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1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道北宋建立的相关史实;知道北宋建立后所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了解王安石变化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北宋的建立
1.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_发动兵变,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_________",仍定都_________。
2.979年,宋太宗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_________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
(二)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1.行政方面:
① 解除地方地方_________的权力。唐朝把持一方的_________,从此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② 增设机构,以分割制衡_________权力,大量养兵等。
③_________,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许武人掌握地方政治。
2.经济方面:
北宋政府派官员到_________管理财政。
3.军事方面:
①通过“_________”的方式,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②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_________,由皇帝直接控制,_________轮流驻防京师。
(三)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中期,政府财政_________,社会矛盾灾锐。同时,边患不绝。_________矛盾加深。
目的:为了实现_________的目的。
时间:_________年。
人物:_________(宋神宗任用)
三、问题探究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结合对话及时代背景,说说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赵普认为要实现天下大安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解决朝中大将和节度使的权利,在地方上,中央派文官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掌管地方政事,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另增设了宪司(即提点刑狱司,长官称提点刑狱公事),负责一路刑狱;增设了仓司(即提举常平司,长官称提举常平公事)负责一路的仓储。
材料二:
北宋官员人数(单位万)
根据材料,请你说说北宋官僚体制的影响。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宋真宗写的《劝学文》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退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资料2:唐代年均取中的进士不过20余人,而两宋时期平均每年都有100多人金榜题名。“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首诗歌被宋朝儿童奉为金科玉律。
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
——《宋史兵志》
资料2:“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为什么禁军要轮流驻防京师?这造成了什么后果?
(2)禁军轮流驻防京师这一策略有什么影响?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用一种不流血的方式,结束了50多年的混战,开启了一个新的年代,和此事件有关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将兵权收归中央 ②派文官任知州 
③设节度使 ④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大部分收缴中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致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4.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是哪位皇帝(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5.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防止农民起义 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二、非选择题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1.陈桥驿 宋 开封 2.五代十国
二、1.节度使 节度使 各级官员 崇文抑武 2.地方 3.杯酒释兵权 禁军 禁军
三、入不敷出 民族 富国强兵 1069 王安石
问题探究
1.(1)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2)行政(权)、经济(钱)、军事(兵)
2.积极:地方的行政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3.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4.(1)原因: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
后果: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统军的将领并不随军调动,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的局面。
(2)积极影响: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消极影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北宋在与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征战中,负多胜少,形成“积弱”的局面。
课堂检测
1.D
2.C
3.B
4.C
5.B
6.答:(1)赵匡胤。960年。
(2)节度使掌握兵、财、政三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③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