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秦朝一统》☆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发展为主旨。学生活动多样性,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在设疑→解疑→所感→所悟→激趣中领略历史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合作、互助、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轻松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教材分析“战国七雄”之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本课内容即以秦始皇为核心安排和展开。灭六国是实现统一;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是巩固统一;焚书坑儒从主观上仍是为强化统一;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将祖国境内的多民族置于秦的统一旗帜之下,更成就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伟业。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学情分析学生对秦始皇、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比较了解,可仅限于表面的感性认识。对于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和秦朝统一后经济文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知之甚少,需要师生一起共同探讨。八年级学生思想积累少,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对人物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去评价历史人物。八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处于思想分化阶段,教学中,要通过图片、影视等教学手段以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培养学生的学科爱好,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漫画赏析、参与课堂小品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喜爱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秦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建立以及在经济、交通、文化、军事、思想方面所采取的巩固措施以及秦统一的作用。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秦朝统一的原因,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思辨能力。通过漫画小故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感悟历史走进历史。通过多媒体展示长城、灵渠、秦兵马俑的图片和学生对“焚书坑儒”以及秦始皇本人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分析秦朝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焚书坑儒”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民族历史的态度和热爱历史的感情。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培养正确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树立个人奋斗和国家民族的强盛相统一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生谈如何治理我们的国家,进行感情升华,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2、难点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和对秦始皇的评价☆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电视《秦始皇》其中最精彩的一小段影视来设置情境,然后教师:话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战国时期的分裂割据状态持续了二百多年,统一也就是大势所趋了,那么是由谁来最终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呢?(设计意图: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秦始皇由此引入秦朝的统一2、师生互动,共同探究(1)、秦灭六国(板书)教师:多媒体展示“秦陵兵马俑”。大家都知道这是秦朝的兵马俑,它气势恢弘,规模庞大,从这张图片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年秦灭六国的威风场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来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概况。多媒体展示 “秦灭六国”。通过声图并茂。动态分析,展示秦灭六国的过程,让学生结合秦强大的原因分析秦灭六国的原因或条件,了解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意义。(设计意图:渲染气氛,将历史和人文地理有机整合。)思考讨论: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统一的意义。学生:商鞅变法 人心所向等。教师:(点击课件)为什么秦国能统一六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和补充。学生回答统一的意义:结束分裂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点击课件)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朝的统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创性体现之一:(点击课件)比较分析秦朝和秦国的不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秦国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而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秦王嬴政是诸侯王,而秦始皇是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皇帝。(2)、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开创性体现之二:教师:统一之初,有人就向秦始皇建议“现在天下初定,正是效法旧制,分封诸王之时。”提问:有了西周分封的前车之鉴,这时的秦始皇还会不会仿照西周进行分封?学生:不会。教师:西周分封制导致诸侯的势力日益增大,割据一方,而王室却日渐衰微,这时刚刚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秦始皇是绝对不会愿意再将权利进行分封的,于是在韩非子思想的影响下,在李斯的建议下,他集国家权力于一身,开创了一套全新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官僚制度。政治(板书)(点击课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设计意图:通过图表使学生清晰的了解中央集权官僚制度。)问题:分析这种制度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学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维护了封建的经济基础。专制统治会造成政令上的偏颇或失误,由于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都具独断性和随意性,很容易形成专制独裁的暴君。(3)师生互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攻克难点。经济、文化(板书)教师:多媒体展示秦以前道路状况提问学生,寻求解决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现在生活中的问题,树立主人翁意识。)学生:排除路障,统一车轨,统一道路宽窄度。教师:(点击课件)大修弛道,统一车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放一幅漫画,学生边看漫画边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漫画的大概意思是,居住在齐国地区的富家子弟孔虚,他听说陶朱致富的事后,决定行商,于是孔虚贩盐和丝绸前往魏国地区大梁,因为货币、度量衡不统一亏本,后到赵国邯郸因货币、度量衡不统一又赚钱等一系列故事。)组织学生自主编排小品表演(故事梗概:一人扮演皇帝始皇嬴政,其余六人分别扮演大臣,这六个大臣在秦国统一前,分别是齐、楚、燕、赵、韩、魏的人。他们在上朝时用不同国家的文字写成的竹木简凑折呈递给秦始皇,秦王看不明白,于是、、、、、、)然后引出:应该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提问: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的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学生课前自编自演小品等进行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一种快乐中学习,在美中走进历史,感悟历史。)思想(板书)教师播放一小段音像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场面。提问:李斯提出什么建议?结果如何?此事后来又进一步演化到什么阶段?学生:李斯提出焚烧除秦国史书以外其他各国的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结果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后来由于有儒生指责秦始皇“贪于权势”“乐以刑杀为威”,秦始皇派人追查,以诽谤的罪名将四百多名儒生活埋。提问:怎么看待这起历史事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1、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军事上(板书)教师: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采取了强有力的统一措施,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学生:还有边疆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展示多媒体,秦和匈奴对峙。同时向学生展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教师:早在战国时期,匈奴就经常南下扰掠,所以北方的燕国、赵国和秦国都曾修建长城以防御匈奴的进攻,秦朝建立之初,曾派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下令修筑长城,将过去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万里长城。提问:修筑长城的积极意义?学生:保护了北部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北部边疆的开发。教师补充:长城是古代人类建筑史上一大奇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教师:多媒体展示灵渠提问:开发灵渠的原因?灵渠的作用?学生:在征服南方越族的过程中,为了运输军粮的方便,开凿了灵渠,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后世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提问: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什么积极意义?学生:以上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大作用。教师:秦朝疆域辽阔,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各族人民,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秦朝的疆域。一边(点击课件)秦朝的疆域一边讲述,带领学生一起记忆。(4)评价人物,深刻理解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始皇的英武雄姿,然后提问:“怎么评价秦始皇?”(是暴君还是名帝)(设计意图:鼓励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多角度正确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5)畅想: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后都有可能当领导治理国家。如果以后成为领导,该如何治理我们的国家?(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进行感情升华,理论联系实际。)3、课堂小结:把知识点归纳成一首诗歌:公元前的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中央丞相和太尉, 御史大夫辅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统一货币度量衡, 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 古代文化受损失。北击匈奴修长城,南统越族开灵渠。西起临洮至辽东,万里长城称奇迹。秦朝疆域广又大,东到东海西陇西,北从长城到南海,疆域四至勿忘记。 ☆板书设计秦朝一统一、秦灭六国:前221,嬴政,定都咸阳。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经济上:1、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2、统一度量衡 交通上: 大修弛道,统一车轨文化上: 统一文字(小篆到隶书)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1、北拒匈奴修长城 2、南统越族开灵渠☆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回答的正确度给学生个人加分。(2)在分组探究活动中,根据能否体现彼此合作的良好的团队精神给小组加分。☆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教学设计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教学通过漫画、学生课前自编自演小品等进行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达到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美中走进历史,感悟历史。3、对秦始皇的评价将课堂气氛推上了高潮,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2、最后环节的《畅想》,学生说了很多方面:如重用人材、爱民如子、改革、和平等等,发挥不错。不足之处:1、让学生分析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还是有些难度。今后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还有待思考、有待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