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京剧魅力初探》 教学目标: 1、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感受、体验京剧。 3、能够根据赏析的京剧片段,说出其中蕴含的京剧艺术手段、角色和脸谱类型。 重点:能够分辨出京剧中蕴含的京剧艺术手段、角色和脸谱类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 教学过程: 环节 创设情境 播放《粉墨人生》。根据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让学生思考音乐当中唱到的是我国戏曲音乐中的哪一种? 明确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博取众长,他具有集中,概括,夸张的特点,表演上富于鲜明的舞蹈和强烈的节奏感,在西方国家里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一个美国人这样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这话听上去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京剧的魅力所在。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京剧艺术魅力。 京剧起源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的艺术手段 (一)唱念做打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唱功,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 "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唱功是说的延伸,就好比现实中的人:心平气和时和极度生气时,高兴的时候和悲伤的时候,说话的语气、声音重量都不一样的。比如生气时说话很急促,很大声;而悲伤时却很低沉,断断续续。京剧中唱腔的快、慢、缓、急等都是为了表现剧中人物心情的。 念功指京剧的说话,用京剧的术语讲就是念白。使用京白的人物一般是花旦和丑行;韵白大多是老生、小生、青衣、花脸等行当;京剧中有一部分角色,为突出其性格特征或强调其地方色彩而使用方言白,运用很少。 做功指京剧的表演,可概括为手、眼、身、法、步。京剧中的做是为了展现人物性格,刻画剧中人物的。例如李逵与宋江,张飞与赵云,这些人物性格都不大相同,都要通过“做”(当然还要配合“唱”“念”)充分的表现出来。 打功指京剧中的格斗和战争场面,除技术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显示人物精神面貌和特定气质的。比如京剧中有的大将上场以前,常有一个马童连续小翻上场,然后才是大将上场;又比如常有大将将前来报信的小兵踢翻在地,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大将威武的气势和不同常人的性格。 (二)赏析京剧选段 赏析京剧选段《桑园会秋胡打马》《卖水》《定军山》《三岔口》《翎子功展示》,认识理解唱念做打。 京剧的角色 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材料引入角色 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主要是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划分。各行中又包容了几个不同的角色类型。 京剧的行当主要分生、旦、净、丑四种。 生就是指男子,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旦就是指女子,又分正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彩旦。 净就是花脸,又分正净,副净,武净。 丑就是丑角,俗称“三花脸”,又分文丑,武丑。 此外,在古代戏剧中的末角也作为重要角色单独列出的,其一般作为配角。现代戏剧中已经和生合并,即“须生”。 (末指老年男性,现已归入生行) 根据之前赏析的京剧片段和图片展示了解京剧的角色。 四、脸谱 (一)定义 脸谱是运用色彩和线条构成各种图案,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二)脸谱的作用 暗示性格 介绍特点 褒贬善恶 明辨美丑 (三)认识脸谱 根据杭天琪的《唱脸谱》以及展示图片认识脸谱。 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姜维、常遇春; 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 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 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五、赏析京剧选段 赏析《铡美案》《打龙袍》《苏三起解》《武家坡》 分析剧中包含的人物角色、艺术手段和脸谱。 六、京剧的影响 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奇葩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交流主要是由文化部和外交部组织的,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 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电影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 七、课内小结 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那就太遗憾了。 教师结语: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京剧知识,这门艺术从专业走向普及,从大舞台走进校园,希望以后京剧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生活当中。 八、课外实践 收集有关京剧的发展历史,京剧的代表人物及其他京剧的有关质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