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主题班会 爱在指间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主题班会 爱在指间 教案

资源简介

爱在指间
一、【教学目标】
同学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矛盾,通过团体辅导,改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全班建立起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到舒展、愉悦,能够更好地发挥潜力,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交往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让成员体会到在和同学交往的时候,要积极主动,敞开心扉,别人才能接受你。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会让我们更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教学准备】
1、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六人。
2、取六种颜色的卡纸,剪成一颗心的形状;再将这颗心剪成五份。
3、准备歌曲《找朋友》
4、请同学们排队进入场地,在进入场地之前先每人发一张彩色卡纸。
四、【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有一首歌的名字叫《找朋友》,你们听过吗?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好吗?
提问:你们什么时候学会唱这首歌的?这首歌表达了我们什么愿望?
(同学回答)
师:对。同学们进入我们这个班级已经两个月了,你们有没有找到朋友呢?
刚才进教室的时候,老师给你们每个人发了一张卡纸,颜色是不一样的。现在,请拿相同颜色卡纸的同学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尽量距离远一些。
(同学坐下)
师:跟你分在一组的同学是不是你的朋友呢?
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机会交换伙伴,想互换伙伴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举手)
提问:1、你想和谁在一起?为什么?
2、他不想和你们在一起,你们愿意让他离开吗?
师:好,同学们,我们先来完成几个活动,如果完成得好,老师就允许你们互换伙伴。
其实你们手上的卡纸拼在一起,就是一颗爱心,我们来试试,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
提问:1、已经完成的一组:你们最先完成,有什么经验?
2、对没有完成的一组: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心形比作一个集体,那么你们手中的一张张卡纸代表了什么?
(同学回答)
师:对,这一张张卡纸就代表了我们一个个同学。现在图形缺了一块就好比什么?
(同学回答)
师:很好,图形缺了一块就好象有一个小伙伴游离在集体外面,缺了一个伙伴的集体给你什么感觉啊?
(同学回答)
师:缺了一个伙伴的集体就不完整了。现在老师把它还给你们,请你们把图形拼好。
一个图形缺一块就不完整了,一个集体也是这样,我们预备4班是个团队,每个人都很重要,有一个人游离在外,集体就缺少了一份色彩,就不完整,不和谐了。
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和小伙伴们相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
1)、活动要求:
当老师发出“手势”的口令时,每个成员向对方伸出l~3个手指:(1)伸出1个手指表示“我现在还不想理你”;??(2)伸出2个手指表示“我愿意初步认识你,并和你做个普通的朋友”;??(3)伸出3个手指表示“我很高兴认识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
当老师发出“动作”的口令,成员就按下列规则做出相应的动作:??(1)如果两人伸出的手指不一样,则站着不动,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做;??(2)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1个手指,那么各自把脸转向自己的右边,并重重地跺一下脚;??(3)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2个手指,那么向对方点点头;??(4)如果两个人都是伸出3个手指,那么主动热情地握住对方的双手。
每做完一组“动作一手势”,外圈的成员就分别向右跨一步,和下一个成员相视而站,跟随老师的口令做出相应的手势和动作。以此类推,直到外圈的同学和内圈的每位同学都完成了一组“动作一手势”为止。
提问
刚才你伸出哪个手指比较多?
2)点头、跺脚和握手这三种动作,你做得最多的是哪一种?
3)握手动作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如果是把头转向一边或只是点点头的动作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4)当你看到别人伸出的手指比你多时,你心中的感觉是怎样的?
5)当你伸出的手指比别人多时,心里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6)你最喜欢做什么动作?(点头 跺脚 握手)
(同学回答)
师:说明在日常的交往中,同学们都希望被别人喜欢,成为别人的朋友,你希望别人这样对你,你也要这样对别人,要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师:现在请大家在小组的六位同学之间,再进行一次刚才的活动。
提问:1、这次你伸出的手指数有改变吗?
2、有什么样的改变?
师:也就是说,只要你多一点积极的态度,只要你主动去和别人交朋友,你就会赢得更多的朋友。
同学们的游戏完成的很好。现在满足大家最初的要求,还有同学提出换伙伴吗?要求交换的同学明显少了,但是还是有的。
1、你想换到谁哪里?为什么?
师:是的,我们的活动时间很短,交流比较少。看来沈老师要在以后的班级工作中,多创造一些集体活动的机会。虽然我们这个集体创建的时间还不长,但是大家还是在一起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时光,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分享一下吧。
(同学讲快乐的回忆)
师:是的,和好朋友在一起,可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能相处更为愉快。但是能成为好朋友的毕竟是少数,在一个集体中,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去接纳别人,互相宽容,互相帮助,我们是可以成为朋友的。同学们,我们要在一起度过四年的美好时光,让我们大家都成为朋友,让我们享受更和谐更快乐的集体生活。
好吧,马上要下课了,现在让我们来享受一下快乐的集体生活,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快乐歌》。
Ⅱ:教案设计说明
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不太善于合作,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矛盾,直接影响了班集体的建设。
我试图建立起同学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到舒展、愉悦,能够更好地发挥潜力,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更容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
我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教给学生一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地体验和感悟。总之,在团体情境下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心理帮助与指导。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和一系列的心理互动,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达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自我完善的过程。
Ⅲ:教学反思
同学们处于同一个班级,身心发育水平和遇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基本相同,具有许多共性,对于共性的问题,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正确面对,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实现,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和一系列的心理互动,促使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自我的完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大家的积极性比较高,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也比较真实,所以课堂的即时效果比较好。
但是,本节课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斟酌的,比如几个环节的过度,还不太自然,在活动以后的课堂提问还可以更深入、更精炼一些。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
一、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前提。
在交往中要尊重家长、善待家长。班主任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二、 重视第一次与家长联系,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的做法是每接到一个新的班,我会在开学二周内给全部家长打一次电话,并主动告诉家长自己的联系方式,并说一些“您今后有什么事情需要老师做,您有特别需要老师帮助的事情,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多多谈谈,都是为了孩子好.欢迎您经常联系,及时沟通…”。让家长感觉到老师是出自真心在关心他的孩子,家长对自己会有一个良好的印象,在以后的沟通中,会更容易更愉快也更加信服。
三、重视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与家长接触
第一次与家长接触,我们和家长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想了解对方,我们是想看一看家长的情况,而家长也十分关心他们的孩子的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们同样希望借此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以便确信他们的孩子是否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接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格外重要。我非常重视做好准备工作。我要做到以下几点事情:
1、让家长们相信我这位老师是位好老师。
2、让家长们相信我这位老师是可以令他们信任的老师;
3、比较清晰地阐述了我对本班学生的教学、教育设想及准备进行的一些活动;
4、向家长提出明确要求,以求得家长最初的配合和理解;
5、家长会中所有的讲话,语言流利清晰、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不说多余的话,并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
要让家长对我所说的话深信不疑,这一点很重要,但绝对不能在家长面前炫耀自己,而是给家长一份信心,让他们相信他们孩子的老师是一位好老师,有能力教好他们的孩子。只有家长对您产生足够的信任,他们才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极配合老师。
四、 以诚相待,用诚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您合作,有效的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1、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扳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怎样怎样,否则很难解决问题。家长来访时,应尽量做到起身欢迎,搬椅到水,家长走时起身相送。同时要使用文明用语,等等。这样家长就会明白你是一位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家访或家长来访前要做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家长知道班主任对它的孩子特别重视,家访或家长来访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班主任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等,最好拟一个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它产生老师对它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印象。这样从感情上容易沟通。
3、倾听家长的意见。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满腹牢骚、怨气冲天,甚至最不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的通情达理。耐心的听家长倾诉,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是”“对”这样的短语呼应,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更全面了解。
4、当学生有进步时,请你一定要告知家长。
五、 讲究艺术,巧妙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的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艺术。
1、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措施是很好的。
2、对于溺爱型的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的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从心理上能接纳意见。同时恳切地指出溺爱对孩子的危害,耐心的热情的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让家长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能因溺爱而隐瞒孩子的过失。
3、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长,班主任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活动。同时要委婉的说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4、对于后进生的家长,班主任要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班主任最头痛的是面对“后进生”的家长。面对孩子可怜的分数,无话可说;面对家长的失望叹息,无言以对。对于后进生,我们不能用成绩这一个标准来否定学生,要尽量挖掘其闪光点,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一次不能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孩子很笨,没药可”这样的话。再说到孩子的优点是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缺点是语气要委婉,这样就会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只要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老师的工作。
5、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班主任要以理服人。遇到这种情况,要沉住气。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微笑能让人轻易渡过尴尬、困难的场合,既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还能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消除误解和矛盾。
总之,沟通无限!方法不拘一格。但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技巧,班主任都要出于真诚,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本着诚恳的态度,注意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就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