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本节课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主动创造、设置情境,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②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历史认知能力,善于在历史学习中汲取经验;③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理论依据: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问题连续体理论。☆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2—3选择中外不同时期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描述其主要特点;2—4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文明的文化成就及其特色。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开篇,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生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的关键。本节核心内容在于“了解古希腊文明的构成,了解、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初步尝试分析比较雅典与斯巴达的发展模式”。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初步建立对民主的认识体系,初步体会公民概念及其享有权利的充分性,感受民主政治中“制衡”的特点。 ☆学情分析 1.本节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西方文明史的内容,并含有大量的陌生名词与概念,学生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学前教师有必要制作学案,去除学生的认知难点、障碍;2.民主与专制都是相对较抽象的概念,虽然八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与认知能力都有了进步,但还不足以把握这些概念。教师在讲述时应注意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具体的例子强化学生认知;3.时空距离、概念抽象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主要障碍,教师可辅以足够的图片、视频,带领学生“穿越”历史,感受古希腊文明的辉煌与民主进程的不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希腊的环境特点、经济发展模式,了解古代雅典、斯巴达的政治、经济特点,了解城邦国家,尝试分析、评价雅典民主政治;(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合作学习,使学生对古希腊城邦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有自己的认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使学生辩证认识、客观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双重性,感受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变迁与转折,感受民主政治的魅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评价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因及局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新课导入 师:告别了灿若星辰的大江大河流域文明,我们来了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这里有被称为“西方文明之根”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本节课,我们所要做的就来探索下“何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根?”下面请大家拿出学案,顺着学案的思路自学10分钟,同时写下自己在学习中的困惑。 学生打开课本,首先浏览本节内容,后独立完成学案。 学案内容应突出重点,有明显地导向性,“按图”方能“索骥”,本环节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同时通过学案的学习,对本节内容建立初步印象,独立提出自己的疑问。2.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以“点名”的形式开始学案讲评,对部分重点题目进行重点讲解和全班阅读。 学生拿出红笔校对学案,对出错部分打“☆”号,进行重点记忆、理解。 深化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同时尝试初步记忆,对自己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深层次分析、理解、记忆。3.图片教学 课件展示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分析此种地理环境的利弊及对后来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作用;图片视频展示米诺斯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辉煌,同时辅以教师语言描述。 引起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浓厚探索兴趣,同时辨清米诺斯文明、迈锡尼文明与爱琴文明等概念及范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古希腊文明在米诺斯、迈锡尼时代的辉煌;对爱琴文明有直接、感性的初步体验与认知。 4.教学重点突破 课件脉络详细地展示雅典民主制的政治机构、地位、作用,通过案例进行“穿越”,讲清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等名词。 学生记录详细笔记,通过案例学习,知道雅典民主初具雏形,机构各司其职。 理清雅典民主政治机构脉络,分清相关机构的职能、作用。 5.教学难点突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我是雅典公民” 、“就职雅典机构”的角色扮演。通过对“陶片放逐法”等材料的解读,小组探讨雅典民主政治的利弊。教师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总结与深化。 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后,积极参与其间。根据自己的角色定位设计组织语言,完成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相关机构的地位、职能,切身感受此种角色的权利与责任,在活动中感性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的优越性与进步性。通过对“陶片放逐法”等材料的阐述,让学生感受民主政治中的“无奈”及其它。通过教师专业语言的描述,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民主制的认识,养成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6. 分析比较教学 同为城邦的斯巴达与雅典,一个走上了民主政治道路,成为古代民主的典范;一个崇尚武力,成为专制的典型。为什么? 深层次思考民主与专制,会从经济角度分析斯巴达、雅典之所以“殊途”。 培养学生用联系、辩证、客观的视角看待历史问题,初步学会用经济原因解释社会现象,逐步树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 ☆板书设计 1.雅典民主构成2.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3.雅典与斯巴达的比较: 国家类型经济基础政治特色评述 雅典 城邦国家以对外贸易为主,工商业发达。形成民主政治,公民享有较多政治权利。民主与专制源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基础,是政治体制的两种模式,代表着国家发展的不同方向。 斯巴达 城邦国家 以农业经济为主。 崇尚武力,形成专制政体。☆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构成表 学案完成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分析能力语言表述课堂活跃性课后作业巩固满分201010201030良好158815820合格106610615此表满分为100分,74分以上为良好,53分以上为合格,具体操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教学反思 1.提出让学生辩证看待雅典民主制度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就课堂实际情况言,很少有学生能点到问题的关键,大部分仍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好与不好”。2.本课在教学知识的衔接、抽象概念的落实上不是很好,即以“民主”为例,虽然我费了很大的功夫,但仍没使学生明白“何谓民主”。甚至有学生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的头头。3.角色扮演是本节课的亮点,相较于我以前单纯的讲授法,这种方法确实很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与积极性,极大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可能是初次使用这方法,在课堂实际进程中出现了些许混乱,这是今后要着力化解的。4.上《历史与社会》课,既要带着感情,也要带着激情。激情用以调动学生,感情用以感染学生,使课堂实现“穿越”,融进浓浓的历史反思、历史感悟与历史批判。《历史与社会》的课堂需要积淀,也需要有深层次思考的东西。我必须用更加严谨的语言,浅显生动的语言,精致活泼地描述,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