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年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改革开放的年代

资源简介

课题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年代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从学生家乡当年城乡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撤县建市的内容为切入点,设计本课内容,主要根据维果斯基关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新课程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本课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教材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段历史,理解伟大成就的取得不仅靠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也是党和国家正确战略决策的结果;同时让学生认识发展经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道。
☆学情分析
通过《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的成就和失误已经了解,对学习《改革开放的年代》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同时,任教班级的基础较好,且发言踊跃积极。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农校和城市的改革措施,对外开放的特区和格局。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体味历史,分析图表及材料,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探究,升华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感受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
☆教学重点和难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疑引新 课件出示平湖东湖景区和人民购买食品的今昔两组图片,配以《走进新时代》歌曲1、看了两组图片,你有什么感悟?2、平湖老百姓说:“能发家致富,多亏党的政策好”,是什么好政策?此政策是从何时开始实施的? 老百姓有钱了,发家致富了,平湖的经济发展了 从学生经验走向文本,以家乡平湖的变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 小结 (出示当时会场图片)要求自主学习: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提示:从内容上分析) 2、有什么伟大意义? 出示材料:1、1979年春,曹桥公社石龙一队在全县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粮油、蚕桑、畜牧3个专业组,以组为单位确定承包指标。问题:农村改革的内容?2、以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承包合同中不规定生产费用限额和产量指标,由承包者自行安排生产活动,产品 “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问题:这次改革改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3、这次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在哪里 (视频《18颗红手印的故事》) 4、分析图表反映了什么信息,说明了什么?出示资料:平1980年,平湖国营工业加大投入,进行“一新四改造”,即企业改革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展开,1985年实现了从农业县向工业县的历史性跨越。问题:城市的改革最终确立了什么经济制度?提问:平湖1991年撤县建市,曾连续三届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百强县(市)的原因是什么?出示地图:1、中国最早开放的地方有哪些?2、能起到什么作用?3、(动画演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讨论问题:有位同学说,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是1980年才开始,而是早在近代1842年《南京条约》中已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你认为这两次开放一样吗?理由是什么?出示浦东巨变和深圳速度、人们休闲方式的变化图片,设问说明了什么?梳理本课知识结构 1.内容:(1)思想上: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2)组织上: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3)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2.意义: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期,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变了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不变的是土地所有制 3发祥于安徽凤阳小岗村,被誉为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4、各种农场品的比重增加了,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行开放政策 1、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2、引进外资,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不一样的理由如下:前者的丧权辱国的被动开放,后者是富国强民的主动开放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提高 学生自己完成本课纲要笔记。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学的前提下,通过老师对内容的引导分析,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 通过图表、文字材料的展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图表、文字材料的展示,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的年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内容、意义) 二、改革 (农村、城市) 三、开放(格局)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次数、提问次数、回答等)
☆教学反思
1、通过家乡图片、歌曲激趣导入。以改革开放前后不同时期的图片进行对比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欲望。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本节课依标施教,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通过师生多感官全方位地参与,让学生在设疑、导疑、答疑的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2、注重学法指导。本课例教学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将教学目标问题化。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为学生进行思考提供明确的方向。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