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古诗课堂充满活力——记《回乡偶书》一诗抚宁县留守营镇潘官营小学 梁秋艳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的瑰宝,古诗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我在讲古诗时,只是让学生简单朗读后,就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理解古诗的意思,分析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最后让学生记住古诗。这样一节课下来,一首完整有韵味的诗被分割的支离破碎,课堂气氛呆板。《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古诗教学明确要求:“注重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可见,诵读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我对低年级的古诗教学改变了以往逐字逐句串讲的方式,学会了放开自己,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古诗的音韵美和意境美。前几天我们又学了一首古诗《回乡偶书》。在学这首古诗时,我先配上《回家》的乐曲给予了范读,这样造成了特有的情境氛围,学生听着范读入情入境,在聆听中感受到了古诗抑扬顿挫的声韵美;然后我又让学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让学生以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个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学生自由而大声地朗读,“不求甚解”的读,这样就会把诗句的字音读准,读到琅琅上口,在读中亲身体验了古诗的音韵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在让学生体验古诗的情感、领悟内容时,为了不让学生机械的翻译诗句的意思,我把诵读也融入到了语文活动之中。我先为学生提供了这首诗个别词语的注释,然后问到“假如你们就是诗中的那位老人,久居异乡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家乡的小孩子都不认识你,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块跟着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我稍作点拔,旨在再现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接着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这首古诗,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加的鲜明、丰满,从而学生内心掀起了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这时的学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了共鸣,与诗人同悲同喜,感受到了诗人久客还乡的那种感慨和喜悦之情。这样一节课下来,采用了不同方式的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情绪,使学生在读、听、演等活动中感受到了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好古诗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所以我们应该在新课程理念下创新古诗教学,以学生为本,大胆实践,让我们的古诗课堂充满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