趣,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知识。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并初步了解歌曲的要素。再次欣赏加深主题旋律印象,并分析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乐曲的能力。6、学生通过歌词和旋律的特点来分析歌曲的主旨和内涵。拓展延伸彝族的民间乐器有很多种,流传最广的有:葫芦笙、三弦、月琴、巴乌你能说出屏幕上图片展示的乐器的名称吗?它们都是彝族的民间乐器哦。积累彝族乐器相关知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又欣赏了一首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们感受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也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自己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总结本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人音版九年级上西南地区彝族壮族傣族藏族土家族苗族瑶族新知导入你能在我国地图上找西南地区的位置吗?你知道西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吗?新知导入新知讲解侗族大歌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河边柳树吐新芽,层层梯田水哗哗。我们的劳动,我们的爱情,都等着秋天里的收获。新知讲解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起顿(引子)更夺(中间部分)拉所(尾腔)新知讲解歌曲介绍歌首和唱者起顿(引子)支声性复调新知讲解支声复调: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指与主要曲调时离时合的分支曲调。分支曲调陪衬于主要曲调,起着丰富、润饰、烘托的作用。最典型的支声音乐来自于民间合唱。新知讲解更夺思考:更夺有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声部状态速度重合分支自由匀速新知讲解拉所新知讲解选择相应的演唱形式:齐唱、女声领唱、合唱一领众合新知讲解齐唱合唱女声领唱新知讲解A:节奏比较自由,曲调柔美深沉,娓娓动听。B:节奏性较强,速度较快,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歌曲分析彝族新知导入看图片,猜民族火把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作于1953年。1954年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及中央歌舞团相继演出。当时,前者采用撒尼语演唱,后者采用汉语演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新知讲解歌曲简介歌曲欣赏演唱形式:领唱、合唱情绪:热情、活泼新知讲解歌曲旋律和歌词有什么特点?装饰音衬词装饰音和衬词在歌曲中有什么作用?抒发感情ABB’第一部分曲式结构第二部分尾声A’BB’新知讲解歌曲分析新知讲解歌曲表达了彝族人民怎样的心情?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我是小小思考家彝族的民间乐器有很多种,流传最广的有:葫芦笙三弦月琴巴乌拓展学习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又欣赏了一首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们感受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也了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自己的民族和我们的国家!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下收集有关侗族和彝族的音乐知识,下节课与同学一起分享。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B09大歌:布谷催春.mp3 B10领唱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mp3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wmv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视频.mp4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节《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ppt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节《布谷催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案.doc 侗族.mp4 大歌《布谷催春》.wmv 尾腔.mp3 更夺.mp3 起顿.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