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贵在多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并促进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增强学生大胆提问与尝试的勇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提问对学习、思考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提问对学习、思考的重要价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对“学问”这个词是怎么理解的? 老师指明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看来“问”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学习贵在多问”。 二、学习新课 1.情境聚焦 师: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喜欢问为什么吗?把你心中的“为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回家后,想办法得到你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明天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看来同学们对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有了自己的理解。 心理剧场 师:我们先看看由两位同学表演的心理剧,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两位同学表演心理剧(在课前安排学生排练好。根据班级的学生情况来挑选表演者。剧情一可以由数学课代表来演,剧情二可以由平时就不喜欢多动脑的同学来演)。 剧情一:数学课代表李强,遇到了一道数学难题,读了几遍题目,在草纸上反复画图、演算,还是做不出来;与同学讨论,仍然没有头绪,于是请教数学老师…… 剧情二:王伟草草看了一遍题目,说:“什么意思?读不懂!去问老师吧!” 师: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指明学生回答。 师:学会“问”才能增长智慧,但好问并不是事事依赖他人,自己不动脑。有的同学也有过想问而不敢问的经历。 心灵交流 师:你有过想问而不敢问的经历吗?说出来交流一下吧。 生小组交流。 师: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想一想,如何克服不敢问的心理呢?方法越多越好! 小组讨论后,学生填写在书第9页上。然后指明每组代表回答。 师:在学习上,谁都会遇到问题,只要能战胜自卑和虚荣心理,不耻下问,对自己的学习一定会有帮助。 故事启思 师: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 (师提前录好故事) 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一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几天后再次拜访。这次更不幸,他掉入了雪坑,幸亏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师: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悟?今后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把书打开到10页,当我们遇到书上列举的问题时,你怎么解决? 组内交流,小组长汇报。 指点迷津 师:小博士在学习上勤学多问。我们去看看他有哪些好方法? 学贵多问 勤学多问的方法:有疑难,做记号,找资料,多思考,敢质疑,问到底。 “七问真谛”?心存疑问——善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自问——问一反三——问以致用。(以上内容学生齐读。) 师:陶行知先生有一首小诗《每事问》。先齐声读一下。 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然后师生共同解读每句诗的意思。 心动行动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勤学多问的故事和名言,把它们编制成小报,我们会选出好的作品,在学校的橱窗里展示。 板书设计: 学习贵在多问 学贵多问 每事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形式多样,有听故事,有小品表演,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乐在其中。课前预习很充分,学生资料搜集丰富、全面,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有很大信心。达到了预期目标,教学效果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