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编写者: 执教者: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看不见的手
课标要求 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企业、公民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的形成,提升推理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鲜花店行业变化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综合的分析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知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市场经济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市场图。提问: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叙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市场经济的气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整个经济体制的运行。既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我们还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只“看不见的手”。【新课教学】一、经济类型1.自然经济: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2.商品经济: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交换。3.市场经济:全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谁来生产、在哪里生产,主要由市场来调节。二、为什么市场机制能够自动组织、协调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到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镜头一:五年前李师傅通过省吃俭用,积累了一点资金,于是想做点小生意,但是不知道该投资什么行业好,一天晚上,李师傅在家看电视剧的时候,他发现香港人非常流行送鲜花。于是他经过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多番了解,得知当时在整个诸暨市的鲜花店非常少,于是他暨阳路开了一家花店,生意非常红火而且利润丰厚,没几年他就富裕起来了。提问:李师傅为什么能够富裕起来?学生回答。叙述:在李师傅开花店的时候,花店很少,说明市场广阔,鲜花是供不应求,因此价格上涨,李师傅就有利可图,所以使他走上了致富之路。镜头二:两年后,李师傅的朋友老王,他发现李师傅的花店生意这么好,很羡慕,于是他想自己也开个鲜花店,经过筹备,老王的鲜花店开业了,刚开始生意还过得去,但好景不长,几个月后,暨阳路的鲜花店多达十几家,鲜花的价格一降再降,生意也越来越清淡,许多鲜花店都停业了,店主都转向其他行业了,老王的鲜花店也被迫停业了,并且还亏损了一笔钱。提问:为什么老王及其他店主最后会亏损呢?学生回答。叙述:当鲜花店有利可图时,许多经营者就会被吸引过来,这表明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流入鲜花店这一行业,这必然导致鲜花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就象老王那样,在刚开业的时候,诸暨城关鲜花的市场还没有达到饱和,但随着鲜花店的增多,鲜花的供应超过了市场的需求量,鲜花的价格就会下降,此时一些资金,劳动力等就流向其他行业。这就是供过于求,价格上涨,获利减少。镜头三:此时的李师傅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是继续经营鲜花店呢,还是象其他店主一样转向其他行业呢?他拿不定主意,请同学们帮助李师傅分析一下。问:请你根据以上所学知识,预测一下,如果李师傅继续经营鲜花店,他是否还有利可图?为什么?学生回答。叙述:当其他店主转行,使得原来供过于求的鲜花市场又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会导致价格上涨,获利增多,李师傅仍然可以获利。提问:回顾整个过程其中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学生讨论回答。展示整个环节: 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入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供过于求(市场经济规律) 供不应求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价格下跌 人力、物力、财力的流出
叙述: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要努力去追求自身利益。当某种商品(比如当初的鲜花)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过来生产这种商品(比如老王及其他人纷纷开始经营鲜花店),从而使资源流入这个行业,导致这个行业扩大和商品供应地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经营者就会减少甚至放弃经营这种商品。从而使某些资源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行业的缩小商品的减少,这说明价值规律调节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社会上的流向。三、“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出示漫画“一哄而下”。(课本P114)说明:(1)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会导致经济决策的盲目性。(2)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一节课的内容)结论: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缺点。四、置身于市场经济思考:假如你是市场经济中生产者和经营者,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1.及时获取市场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2.及时调整生产策略;3.以质取胜;4.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潮流;5.依靠科技提高效益;6.发展相关产业,带动地方经济……五、感受市场经济的优越性1.人们有充分的选择权利,在市场上购买和出售各自的产品。2.商品价格的竞争,促使生产者提高质量和效率,以免在竞争中淘汰。3.公司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主动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4.时常能提示生产者,什么是消费者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小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自觉地利用“看不见的手”,才能使经济健康地发展。
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编写者: 执教者: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看得见的手
课标要求 4-1用恰当的事例反映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4-5从消极方面,讨论当代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市场调节手段的缺陷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了解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注意事项。(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时事以及生活中的案例,体会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以及内容,培养全面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遵循经济规律、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正确看待和参与经济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如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进行宏观调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讲市场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配着人、财、物等经济资源。既然有“看不见的手”,是不是还有“看得见的手”呢?这“看得见的手”又是什么呢?它怎么对经济生活进行调控?两只“手”的关系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政府宏观调控问题。【新课教学】一、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必要性)【提问】为什么市场经济还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请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归纳】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1、有些产品和服务无法靠市场提供。如路灯、防洪堤等,这些设施的使用不可能收费,但人人都在享受这些设施的好处;(展示路灯、防洪堤等图片)2、有些产品不能任由市场调节,如毒品、枪支弹药、不健康的书刊等,经营者可以大发其财,但公众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因此受到损害;(展示毒品、枪支弹药等图片)3、即使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由于单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只考虑各自的利益,难以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会使市场调节存在着滞后、自发、盲目等弱点。(展示“一哄而下”漫画)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展示】课本材料:为“看不见的手”把脉【合作探究】完全自发的市场调节有什么问题。【承转】既然市场机制存在这些问题,那么如何来弥补呢?我们以前常谈到“市场”和“市长”这对关系。既然市场有问题,这样我们就引入了“市长”即政府的作用,那就是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那么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常用哪些手段呢?二、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三类)【展示】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一五规划”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材料二:2005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通知》特别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材料三:2005年4月25日,国家11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严厉打击利用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化妆品、美容服务等虚假违法广告以及利用互联网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材料四:2004年10月底,央行宣布9年来首次加息,市场为之一震。同年11月,财政部表示,2005年的财政政策将转向,实施6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将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这些都说明从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那一轮宏观调控已经告一段落,新的一轮宏观调控开始了。【提问】上述四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哪些手段?【归纳】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有1、经济手段;2、法律手段;3、行政手段。【展示】课本“以港兴市”材料。【提问】该材料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你所在的地区存在类似的问题吗?(政府宏观调控行为。这里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违背了市场规律,给当地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政府的调控手段应该运用得法、适时、适度。一定要遵循市场规律,否则会产生消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三、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的结合【展示】材料:某市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取缔了某村一些非法的废塑料加工点。根据有关部门前阶段的摸底调查,该村是是该市无照废塑料加工点比较集中的地方,共有75家无照废塑料加工点,每个无照废塑料加工点的周边环境几乎都脏乱不堪。据当地村民反映,加工点把各地收集来的废弃塑料,经过高温进行加工,而所散发出的气味臭得实在难闻,烟囱里冒出的浓烟使附近农户连棉被和衣服都不能晒,村里一位老人有哮喘,只得关上门窗过日子。按照环保部门的规定,废塑料加工企业不得在居民住房、附属房及临时建筑内开办,必须对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并且要安装排气装置。但有关部门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加工点大部分都在居民家中或者是比较简陋的临时建筑内进行加工,废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浜甚至是稻田里,多数没有排气装置。对此,执法人员对无照废塑料加工点实施强制停电措施,并封存了生产设备。有关部门表示,接下来还要加大对塑料加工点的整治力度,对非法加工点,实行发现一个取缔一个,切实保护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合作探究】曹桥街道马厩村废塑料加工点比较集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政府部门取缔无照废塑料加工点运用了什么手段?该材料说明“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归纳】市场机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现代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我们可以看到单纯的考虑经济效益会使整个社会付出代价,而生产者本身并不需要付出这一代价,这时政府就要以社会的代表出面,来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懂得了哪些道理?【归纳】市场调节是有缺陷的,如市场调节存在着滞后性、自发性、盲目性。因此我们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采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只有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即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才是现代的市场经济。【课外拓展】调查诸暨市在经济发展中由市场调节而产生的问题,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教学过程 【问题研讨】本课时涉及的是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有个认识过程。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包管一切,无所不管、无所不包;在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早期,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人们认为市场机制是十全十美的,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政府不要干预经济生活,只要担任一种“守夜人”的角色,那时的说法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这两种认识在现实生活中都在发挥着影响。我们应当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即市场不是十全十美、政府也不是无所不能,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结合。政府应当发挥作用,但这是在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发挥作用,应当不缺位、不越位。正如有人所说:什么是好的政府呢?当企业合法经营时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而企业一旦非法经营就会立即感受到政府无所不在。
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案
编写者: 执教者: 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四单元 第一课 置身于市场经济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因地制宜 优势互补
课标要求 4-2 描述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些区域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地区经济。
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数据、案例和图文资料,理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原则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因地制宜。比较优势----开展贸易活动,发挥各自的优势。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你知道“十五”计划的四大著名工程吗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展示“西气东输”工程图。(图册P36)问:国家为什么要把西部的天然气输到东部呢?【新课教学】一、因地制宜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千差万别。)请结合教材内容描述我国南、北方在发展农业方面的特色。南方降水充沛、空气湿润、水资源丰富,很多地方是鱼米之乡。北方降水量较少、空气较干燥、水资源较少,适合发展旱作农业。请结合教材内容,合作完成下表内容。资源、经济发展优 势劣 势西部能源资源丰富,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条件。缺少资金、人才,经济发展缓慢。东部工业和交通基础好,人才、技术、资金雄厚,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大。结合表格思考:怎样才能使东西部经济都能得到更好发展?(要大力开展贸易活动,由此引入下一内容。)(发展区域经济时,应首先分析地区发展的条件、主导因素和优势产品,才能使经济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二、优势互补专题探究:计算:如何优势互补(P117)电脑摄像机A地500010000B地80004000贸易前1300014000贸易后1600020000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大力发展贸易活动,可以使人们充分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从而提高整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总产量,使各地都能享受到更多、更丰富的产品。)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专题探究“‘西气东输’,我们期盼什么”。回答思考题。(P118)【拓展与延伸】1.请调查分析本地的优势产业、优势资源、制约瓶颈等。2.运用所学知识。3.为本地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