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出自我中心 教学目标 1.感受每个人因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选择。 2.了解倾听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倾听者的行为方式。 3.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并落脚于实际解决问题,提炼日常生活中换位理解的秘诀。 4.体验自主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自主发掘、互相合作提炼学习、生活经验,助力自我成长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是学生人生中第二次自我中心倾向出现的时期。此时的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相混淆,更多地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以自己的标准、从自己的角度来评判身边的人和事。因此,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问题的方式、角度不同而会有不同的选择,训练他们学会心有他人而用心倾听,学会换位思考,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矛盾和冲突,从而建立互动良好的人际关系。七年级是中学的初始年级,在此阶段打好走出自我中心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重点:认识人与人的不同,能够用心倾听他人并换位理解,掌握走出自我中心的相关方法。 难点:消除自我中心这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通过自主发掘、互相合作提炼有效的学习、生活经验并能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热身游戏——我画你猜 随手画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请3-5个学生回答。 根据回答,再次询问“随手画的一个圈,为何在大家这里会有不同的答案”。 等待学生回应,继而引出本节课主题“走出自我中心”。 活动2【活动】保留谁——知不同 你要带5个动物登山,他们分别是猴子、老虎、大象、小狗和孔雀。你在登山的过程中,因为路途艰辛,不得不舍弃,最后留下一只动物作为陪伴,登上山顶。那么,你会依次舍弃谁。请小组讨论排名,并在排名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 全班分享:请1-3名学生上台分享排名。 提问全班:组内可以达成一致吗?给你一个机会你想分享谁的答案? 可能存在一个完全没矛盾的世界吗? 师小结:人与人产生分歧与矛盾是在所难免,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有这个心理准备,这也是走出自我中心的第一步。我们要心有他人。 活动3【活动】互动探索——学会倾听 1.过渡提问:依然还是刚刚那个活动,你们是怎么知道彼此答案不同? 学生回答。 师自然引出,走出自我中心的第二步就是,学会倾听。 2.体验活动,传话筒。 要求:前排同学,通过传话筒,将传话内容轻声传给自己右手边的同学,不能让其他组及巡视的老师听见;最后一位同学听到词后,迅速举手站起。看哪一组又快、又准获得前三名! 3.结合活动,互动探索。 你对你自己倾听满意吗? 你在听传话时是怎么做的 你对听者的倾听满意吗? 你希望听者是怎么样的? 4.联系日常生活,小组讨论、分享 在日常生活中,你和别人交谈时,他什么样的倾听反应让你反感、什么样的行为让你想要继续交谈? 总结合格的倾听者的行为应该是怎样的? 小组讨论,后全班分享。 5.师小结 结合学生回答,总结合格倾听者的行为,如眼神、注意力、有耐心等。 活动4【活动】故事过渡——引出“理解”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分我的命啊!” 问题:绵羊、奶牛为何与猪被抓反应不一样?他们理解猪么? 导出:交流分享靠理解,理解还需换位。 活动5【活动】取绰号——深化“换位理解” 1.请每位同学按你的平时习惯,给自己左手边同学取绰号,可以毒舌。 小组各自进行活动。 等待一轮结束,可以请个别学生分享。 2.请学生将刚刚所起的绰号拿回来自己用。 小组各自进行活动。 等待一轮结束,可以请个别学生分享。 3.共同思考、讨论。 帮别人取绰号时的心情。 绰号收回放在自己身上时的感觉。 4.师小结:学会体谅他人并不困难,只要你愿意认真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看问题 。 活动6【活动】联系实际,角色互换 活动要求:各小组领取任务卡,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答案,进行全班展示。 展示要求:各组陈述问题答案及本组最终观点,并将本组讨论出的“在换位思考时应注意的细节要点”板书在黑板上。 任务1 【情景】 自习间有两位同学正在说话,值日班长给予制止,两人继续说话,值日班长着急,高声斥责,两人泛起口角,影响自习纪律。 班长:上课说话不对,我提醒却无济于事,还与我争吵,我当然生气。 学生A: 班干部应该公平,不应该抓住一人不放,对其他说话的同学也要制止。 学生B: 况且自习上高声斥责,这本身就违反了自习纪律。 【思考】举例生活中类似例子。他们各自陈述理由时有什么特点? 任务2 【情景】 晓明和小刚是一个特活跃的学生,一次美术老师上课时在黑板上示范画了只小狗,但是晓明却大声喊叫:“老师画了个小刚!”这样一喊,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不止。小刚立刻拿起手中美术书指着上面的一头猪说:“这是你。”全班因此闹哄哄,美术老师一脸气愤。 【思考】举例生活中类似例子。 假如你是其中的同学或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任务3 【如果……】 如果你是班干或老师,课堂或自习上,看到一些学生睡觉、交头接耳、打打闹闹、吃零食等不良现象。你会……因为…… 如果你是父母 ,孩子一回家就放下书包,直奔电脑,你会……因为…… 天很晚了,孩子说要跟朋友出去玩,你会……因为…… 请补充完整情境中人物的感受和原因。 任务4 【如果……】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喜欢的东西或爱好,被他当做笑谈时,你会……因为…… 如果你是同学,课间你趴在桌上休息,另一位同学气冲冲进门将课本重重摔在桌上,吵醒你,你会……因为…… 别人不小心将你的物品损坏了,你会……因为…… 请补充完整情境中人物的感受和原因。 任务5 【问题1】 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做什么用的呢?” 【问题2】 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 【思考】这两种现象蕴涵了什么道理呢?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任务6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勤奋,具体表现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机智,具体表现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爱心,具体表现_____ 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勇敢,具体表现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细致,具体表现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谦和,具体表现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韧劲,具体表现________ 我最欣赏_____同学的正直,具体表现________ 完成表格。尽量优先填写组员。可以补充。 活动7【活动】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因为每个人思维模式、方式、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时,我们会有不同的结果,然而,我们存在于一个互动的空间里,需要我们走出自我中心,能够知不同而心有他人,学会用心倾听,了解别人的心理需求、情绪情感;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矛盾和冲突,这样,我们的生活便会少一些矛盾冲突,多一些温馨和谐。希望大家能将今天课堂所讨论的这些方法加以内化,用于我们日后的生活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