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课标要求: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运用资料,说明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涝)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给定的不同区域绘制不同类型的水循环过程图,通过阐述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能够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某流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并为其防治提出合理化建议。3、能够运用水循环示意图来解释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树立“保护水资源”意识。如图所示,若将①地球上的水,②沼泽、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液态淡水,③河流和湖泊中的淡水三者分别汇集起来,只不过形成三个小水珠。地球上水的体积与地球体积大小对比①②③问题探究:图中的三个水珠并不太大,但地球却被称为“水的行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提示:“水珠”虽然不大,但地球上的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大部分被蓝色的海洋包围,所以人们称地球是“水球”。一、“水的行星”【自主学习】读课本P84回答以下问题:1、找出地球上水的形态2、找出地球上水体的类型及其分布形态气态液态固态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数量最大分布次之仅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水体类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97%供应人类所需的淡水水圈是自然水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体空间分布全球水液态淡水人类可利用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问题探究:2.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二、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上的水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面上的水循环)蒸发降水海上内循环蒸发、蒸腾降水陆地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示意图【合作完成】:画出三种水循环的环节,并标上箭头的含义下列人类活动是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了影响呢?请连线。南水北调造三峡水库过度抽取地下水大量砍伐森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下渗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修建水库及跨流域引水,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1.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引水、人工增雨等。2.不利影响:滥伐森林、过度抽取地下水等。问题探究:2.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储量并不多,而人类每天都在大量取用它,这会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呢?为什么?提示:不会。淡水资源的储量虽然不多,但通过水循环,这些水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不停运动,使地球上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若发生较大程度的气候变化或严重的污染,这些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将可能减少。.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巴颜喀拉山渤海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感叹:“黄河之水天上,奔流到海不复回!”1、黄河水为什么是天上来的,真的不复回了吗?2、黄河水一直注入海洋,为什么黄河没有干涸?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总结:水循环的意义维护了全球水量动态平衡-----水量平衡器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天然淡水制造厂全球的河水平均每16天多轮换一次大气中的水汽平均每8天轮换一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短缺黄土高原特殊地貌景观,黄河三角洲体现了水循环的什么作用?⑴不断塑造地表形态;⑵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促进物质转移问题探究: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试从水循环的角度想一想,鱼鳞坑为什么能保土、保水、保肥?鱼鳞坑一般建在较陡的坡上,下雨时可拦蓄坡面径流;在鱼鳞坑中植树造林,可增加水的下渗作用,达到涵养水源、固定表土等目的,从而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水循环的意义把各圈层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促进水体不断更新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总结:水循环的意义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水量平衡器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天然淡水制造厂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大自然的空调塑造着地表形态------地形雕塑师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四、洪涝灾害的防治我国洪涝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洪涝灾害洪水灾害雨涝灾害暴雨水利工程失事冰雪融化海陆间循环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低洼地区积水、淹没01淹没农田洪涝危害巨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02破坏基础设施洪水会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03引发生态问题洪涝还会引起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问题。04容易引发疫情此外,洪涝过后容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防治措施具体措施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洪涝灾害的防治问题探究: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4-9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4-9,完成相关任务。(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提示:自然原因:长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长江下游地势低平,易造成排水不畅。人为原因:长江上游流域植被遭到破坏,水的下渗作用减少,河流流量增大;长江中游地区围湖造田现象严重,降低了河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排洪能力。问题探究: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时,我国气象卫星对洞庭湖区进行了实时监测。图4-9是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其中右图中的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通过与没有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左图)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洪水分析是抗洪救灾与减灾决策的重要依据。读图4-9,完成相关任务。(2)议一议,遥感技术与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相比较,在洪水分析方面具有哪些显著的优势?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周期长、数据统计不全面、费用高昂,且难以做到直观展示,为水文预报、洪水分析等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而遇感技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统计数据资料,价格相对低廉,且遥感技术能做到将结果直观展现,为人们实施洪涝灾害防治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课后总结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过程人类影响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水的行星洪涝灾害防治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塑造着地表形态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水资源短缺.mp4 第一节 水循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