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母亲河

资源简介

课 题 初一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母亲河》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载体。学好这一课,能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感叹,能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我想: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再根据课标精神,整合出一堂比较优秀的课,于是我通过四个环节:知母亲河——颂母亲河——忧母亲河——救母亲河,把两条母亲河的知识点一一落实了下去,从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两条中华民族生命之河的概貌及历史。
☆教材分析
本节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学生对长江和黄河都或多或少有一点认识,但是他们的这种认识只是浅层次的,没有上升到理性和情感的高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时的启发、点拨和引导。一方面要培养他们对母亲河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了解母亲河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培养环保意识。
2.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适应过程要有所注意,教学要详略得当。同时对他们的读图能力也要适当的指导。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河段的基本情况;理解黄河、长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分析黄河、长江面临的忧患和采取的治理措施。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黄河、长江流域产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的探究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黄河、长江是母亲河,是抚育中华民族的摇篮,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黄河、长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难点:对母亲河现状的思考及采取的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第一环节:知母亲河 第二环节:颂母亲河 第三环节:忧母亲河 第四环节:救母亲河 (三)课堂小结 : 播放音乐《龙的传人》,叙述: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和黄河哺育了整个中华民族,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所以她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当之无愧的“母亲河”。“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长江美,美在哪里?黄河壮,壮在何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母亲河,去品品长江的美,看看黄河的壮! 展示地图,找到黄河和长江,说说它们的形状如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地图说出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地位、流经省份。提问:黄河和长江共同流经的省份有哪些?出示中国地形图,说说黄河和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出示地图,说说黄河和长江是如何分段的?师补充介绍黄河和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主要特征。展示黄河和长江的地图找出它们的主要支流有哪些?师播放图片和资料,介绍黄河和长江的主要景观情况。根据以上所学内容,师设计表格,以了解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情况。 师: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他们的足迹到达这两条河边,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或歌曲来赞颂它们。你能举例说说吗? 师:听了优美的诗词后,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多的文人墨客歌颂黄河和长江呢? 师(过渡):千百年来,黄河、长江象两条巨龙奔腾在中华大地,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这两条巨龙历尽沧桑,正逐步失去昔日的风采,请听他们的对话。 出示漫画《巨龙的对话》 “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提问:这两条巨龙的对话反映了什么问题?展示图片,说说图片反映了长江和黄河分别存在了哪些问题 师:先来看黄河的烦恼之一--地上河-。展示《地上河示意图》和《一般河流示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地上河的概念。出示思考题: 1.黄河下游为什么会出现”地上河”现象 师:泥沙从哪里来的? 师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从中游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有16亿吨,其中有4吨淤积在下游河床中。河床高出两岸河堤之外的平原。提问: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师:看《地上河示意图》,我国最高的地上河,在河南开封附近一段。此处的河床已高出开封市区地平面7、8米,最高处有10米以上,而且,河床每年不断在增高。每年,国家都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固、加高大堤。所以治理黄河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师: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黄河呢 师:现在,我国在地上河治沙问题上有了一项新的举措。就是在黄河下游:人工扰沙。出示图片与原理,并进行解说:人工扰沙实质就是借助黄河第三次调水调沙,由小浪底水库开闸泄水形成的“人造洪峰”河水势能,促进河床泥沙启动,同时以人工扰动河床泥沙,实现河床下切,从而最大限度输沙入海。这在世界水利史上还是第一次。教师:大家刚才思维活跃,为解决黄河的烦恼出了不少好建议。接下来,我们继续开动脑筋,帮帮长江这条巨龙。看图《长江洪水》 教师:长江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先来讨论长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洪涝灾害?教师归纳。课堂活动:(1)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拯救我们的母亲河设计宣传广告语或拯救方案。(2)联系自身实际,谈一谈保护母亲河、家乡河我们该怎么做? 师:,在这节课上,不少同学发言热烈,思维活跃。同学们请再想想看,黄河的断流,长江的洪水,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自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什么有关? 师:这就说明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如何相处呢? 师:那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从我做起,期待着母亲河早日摆脱困境,重现壮丽、秀美的风姿,继续造福中华大地上的人民。现在让我们一齐宣誓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 学生观看地图回答问题 学生来填写 学生举例 生结合课文说说母亲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生回答 生:泥沙沉积。 学生回答:黄土高原 学生回答 生1:中游植树造林。生2:不乱砍树,砍了也要及时种上。生3:在下游建一个水库,中间拉一张网,把泥沙过滤掉。泥沙还可以用来造房子。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 生:还有人为的原因。 生:要和谐相处。这样自然会,造福于人类。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直观感受长江的美和黄河的壮。 从形状上能判断出两条母亲河 能对两条母亲河的基本概况有一个了解 能初步懂得黄河和长江之所以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从图片上直观感受母亲存在的问题 以黄河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来加深认识治理母亲河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让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宣誓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
一、知母亲河 1.黄河的基本情况 2.长江的基本情况 (提示:基本情况包括发源地、注入海洋、长度、地位、流经省份、流经地形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线、主要景观、主要支流等) 二、颂母亲河 1.黄河的地位和作用 2.长江的地位和作用 三、忧母亲河 1.黄河的现状 2.长江的现状 四、救母亲河 1.治理黄河的措施 2.治理长江的措施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课堂参与表现姓名 课前准备举手次数发言次数讨论次数
☆教学反思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龙的传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确了今天所学习的主题。接着提高欣赏大量长江和黄河的图片,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了长江的美和黄河的壮。然后通过四个环节:知母亲河——颂母亲河——忧母亲河——救母亲河,把两条母亲河的知识点一一落实了下去,并在分析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达到态度和忧患、环保等意识。总之,本节课条理清楚,环节齐全,过渡自然,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最后的宣誓活动中,又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使学生懂得要以实际行动去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节课的内容教多,以后再上的话,我会把两条母亲河分开来上。同时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