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主题班会 你的表达有效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主题班会 你的表达有效吗 教案

资源简介

《你的表达有效吗?》
主题 你的表达有效吗? 总课时 1
背景分析 说话是表达自我、宣泄内心的一个途径,而倾听是接受对方信息和情绪感受的过程。在现代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大多数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都更注重说的过程,而很少有人会用心去倾听,使得个体感觉没人理解,缺少知心朋友,体会到人际孤独。这种现象在自我意识飞速发展的青少年身上更加显著而且影响更为深远。因此,帮助其认识并习得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与习惯是心灵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沟通的不同层次、不同方式叠加带来的不同沟通效果,以及如何达成有效沟通的实操技巧训练。
教学目标 1.体会有效沟通的要素——表达具体、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等。
2.学会多角度找原因,主动自主承担责任。
3.学会清晰表述、准确回应的沟通技巧。
评价设计 学生评价:
1、请总结有效沟通的技巧
2、你的沟通方式中,听和说有偏重吗?更常使用哪一个?
3、尝试一种自己以前不常用的沟通方式——只听/只说。然后找一个朋友互作沟通联系,听听对方给你怎样的反馈。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我说你画
1、活动说明:
请一名志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图一20秒,然后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倾听者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全程保持安静。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第一次:请一名同学进行传达任务
第二次:同一名同学看样图二,继续传达。这次面对倾听者传达画图指令,看看这一轮的结果如何?
第三次:当图形变的复杂,传达者怎样才能够让尽量多的人画出准确的图形?这次请第二名同学作为传达者,尝试复杂图形的描述任务。
第四次:教师尝试传达任务。允许同学举手提问,并作出反馈。
2、回忆和分享:
第一次:传达者运用了哪种沟通方式?
表达时有什么感受?
第二次:在这一变化中,增加了哪种沟通要素?
感受一样吗?倾听者呢? 1.第一轮与第二轮/第三轮与第四轮——每组的两张样图中图形性质一致,但不能相同。
2.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
3.邀请“倾听者”谈感受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如画得较准确的和特别离谱的,这样便于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
学与教活动设计 第三次: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结果很不一致?
第四次:比上一次有了哪些不同?
增加了提问环节:
提问时有没有重复的?为什么会有?
别人的提问也帮助到了你吗?
提问得到肯定和赞美的同学感受有何不同?
3、总结:
学会看——表情、肢体动作
学会听——既是尊重,也是沟通的基础
学会说——表达与反馈都很重要
4、具体技巧小结:
语言要准确、可操作化
面对面的表达更加有力、有效
表达时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
反馈要及时和有效
他人的意见也很重要
耐心的倾听和真诚的赞美必不可少
还有补充吗?
5、有效沟通,实操演练
情景呈现:
八年级的甲和乙是坐前后桌的同班同学。最近,坐在后面的乙总是把桌子推得很靠前,挤得甲活动空间很小,坐下和站起来时特别不方便。甲终于在若干天后不堪忍受,和乙争执甚至揪打起来。有人赶紧报告了班主任,班主任将两人都叫到办公室,并严肃批评了甲不应该动手打人。甲觉得很委屈:“明明自己是受害者,为什么老师却说是我挑起的事端?” 甲心里开始埋怨起老师来,甚至原来喜欢的班主任的课,他也不愿意听了。
1、如果你是甲,现在的你打算如何与老师沟通?
2、你想作为剧中的哪个角色对其他人说些什么?
备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