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资源简介

课题 人教版第三章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flash导入和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关注,提升其学习本课的兴趣。问题情境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火花。通过多种问题设计和提出,让学生不听的思考,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探索学习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次分组合作,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鼓励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和求异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历史,如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国家的统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及灿烂的伊斯兰文明。而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现在任教的初二几个班级,是我初三带完后,接手的,初二整个阶段。学生的基础能力十分的差,以前都是班主任或者其它科的老师来教社会和思品的,甚至有些班级的作业以前都是不用改的,加上一种开卷的心态,和学校的不重视,让学生养成了一种这门课学不学无所谓和开卷很简单的心态,都需要矫正。由于长期的习惯,使其自学能力非常差,就如开卷的东西,他们并不能很好的在书本上找到,这种能力非常欠缺。作业态度不好的十分多,问答题不做,或者说写几个字应付,当然也有写的比较好的同时,对于刚刚结束混乱的教学状态,和新老师的加入,他们对我的教学方式和习惯,都需要一些时间的适应。初期的抵抗心里比较强,现在已经在适应中。当然其中也有些学生对社会比较感兴趣的,然后有时上到课堂上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有电影的,比较好的,就介绍学生去看,去更好的了解历史在本科的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教学中,由于需要讨论得出来的问题比较多,同时,所以比较考验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能力。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帝国的建立等史实;说说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学习收集、处理和组织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伊斯兰教的创立在阿拉伯国家统一、帝国的建立等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鉴别比较清真寺、本地清真寺与巴黎圣母院等古代建筑的特点,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理解宗教对政治、社会生活、文化的影响。通过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感受世界文明的融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古代文化的成就。教学难点: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二:新课教学三:小结四:布置作业 一:[FLASH展示]: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提问: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看图思考:展示阿拉伯半岛气候图与地理位置图,描述其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请同学思考:这种自然条件下人们要生存下去什么资源显得最宝贵?这种宣传穷人听了有什么反映,富人又是怎么想的呢?二:1、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选择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说明(数学、文学、建筑、地理、医学)2、教师出示“清真寺”图片,“各地的清真寺有什么异同”(都具有圆顶、拱门,但有的光塔是柱形,有的是阁楼),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那么文学上的成就是否可以印证此特点?请举例说明3、教师在总结文化特点的基础概括出阿拉伯文化的作用:融合→桥梁作用三:课堂小结。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课外扩展:今天,在这帝国的土地上依旧销烟滚滚,战火不断,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请举例说明今天这一土地上发生的事情。)明天,阿拉伯人民又将作为怎样的选择?阿拉伯地区“路在何方”(请用简短的语言来说出你对阿拉伯未来的良好祝愿。) 一:针对教师活动的中的一,因为这些题目不是很难,一般性选择同桌两个人讨论来回答。二:针对第二块内容,简单的,让学生在看完幻灯片的图文并茂的讲解和书本内容后,请几位同学回答,然后逐渐补充完整。三:是这节课中需要学生理解,但是又比较难理解的难点部分,在前面第二块内容的铺垫后,还需学生分组讨论,大概在5分钟的时间,让4位学生一组讨论。 用flash,并且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个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短片导入,目的是引起对大家对这节课的兴趣。然后本课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旅游线路,让学生以旅游的方式,一步步的去了解,和深入的了解阿拉伯的地理环境,当时的社会背景等,进一步增强起学校兴趣和积极性,并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再学生自然深入,和高傲的学习精神下,让他们认真思考最后的大问题,积极参与进去,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
☆板书设计
创始人 伊 时间斯 地点兰 教义教的创立 信奉及 真主早期 教徒称呼历 史 经典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由于这节课需要自我学习和讨论的东西比较多,所以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重点放在自主学习,积极回答和讨论的时候积极参与,并人较正确地分析、归纳和认识问题。比如而且最后个问题: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作用,比较难,需要分析,综合。就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自学和小组的建议拿来归类分析,并且运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而根据上课前段部分提出来的那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如: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选择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说明(数学、文学、建筑、地理、医学),这些要充分理解幻灯片上图文结合的展示,并且根据书本问题和图片,挖掘课文内涵。然后一个个找到并且解答。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其实并不是想把课堂设计的多复杂繁华,而是尽量的把这节课的内容落实到学生身上去,不求花哨,只求实效。但是在上这节课中,我明显感觉到时间不足,45分钟的课,我大概需要50分钟上完。所以抓紧上完的时候,后面的内容就压缩了,语速快,比较仓促。这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欣赏和讨论的方式进行的,那么在问题的设计上的不合理,也是导致这节课出现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下面来具体说下。问题设问的广度。不同层次的问题应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基础性设问宜于思维和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综合性设问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像《阿拉丁与神灯的故事》出自哪部著作,是基础性设问;像分析阿拉伯为什么能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则属于综合性设问。不同广度的设问,才能拓展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设问的方向性。为思而问还是为知而问,这就是设问的方向。如果问伊斯兰教的经典叫什么?这就是为知而问,它只起到复述知识的作用。所以如果还要重新上课,那么这节课的外部知识扩展和问题设计上都需要改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时刻注意:(1)要提取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是科学设问的前提。如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伊斯兰教创立的原因,采用阿拉伯半岛激烈动荡和变革时期的背景资料,这就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因为这些材料能激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用于构建学生思维的情境,是有价值的学习资源。(2)要试图萌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思考,鼓励探究。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给学生播放《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动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探索,并从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3)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建构式学习。让学生能基于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思维探索内容,进而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