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宁波地区复习课件(5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抗日战争宁波地区复习课件(59张PPT)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第四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课时主题】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掀起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的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两大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和坚强的抗战意志。
【时空坐标】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4月
中共七大召开
1945.8
日本投降9.2日签署投降书
局部抗战时期
全面抗战时期
单元概况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6年
1937年7月
1937年
9月
1937年
12月
1938年
1940年
1945年
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平型关大捷
南京
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召开;日本投降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14年抗战(世界反法西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
1933年
1939年
1936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周年
80
75
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
二战的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二战
结束
主题概况








十四年抗战开始
1931年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6年
12月
1937年
7月7日
七七事变
1937年
8月~11月
1937年
9月
1937年
12月
1938年
3月
1938年
6月~10月
1940年
下半年
1941年
12月
1945年
4月~6月
1945年9月2
日日本正式
签署投降书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抗战开始
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抗日战争结束
十四年抗战进程
日本侵略史实
敌后战场
正面战场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世界
1929年~1933年
经济大危机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雅尔塔会
议召开
1945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
南京大屠杀
周年
80
75
75












1.
14年抗战: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进行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14年抗战结束。
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起,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结成的除亲日派、汉奸以外的全民族的广泛联盟。
考点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考点1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P86-90)
一、九一八事变
概况: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________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第二天,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结果: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陷于敌手。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1
沈阳
反映了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城的情景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主题
具体内容





三要素
1931年9月18日、沈阳
、日本关东军
背景
国际
因素
(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确立了侵华的既定政策;②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日本经济沉重打击,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直接原因)
(2)国际方面:英美等国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国内
因素
蒋介石忙于“剿共”,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导火线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考点知识回顾
影响
(1)对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________,中国人民开始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开始了光复东北的壮举(2017.20)
(2)对世界: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________,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均势”,加深了英美等国同日本的矛盾,华盛顿体系开始瓦解

局部抗战的表现
(1)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共抗日: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2018.16①)
起点
序幕
杨靖宇
东北抗日联军
西安
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西安
背景
(1)民族危机加剧: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爱国救亡运动高涨:1935年12月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共产党的政策影响:张学良、杨虎城深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出于爱国之情,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4)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第3次印刷表述更新: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识记关键点】国民党将领、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的发动者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概况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要点: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的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2019.28(1)、2016.12]
(2)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主题
具体内容
西



背景
(1)
根本原因
: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时代潮流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主张,亲临西安督战
(4)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西



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实行“
兵谏
”,扣押蒋介石,然后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影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启示
(1)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2)任何党派团体,都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2)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国民政府公布共产党提交的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易错混淆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合作宣言
考点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P91)
2
时间、地点:1937年7月7日、________。
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______________”。
结果: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英雄的人物:佟麟阁、赵登禹)
影响:标志着中国____________抗战的开始(是日本由局部侵华转向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
卢沟桥事变
全民族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P91--95)
考点
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3
线1·要素学考点
国共第二次合作
背景
(1)国际:法西斯国家侵略加剧:①1936年,日本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②日军企图占领华北,并于1936年包围了北平
(2)中国: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一、国共第二次合作概况
国共第二次合作
进程
(1)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形成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共合法地位
意义
(1)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2)壮大了抗日力量,对全民族抗战的胜利起着关键的作用
线2·纵横学史
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两次合作的原因:
第一次:封建军阀割据,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第二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总结: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合作有利于民族复兴。
【易混易错】
国共两党曾经进行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在大革命时期,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纵横联系】
近代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知识回顾
4
考点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P91-99
正面战场的抗战
概况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
代表人物
姚子青、谢晋元
概况
1937年8月13日,日本借机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影响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
庄战

背景
(1)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2)为打通南北战场,日军企图会师台儿庄,合攻徐州
概况
1938年3月,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中国军队共歼敌1万余人,取得战役胜利
意义
(1)政治: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2)军事: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
(3)国际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创造了条件
【识记关键点】
重要地点:徐州、台儿庄;
时间、指挥者:1938年、李宗仁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
平型关大捷
(1)概况: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________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
1
000多人全部歼灭;
(2)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_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林彪
延安
(2)发展:根据地军民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3)战法: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4)土地政策: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5)抗战特点: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3.
百团大战
(1)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2)意义:
①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
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②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③击退了日军对华北的围攻,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在战略上有力
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抗战
彭德怀
【识记关键点】
重要地点:娘子关、五台山、石家庄等;
时间、指挥者:1940年、彭德怀
百团大战
背景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日军构成严重威胁(2)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特点
主动进攻;作战地域辽阔,规模大;战役时间长
意义
(1)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击退了日军对华北的围攻,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抗战
认识
(1)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P101
线2·纵横学史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抗争(P55)
考点
南京大屠杀
5
概况: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____,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_人以上。
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危害严重、遇害人数多。
认识
(1)南京大屠杀是
日本法西斯
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充分证明了法西斯的残暴性和野蛮性,是反人类的种族灭绝行为,严重践踏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2)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提高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3)日本只有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才能真正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关系
(4)以史为鉴,开创未来。2014年,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
30万
日本法西斯
线2·纵横学史
角度:近代列强的侵华暴行
考点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
时间、地点:________年4月~6月、延安。
主要内容
(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_______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泽东
1945
线1·要素学考点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识记关键点】1945年、延安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线2·纵横学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P76)
主题
具体内容




背景
(1)国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顺利发展,有力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2)国内:日本法西斯败亡已经成为定局,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时间
1945年4月
.
地点
陕北延安
.
内容
(1)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毛泽东
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
毛泽东思想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全民族
坚持
抗战
(新增)
背景
:广州、武汉陷落后,日军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
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汪精卫
皖南事变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
7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主题
具体内容
全民族
坚持
抗战
(新增)
表现
国民党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张自忠
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
: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
左权
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
:广大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
:随工厂内迁的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和港澳同胞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界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影响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考点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7
一、日本投降
背景
(1)国际:德国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美国向日本广岛、________投掷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2)国内: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概况: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__________;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无条件投降
长崎
线1·要素学考点
主题
具体内容
战略反攻和
日本投降
促使
日本
投降
的因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并取得一系列胜利
(2)1945年8月,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给日本造成巨大伤亡;
苏联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
中国东北
的日本关东军
(3)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
德国
在欧洲战场处于劣势,失败已成定局,日军在
太平洋战场
遭到美军沉重打击,陷入困境
胜利
标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续表)
考点知识回顾
主题
具体内容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胜利
原因
(1)根本保证: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决定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______________;
(3)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4)前提条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5)外部因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历史
意义
(1)
国内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2)
国际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
精神
同甘共苦、团结御侮、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精神;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民族献身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爱国情怀
考点知识回顾
英勇的民族抗争
中流砥柱
结果: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原因
(1)根本保证: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决定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______________;
(3)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4)前提条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5)外部因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英勇的民族抗争
中流砥柱
历史意义
(1)国内: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____________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2)国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民族解放
热点讲话知识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抗战胜利意义:
(1)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3)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4)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5)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
抗战特点: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3.
抗战影响: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4.
抗战启示:
(1)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2)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3)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线2·纵横学史
角度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角度2: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P35):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01年
【设问分析】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再到七七事变,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1)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政策:反蒋抗日。
主要原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2)西安事变发生时的政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主要原因:日本不断加紧侵略步伐;全民族革命力量的推动;国民党军队大都有参加抗日战争的意愿。
(3)七七事变发生后的政策:联蒋抗日。
主要原因:国民政府开始坚决抵抗日军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重难拓展
核心素养提升
方法解读
实战演练
1.
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设问: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后是如何领导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2分)
答案:做法:选派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2分)
文字材料类
2.
材料 全中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国上下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我们要求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领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摘编自《中共中央1937年7月8日通电》
设问: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2分)
答案: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
3.
材料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设问:根据材料概括这次反侵略斗争对中国国际地位有何影响?(2分)
答案: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
4.
材料 百团大战使敌人大为震动,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多田骏因其“囚笼政策”之破产而滚蛋,继任者冈村宁次,提出“治安强化运动”的方针,取消战争初期“剿共灭党”的口号,改为致力于剿共。
设问:这表明百团大战对日本有何影响?(2分)
答案:影响:使日军改变了侵华方针。(2分)
5.
材料 
设问:根据漫画材料,分析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特点。(4分)
答案:特点:有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有国际社会的援助和支持。(4分)
漫画类
1.
(2017河北13题 2分)在这场关乎世界和平、人类命运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
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河北10年真题精选
材料理解
命题点
1
【解析】由材料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1931~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
(2015河北13题 2分)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
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
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
D.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B
3.
(2012河北14题 2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C.
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D.
日本的战略失误
A
4.
(2017河北20题 3分)著名诗篇《露营之歌》写道:“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中国人民“复东北”的壮举应始于(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九国公约》的签署
C.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事件辨识
命题点
2
5.
(2016河北12题 2分)为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一首题为《冬夜题□□□□》的诗写道:“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血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和肝。八年烽火山河破,三载硝烟宪政残。青史每翻常滴泪,何时两岸结新欢。”“□□□□”应是(  )
A.
红军长征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解析】从材料信息“国共缓攻”“八年烽火”“三载硝烟”等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共矛盾得到缓解,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反映的是西安事变的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不符合题意,排除;八年烽火指的是全民族抗战,排除A、D两项;B项符合题意。
B
6.
(2016河北21题 3分)下列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印制的爱国题材的火花(即火柴盒上的贴画),对其反映的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③①
时空观念———历史时序
命题点
3
【解析】由四幅图片中信息可知,①反映的是发生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②反映的是发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③反映的是发生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④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爱国思想;通过时间排序,可得出B项正确。
【答案】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