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与《算法初步》的有效整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谈信息技术与《算法初步》的有效整合

资源简介

谈信息技术与《算法初步》教学的有效整合
河北 周志成
【摘 要】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算法作为计算机的核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算法初步》的教学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何把信息技术与算法的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了当今教师不得不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下的程序设计与人教A版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课堂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算法初步 课堂教学
在现代社会里,信息技术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在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地深入,可以说,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算法作为计算科学、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愈来愈深入地融入社会的诸多方面。为了让将来的栋梁之才能很好的顺应这个形势,高中数学加入了《算法初步》这一章。
由于算法与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那么在《算法初步》这一章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合理地运用相关的程序设计去实现算法,从而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达到有效的整合,同时也能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以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为例,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谈几点我的心得。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好算法的动力
在《算法初步》的第一节“算法的概念”中,课本是以“解一元二次方程组”为例来引入的,如果教师单纯的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用加减消元法求解,显然比较枯燥,而且不能更好地让学生对算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做出对应的程序设计(如图1),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比如在求解方程组时,只需在对应的输入框内输入对应的值,就能得到该方程组的解(如图2),大大减少了运算量,节省了时间。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要认真学习算法,进而将算法充分地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提供方便。
这样讲解的话不但更加直观,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写此算法的作用,消除课堂的枯燥感,让学生进入一个体验劳动成果的享受境界,最终激发出学生一定要学好算法的动力。
二、立足教材,适当延伸
《算法初步》中,课本在介绍算法的概念、程序框图以及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时,都涉及到了“判断整数是否为质数”。可见,这个例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教师在讲解此例子的时候,可以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以程序设计为依托,进一步延伸到分解质因数。
“判断整数是否为质数”的算法步骤:
第一步,给定大于2的整数。
第二步,令。
第三步,用除,得到余数。
第四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的值增加1,仍用表示。
第五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程序框图:
程序设计:
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下进行程序设计,得到“判断整数是否为质数”的软件(如图3),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今年是2010年,2010显然不是质数,那么2009是质数吗?不妨输入2009试之(如图4),然后单击“判断”,可以看到输出的结果是“该数不是质数”。既然2009不是质数,那么它能被几整除呢?我们可以对其分解质因数,打开“分解质因数”的程序设计(如图5),然后输入2009(如图6),单击“计算”,可以得到2009=7*7*41(如图7),那么你能设计一个“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求出的所有因数”的算法吗?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求出的所有质因数”的算法步骤:
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
第二步,令。
第三步,用除,得到余数。
第四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是的因数;否则不是的因数。
第五步,使的值增加1,仍用表示。
第六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程序框图:
经过延伸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执行程序设计的引导下,写出算法,画出程序框图,这样环环相扣,反复练习,不但得到了更好的锻炼,而且学习效果更佳。同时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写出的算法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可以快捷、准确的解决繁杂的问题。
三、注重算法的实际应用
学习算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教学过程当中必须体现出算法的实际应用。在《算法初步》中,出现了大量实际应用的例子,比如人教A版必修三的例7、的例2等等,课本当中此类的练习题也比比皆是。
编写程序,计算一个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平均成绩。
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入该学生数学、语文、英语三门课的成绩。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
程序框图:
程序设计:
(图9) (图10) (图11)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演示程序设计(如图9),在对应的输入框内输入数学98、语文87、英语91(如图10),然后单击“计算”,可以得到三科的平均分92。
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通常在讲解完例题或习题之后,做一些相关的程序设计给学生演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算法通过计算机执行,可以快捷、方便、准确地处理实际问题,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四、在信息技术与《算法初步》教学整合的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课程的内容不相匹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不长,接触程序设计更是少之又少,给《算法初步》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所以,建议学校在《算法初步》学习之前能够统一规划,在信息技术课或者校本课程上做一些适当的准备工作,以满足本章的教学需要。
2、教师对程序设计的知识有很大欠缺,特别对于从事教学多年的老教师来说,算法内容的加入令其感到非常头疼,而且对程序设计的应用不熟练,导致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算法初步》有效地整合。所以,建议学校在本章学习之前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有关的培训,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
3、受城乡差距的影响,有的学校在教学硬件设施上配备不齐整,导致不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上,给学生的认识与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建议地方政府或者各种社会力量能够给予扶持,帮助学校建设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尽量缩小学生在学习发展过程中与城市地区的差距。
对于《算法初步》的教学,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用好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继续探索信息技术与《算法初步》的有效整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数学(教师教学用书)》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孙杰远主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图2)
(图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