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湖州十一中 董骅一、教学设计【课程标准】3-1-4 讲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列举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知道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以及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过程。理解中共应运而生的时代大背景和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最新的历史影片资料,培养学生有效提取历史信息并分析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尝试,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程,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逐步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设计思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利用多媒体影音技术的特点与教材实现整合,达到视听多感官冲击,强化课堂情感氛围。中共诞生涉及的中外历史背景复杂、范围广、人物事件众多,要在一节课时间内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使初中学生有个全面的了解并理解历史选择中共的必然性难度很大,这时电影《建党伟业》的热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该片利用多线索、动态的影像揭示历史事件,气势恢宏,反响巨大。如果利用影音资料作为主要学习内容载体,可以给学生直接的视听体验,亲身融入这一民族精神激扬的时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历史人物、事件,并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的看法。而且这一代学生是伴随着影视和音乐成长起来的,影音呈现的方式相信也是他们最熟悉的感知方式,更容易被他们所接纳。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从当时代表人物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视角出发精选影视片段,以剪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副开天辟地的景象。同时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学会思辨学习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在归纳、质疑、比较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能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注意听取他人不同的观点,逐渐使自己的认识接近真实、客观和全面,最终能客观评价中共成立的伟大意义。【教学形式 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设计】1.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2.教学方法:讨论法、影音点评法和讲授法相结合3.教学手段:本课截取多段视频和音乐,因此需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设计目的 教学实施效果及其反思导入: 图片纪念电影《建党伟业》学生辨认是哪几个历史人物?《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回顾1921年建党 创设历史情境,导入主题活动一: 看材料,思问题师问: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学法指导:如何看材料提取历史信息师出示近代救亡图存运动年代尺,并请学生填写事件,问:这些运动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学法指导:如何运用年代尺反映历史信息 (1)阅读背景材料,学会寻找相关历史信息(2)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年代尺。 学生能较好寻找到材料中的信息点活动二:看视频,析背景师出示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油画,指出这两件事的发生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分析:播放视频:李大钊辩论以俄为师出示毛泽东的回忆录,结合影片说说你所理解到的“走俄国人的路”是指怎样的一条道路? (1)初步学会从视频资料细节中的获取所需历史信息。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继续感受十月革命给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的巨大思想变革。(2)运用五四运动图片介绍运动影响。(3)结合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国内外背景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中共应运而生的历史原因。 指导学生注意视频中出现的人物及重要历史信息。指导学生注意评价五四运动历史事件的影响。活动三:看图片,思问题师:当时成立无产阶级政党是否具备条件?师出示《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问:1.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分别是谁?2.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3.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在哪些地方?有什么特点?(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1)引导学生学会看历史地图提炼历相关史信息。(2)认识到重要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文信息。活动四:读课文,说过程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共一大、二大教材内容回答相关要点:一大 二大召开时间 1921.7 1922.7召开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上海与会代表:13人 12人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材料并学会归纳性的提取历史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相关要素。活动五:比不同,析原因师出示一大二大内容比较师问:一大二大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生讨论 通过学生讨论学会分析中共一大二大的纲领变化,工作重点变化,体会到中共的创立后的成长,能依据中共实际革命情况制定合理的纲领。总结:师:一大是党创立的开端,下面让我们重温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视频《南湖会议》问:为什么说中共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学生体会中共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二、课堂实录一.引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图片《建党伟业》师问:这是今年非常热播的一部电影,你知道这部电影是为了纪念什么事件吗?生:纪念建党90周年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看过师:对,说的很好。为纪念建党90周年,有多少同学看过,请举手。师:好,不管有没有看过,我们今天都有机会看到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首先我们了解下建党伟业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师指剧照介绍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等重要人物。师:今天,我们就将了解到他们是怎样影响中国的!二.新课教学:(1. 看材料,思问题)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下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是怎样一种状况,请大家仔细看材料,注意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师画年代尺。师:当时中国社会什么情况?生:贫穷、落后、国土沦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师:是的,不少仁人志士都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师问:这个年代尺会看吗?生:会。 师:怎么看? 生:下面的是年份,每20年一格。师:请同学们把中国人民的几次救亡图存运动标注在年代尺上。问:这些运动的结果如何?生:都失败了! 师:说明这些道路在中国都走不通。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出路在哪里?(2:读材料,析背景)师出示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油画。师:这时国外和国内发生的两件大事,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分析:1. 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 五四运动有什么影响?师:让我们看看这两件事给我们中国人造成了怎样的冲击。播放视频:李大钊辩论以俄为师出示毛泽东的回忆录,师问:结合影片说说你所理解到的“走俄国人的路”是指怎样的一条道路?生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 师:布尔什维克指哪些人? 生2:工人、农民、被压迫的人民师:以什么为指导思想? 生3:马克思主义 师:很好,也就是要走一条无产阶级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工农,通过武装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师:那么当时是否具备建立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师:出示图片,你可以看到什么信息?生1:李大钊和陈独秀师问:当时有共同的思想了吗?生:有 师:是什么? 生:马克思列宁主义 师:是的,这是思想基础。旁边是工人在罢工这说明什么?生:工人力量强大起来了。 师:这就是有了阶级基础。师问: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在哪些地方?生1:广州、长沙、武昌、济南、北京、上海生2:还有旅日、旅法两个支部师:所以已经有了扎实的组织基础。建党的条件成熟了!师: 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内容,看看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过程,请大家根据我出示的提示归纳出要点。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共一大和二大内容回答相关要点:回答相关要点:一大 二大召开时间 1921.7 1922.7召开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上海与会代表:13人 12人师出示上海一大会址,问:为什么要转移到嘉兴南湖?生:有形迹可疑的人闯入师:说明当时还是非常危险的。斗争很激烈。师:一大和二大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不同?请大家仔细比较,展开讨论生:一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二大多了最低纲领生:一大定工作重心是开展工人运动。二大是联合其他革命政党。师问: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生:根据中国情况变化师:反映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确立长远奋斗目标——最高纲领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提出一个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最低纲领,从而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的道路上奋进!师:中共一大结果最终在嘉兴南湖胜利闭幕,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视频南湖会议场景师问:1.影片给我们提供哪些宝贵历史信息?2.最后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何处?(提示:与之前比指导思想、领导阶级、革命政党、革命道路有何不同?)(生讨论,回答)生1: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师:好,以前有吗? 生1:没有 师:新的 生2: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是共产党,革命道路走上了俄国的道路。师:这些都是以前所没有的,是崭新的变化!所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也是一项伟业!【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力图使学生获得以下收获:首先,在情感方面能深刻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当中华民族在面临亡国灭种危险的紧要关头,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优秀中华儿女为救国救民而奋斗。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马克思主义是当时的必然选择。其次,在能力方面使学生学会在利用年代尺,历史地图,视频信息等教学资源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学会科学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掌握评价的技巧,;培养辩证全面看待历史事件,形成个人对历史事件的个性化评价。最后,本课设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整合。这一课的过程中多次运用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多媒体资源,依据从浅层感性认识到深层理性思考的逻辑认识规律,给学生以充分的感官体验,从而让学生从情绪上感染再延伸至理智上的思考。从课后学生反响来看总体是成功的,因时间所限对背景分析,特别是新文化运动背景还略有欠缺。【专家点评】影音点评课是课堂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的高度整合课型。如今,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已经被大家普遍接受,信息技术和《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既能使中学历史与社会学科丰富生动的学科特点得到直观的体现,又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接触大量史实等。多媒体演示能够通过图片、音乐、图象、录象、flash等等方式把原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画面重现,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运用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历史视频影像资料的运用就让课堂教学增强了强烈的动感,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关注,化静为动、变死为活,,学生一目了然、兴趣盎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影片视频可以给学生提供直接的视觉冲击,形成直观历史印象,深入历史背景中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学生自然得到相关知识,《建党大业》作为献礼大片,制作严谨,尊重史实,是有效的教学素材,经过剪辑精选,配以教师适当的点评学生看后自然对中共诞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大大加深。从教学流程上看,时间线索明晰,衔接流畅,重视对史实背景的深度分析,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利用多段视频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背景。也更能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以情感人的目的,理解中共一大的伟大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