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主题班会 10虚拟与现实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主题班会 10虚拟与现实 教案

资源简介

虚拟和现实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的双重效应,知道沉迷网络带来的危害。
2、引导学生学习并练习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上网应对策略,学会理性地使用网络。
3、体验、感悟网络的双刃剑效应,增强学生自制力、上网自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的上网情况,获得初步印象。
活动操作和建议
教学环节 设计
意图 操 作 建 议 时间分配

注意事项
我诉我心 学生从感受自己生活中的上网事例开始,引发察觉与情感共鸣。 1、现场请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2、教师提问:
生活中,你是否有类似的没了网络就不知道做什么的情况?如果有,说一说当时的情况。
3、讨论:网络带给我们的好处有哪些?网络又带给我们哪些不好的地方呢?
4、小结: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负面的东西,甚至在悄悄吞噬我们的生命。 时间:5分钟
1、请一名同学绘声绘色地阅读,表达出主人公没了网络之后的坐立不安以及随之觉察发现的可怕后果的情况。
2、如果自己没有类似经历,引导学生说一说身边其他人类似的情况。
心海导航 呈现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引导学生应该怎么做,在方法和价值观上给予引导。 1、轻声阅读。
归纳网络应对策略。
2、分享交流:
说一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是怎么做的?哪些方面对自己很有帮助?如果看到以前的同学现在沉迷网络,还要见网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3、总结:
网络是个宝,前提是我们要有自律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讲究网络文明。 时间:8分钟
不设规范答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解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内化有效的网络应对策略。
教学环节 设计
意图 操 作 建 议 时间分配

注意事项
活动在线 活动1
虚拟与现实的差异 了解现实身份与虚拟身份的不同,体会这样的不同带来的冲突和结果。 1、思考后完成活动1的表格。
2、提问: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扮演着哪些角色呢?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又扮演着哪些角色呢?
3、思考与表达:
这样两种身份的不同在哪里?这样的不同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4、总结归纳: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限制,甚至需要面对无奈和挫败;虚拟的世界中却可以相对自由,不受约束甚至体验到成功,宣泄负面情感。一只只小网虫在此基础上诞生了。网络在我们自己的邀请下开始吞噬我们的生命。 时间:8分钟
1、为避免学生对角色一词不理解,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引导。
2、体会两种身份的不同和身份冲突带来的后果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身份时自己的不同感受。这样在体验中获得的东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进行下一轮活动内容。
3、可结合“我诉我心”的故事内容进行。
活动在线 活动2
扪心自问 认识到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带来一份轻松的同时,会造成责任感的缺失。 1、上网的时候你都会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完成调查表。
2、讨论和分享:和同伴交流自己对网络的认识和态度。
3、小结归纳:我们都希望通过上网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可是实际上我们上网的主要目的就是玩游戏、聊天等。在虚拟的网络中,我们少了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风险,也让我们缺失了一份最基本的责任感。 时间:8分钟
可以播放轻柔的引人思索的背景音乐。
活动在线 活动3
探究

分享 认识虚拟的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最终受现实世界的制约和规范。 1、老师有感情地阅读,学生体验。
2、讨论和分享:杰克是抱着什么心态去尝试制造电脑病毒的?他攻击同学信箱和公司网络,获得了什么满足,给他人造成了什么危害?
3、小结:虚拟世界其实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最终要受现实世界的制约与规范,上网需要自律,遵守一定的规则。 时间:8分钟
阅读时注意突出杰克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杰克的内心世界,增强体验效果。
教学环节 设计
意图 操 作 建 议 时间分配

注意事项
小贴士 拓展延伸到生活层面,学习并运用预防网络成瘾的策略。 1、阅读小贴士。
2、说一说:这则小贴士带给自己的收获或者启发是什么?
3、教师小结:网络成瘾预防有策略,体察自己的需要,通过与人交往、丰富业余生活等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要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直面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和困境! 时间:2分钟
请学生默读或者朗读。注意培养学生分享获得的感悟和启发。只有经过自己用心思考的东西才能真正内化、为己所用,最终才能实现对行为的影响。
感悟与成长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化课堂的感受和经验。 引导学生写出本节课收获的内容和感悟到的东西。 时间:1分钟
根据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分享和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