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2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3-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知道辽、西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理解辽宋战争和檀渊之盟;知道宋夏和战等相关史实。
二、课前自主学习
(一)辽
1.916年,____________建立契丹国,定都__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__。
2.为了有效管理境内各民族,辽王朝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官一般用契丹贵族;“____________”的长官杂用汉人、契丹人。
3.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经常南下对____________进行劫掠。
4.宋胜辽败,辽军提出议和,宋军在有利的形势下接受了议和,双方签订了“____________”,平息了战争。
(二)西夏
1.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____________在今宁夏地区建立政权,称大夏皇帝,都城在兴庆府,史称____________。
2.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而且破环了双方正常的____________。
双方议和,元昊对宋称臣,北宋每年给西夏银、绢、茶叶等。议和后,边境贸易重新开放,促进了____________的发展。
3.在生产领域,西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手工业均相当发达。因掌握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西夏所造兵器锋利无比,被誉为“____________”。
4.保留至今的____________,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三、问题探究
1.(1)北宋与辽为什么“战”?“战况”如何?
(2)北宋与辽为什么“和”?怎样“和”?你如何评价这个“和”?
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观点1:宋朝每年送给辽大量的钱物都要由百姓承担,短暂的和平是宋朝妥协政策的产物,因此,对于宋朝来说,“檀渊之盟”是屈辱的盟约。
观点2:“檀渊之盟”后,宋的稻米、瓷器、茶叶,以及辽的马、羊、骆驼等,都得以在边界交易,双方没有再发生大规模战事,因此,“檀渊之盟”不失为有远见的盟约。
对于“檀渊之盟”,历来有不同的认识。在你看来,“檀渊之盟”是一个怎样的盟约。
3.评价宋与辽、西夏之间的议和。
4.资料:据史书记载,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契丹和党项占领了中原王朝的部分领土之后,“役中国(中原)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结合这段资料和前面所学的内容,说说辽与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起到了什么社会效应?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 )
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2.由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作家党益民十年精心打造之力作《石羊里的西夏》,是第一部全程演绎西夏历史、解密西夏覆灭的长篇小说。西夏政权的都城是( )
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
3.辽、北宋、西夏建立后,时战时和,关系错综复杂。下列有关辽、北宋、西夏的内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北宋建立 ②元昊称帝 ③耶律阿保机称帝 ④宋夏和议 ⑤澶渊之盟 ⑥澶州之战
A.③①②⑥⑤④ B.②①⑤⑥③④ C.③①⑥⑤②④ D.①②④⑥③⑤
4.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军的抵抗
5. 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不息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常年生活在辽国的汉族人也能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
(3)依据所学内容说说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国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一、1.耶律阿保机 上京 辽 2.南、北面官 北面官 南面官 3.中原地区 4.澶渊之盟
二、1.元昊 西夏 2.贸易 双方边境地区
3.冶铁、印刷、制瓷、毛纺织 天下第一 4.西夏文印刷品
问题探究
1.(1)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经常南下对中原地区进行劫掠。战况:北宋几次北伐,均告失败,转而采取消极防御的对策。
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双方在澶州城决战,以宋军胜利而告终。
(2)宋胜辽败,辽军提出议和,宋军在有利的形势下接受了议和,双方签订了“澶州之盟”,平息了战争。
2.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3.议和是双方实力均衡的产物;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有利于南北贯通,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促进了民族交融。
4.重视儒学,开设科举
模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
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社会效应:农牧文化逐渐融合,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课堂检测
1.B 2.A 3.C 4.B 5.C
6.答: (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
(3)辽统治者在效仿中原制度的同时,注意减轻赋役,奖励垦荒。
_21?????????è?????(www.21cnjy.com)_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