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变革与争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浙江省温州市苍南龙港实验中学 张培俐第四单元 第一课 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变革与争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剧变的时期,又是一个聪明才智和文韬武略得以挥洒和展示的时期。这段历史既使人觉得惊心动魄,又引人深思。本课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逐渐强盛起来,王室衰微、周天子威望大减,各路诸侯为称霸争雄而纷纷改革、变法,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本课精心选取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虽曾为仇敌却富有才干与谋略的管仲为相,最终取得霸王之位的故事,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二、学习目标定位课程标准4-2列举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了解春秋争霸等重要事件,分析它们对后世产生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有关历史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要求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的目标,学习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2.通过讲述勾践复国的故事,给学生以启示:要想成就大事,必须发愤努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齐桓公称霸。教学难点:分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三、学情预设分析1.知识掌握状况:初二的学生,已对春秋时期的历史典故有所了解,而且非常感兴趣。教师可就此调动学生收集资料、扮演角色的积极性。2.学生心理特征:初二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 四、教学设想教学流程((一)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和名称的由来) (二)比一比:(河姆渡时期的骨耜与春秋时期的铁犁哪个先进?) (三)选一选:(春秋五霸的位置和霸主的名称) (四)理一理: (最先称霸必须具备哪些因素及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五)演一演:(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六)议一议:(争霸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开场: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交流,在这节课中,我希望大家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尽情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和表演才华。让在坐的各位老师领略一下我们的风采,大家说好不好?生:好。师:下面先请大家来看一段视频。生:观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师:这段视频讲述了我国哪段历史时期的什么故事呢?生:西周的烽火戏诸侯。师:从这个故事中,你能感觉到这个周幽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生:贪图享乐,昏庸无道……师:是啊,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开始,西周的统治者确立了礼乐文明,通过实行分封制、宗法制,进一步巩固了统治秩序,曾经出现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强盛景象。但到周幽王时期已趋衰落,再加上周幽王的昏庸无道,从而加速了西周的灭亡。过渡:那么历史的车轮有没有因西周的灭亡而停止呢?生:没有。师: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既春秋和战国时期。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的思绪重新回到那群雄纷起、战火纷飞的年代。学习新课 变革与争霸(一)说一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和名称的由来师:说到春秋、战国时期,哪位同学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呢?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师:那么为什么把这一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期呢?生:来自于史书《春秋》,因当时鲁国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二)比一比:河姆渡时期的骨耜与春秋时期的铁犁哪个先进?师:给大家看两副图片,这一副是出土与我国5、6千年前河姆渡时期的生产工具,另一副是春秋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你们有谁知道你是做什么用的吗?生:翻土、耕地……师:假设你是当时的农民,你会选择哪一种?为什么?生:铁农具尖锐、便于翻土;种类增多,适宜各种条件的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师:牛力与人力相比哪一个效率更高?生:牛力。师: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从而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革。诸侯日益强大,不再向周王室进贡、周王室直辖土地大大缩小,经济实力衰落。天下呈群龙无首之势,一些随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争作天下霸主,出现了大国争霸的斗争。春秋初期,诸侯国有100多个。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就召开各诸侯国会议,迫使大家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三)选一选:春秋五霸的位置和霸主的名称师:哪位同学知道春秋五霸是指哪五霸呢?结合地图说出五霸的名称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请同学看阅读卡“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南方的吴和越也参加了争霸战争。学生游戏:1.把左侧的诸侯国名称用鼠标拖到相应的方框里。2.鼠标拖到相应位置后放开鼠标即完成一项。3.正确将自动显示相应的诸侯。(四)理一理:1.假设你是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你要想最先称霸必须具备哪些因素呢?生: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人才、得民心、树立威信……2.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谁?为什么他能首先称霸?生:齐桓公……师引导学生从自然条件、雄厚的实力、高明的手段等方面分析原因,使其认识改革是齐国富强和桓公称霸的最重要原因。(1)管仲相齐实行改革管仲受命为相后,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2)“尊王攘夷”当时周天子已名存实亡,只是形式上的“共主”。齐桓公看出这一形势,采用管仲的谋略,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3)葵丘会盟(前651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这是他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指图中地名──葵丘),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师:在以上这些因素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个?生:管仲相齐实行改革。师:管仲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革新强国,这也是齐桓公最大的成就。那么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还具有重要的意义呢?展示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变法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迅速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发展缓慢,观念滞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改革,故步自封,固守传统只能落后于人。师:就象我们在坐的各位同学,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不断地改变学习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记得古代有人在几次考科举落第下写下了这样一副自我勉励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师:这副对联包含了哪几个成语?生: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师:与本节课有关的是哪一个?它反映的是哪两国争霸斗争的故事呢?有谁知道这个故事吗?(五)演一演: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假设你是一名历史学专家、受某电视台的邀请在“历史趣味林”栏目中介绍《卧薪尝胆》的成语典故事。师:通过专家的介绍,使我们对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史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那么从中你学到了什么?或者有哪些启示呢?生:毅力的重要性……师:可见,越王勾践能雪耻复国,终成霸业靠的是毅力。但不管是齐桓公还是越王勾践他们之所以能成就霸业,都离不开管仲、范蠡等优秀的人才。正所谓国强要革新、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有何感想?生:最重要的任务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六)议一议:争霸战争的影响师: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本课的标题,变革与争霸,变革是争霸的手段,争霸是实行变革的目的。那么经过春秋时期长达几百年的变革与争霸战争对当时的人民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呢?生: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师:虽然春秋时期长达几百年的变革与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同时也使春秋初年的一百多个小国逐步归并成几个大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并且促进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全国,诞生了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正印证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可见统一是历史的大潮流、大趋势。课堂小结:一节课的时间过的很快,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虽然我们没能完全领略春秋时期那段风云巨变、惊心动魄的历史,但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给大家一些思考和启发。希望大家能从历史中学会生活、做到以史为鉴,从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中获得勉励,发愤图强,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布置作业:收集与春秋时期有关的成语,采用讲故事、漫画或绘画演示、短剧表演等等形式把他表现出来,下节课共同交流。 五、教学建议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师要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合作探究和活动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知识得到建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各种智能得到发展。 六、教学问题与探讨本节课我采用了合作探究和活动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说一说──比一比──选一选──理一理──演一演──议一议”等教学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生活中知识得到建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培养,各种智能得到发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但由于学生水平的差异,影响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广度和深度,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探索一条适应各层次学生发展的新途径,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七、学习资料包《春秋》《勾践灭吴》《东周列国志》军事网 http://www.unitedcn.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