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材料作文专练 (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材料作文专练 (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度高三语文写作材料作文专练
(二)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代有位诗人在诗中写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接受了央视《面对面》栏目的采访。
采访中记者问到学校是不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张桂梅是这样回答的:“我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所以我们不叫贫困女孩,而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而社会上某些“爱心人士”捐款后想对学校行使“权利”,甚至认为受捐助学生必须在生活上受限,对此张桂梅表示:“捐款不能对应权利,我希望孩子穿的和城里孩子没有什么差别,希望网友、爱心人士想一下自己捐钱的目的是什么,各自的心理承受能力多高,不能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大学里有个笔记本电脑就受不了,甚至是穿双新鞋、吃个冰淇淋就受不了。(如果这样)那么我们宁愿不要这个钱,要不我们孩子自己就受限了……花了捐款的钱,受限一辈子,划不着的,我们宁可不要这个捐款。”
班级计划举行主题班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你对张桂梅所说的哪句话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在组织中学生的课外运动时,老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甘做“配角”,不愿当“主角”。
(2)“配角综合征”是一种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
针对上述两则材料中的现象,有人认为我们处于新时代,应当“争当主角”;有人认为“甘当配角”也是工作、生活中的一种正常选择。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要懒懒散散地虚度生命。──贝多芬
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卓别林
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梁实秋
结合以上名句,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关于“时间”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七百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读后,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经历一些关键时刻。当时的抉择或表现非常重要,能够影响甚至决定这个人一生的走向。其实,不仅仅是个人,万事万物莫不面临着这样的关键时刻。
请以“关键时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的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钟南山院士颁授“共和国勋章”,向张伯礼、陈薇、张定宇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网友评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有院士的能力,战士的勇敢,国士的担当,一路逆行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
材料二:当有志之士遭遇文化界一些人的冷言冷语时,鲁迅先生作文勉励道:“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作为时代青年的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略
解析:【审题指导】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热爱生命》从诗歌本身看,这是一首哲理诗
首先,我们要明白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中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围绕“成功”、“爱情”、“奋斗”和“未来”四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回答。诗中所热爱的不是最终的成功和未来的美好结局,不是爱情的获得和奋斗目标的实现。诗作里溢出的热爱,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风雨兼程”、“吐露真诚”……这些都是体现热爱的种种表现。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一句话,人生要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崎岖和荆棘,但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奋斗,注重过程,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
其次,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诗歌第一节中“选择了远方”(有理想),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管结果成败,这是态度;“便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持之以恒,这是行动。再如诗歌第四节中“只要热爱生命”,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即在热爱生命的过程中,不怕坎坷、挫折、曲折,顽强地拼搏,这是态度;“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是结果。在选取其中某一点立意时,不能忽略其他两个方面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选择诗句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来立意如
1“选择远方作为人生的目标”;
2“为了一个目标执着追求”;
3“热爱生命”;
4“追求过程的精彩而不在乎结果”;
5“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2.答案:略。
解析:【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三个自然段:第1段是对华坪女中情况的简介及材料来源说明;第2段是张桂梅校长对记者所提问题的回答;第3段是张桂梅校长对于某些社会观点的回应。结合写作任务可知,审题时应重点关注第2、3两段的内容,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并围绕这句话展开作文,以发言稿的形式写明自己的感受,体现自己的思考。
【立意】①“我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隐私权保护意识值得肯定;②“我们不叫贫困女孩,而叫‘大山里的女孩儿’。”——每一个人的自尊心都应得到维护;③“捐款不能对应权利……不能因为我们的孩子在大学里有个笔记本电脑就受不了,甚至是穿双新鞋、吃个冰淇淋就受不了。”——慈善不是对受助者进行道德绑架。
3.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审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思辨、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于材料中的道理。
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材料(1)是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甘做配角,不愿当角”的现象;材料(2)介绍了“配角综合征”的心理状态和《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第二部分介绍了两种人的不同态度,即“争当主角”与“甘当配角”。考生必须立足于社会上患“配角综合征”的人数较多这一语境,思考是要“争当主角”还是“甘当配角”, 进而确定立意,构思写作。
新时代要求青年人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却自诩“佛系”。本题材料正击中当代年轻学子的痛点,符合立德树人的原则,聚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题目既体现了人文关怀,让考生写得舒心,有话可说;又体现了检测效果,让考生写出区别。命题立足培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的科学精神,体现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及勇于探究的实践精神。命题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发挥了独特的育人功能,让考生在论证中得到品格之美的浸润和熏陶,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水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并为实现家国梦想和自我理想而奋斗。
参考立意:
1.甘做人梯,当好配角。
2.为甘做配角的人点赞。
3.勇做红花,敢于担当。
4.勇立潮头,引领时代。
5.多元让世界更美好。
4.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属于名言类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是三则名言。这三则名言都与“时间”相关。第一则是贝多芬的名言,“不要懒懒散散地虚度生命”是从反面强调对待时间的态度,不要懒散虚度,那就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第二则是卓别林的话,“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这是肯定时间的价值;第三则是梁实秋的话,“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也是强调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同时也表明时间和生命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本次作文与“时间”相关。考生可以从对待时间的态度角度分析,可以从时间的价值角度分析,可以联系时间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分析。人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立意:珍惜时间,拓宽生命;把握当下,创造价值;钟表之外的时间;
5.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审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本题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1)从牧师的角度看:①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立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②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既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的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2)从学童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这样发问: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赠予的智慧”“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6.答案:略
解析:【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材料加命题式作文题。写作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审题立意。标题“关键时刻”是一个偏正短语。所谓“关键”,指的是“最关紧要的”;“关键时刻”就是“最关紧要的时刻”,即文题提示语中所说的“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人一生的走向或事物发展方向的“时刻”。由此可见,本题的写作重点:通过描述某个特定的“关键时刻”,借助人物在此时的“抉择或表现”或事物在此刻的状况或变化,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道德风采,或揭示事物的发展方向、运动规律等。可从正面立意,通过叙述具体事件来表现把握“关键时刻”的重要性;从反面立意,借助亲身经历或其他典型事件来展示错失“关键时刻”的危害性。
从文体看,本题要求写记叙文。写作时,要以生动的语言、典型的细节描写某个“关键时刻”的场景,以及人物或事物的表现或变化。当然,即使是写记叙文,也应在文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抒情、议论性语句,以揭示“关键时刻”所蕴含的意义与哲理,表达“关键时刻”带给自己的心灵的触动,抒写自己从“关键时刻”中所获得的感悟等,从而点明文章题旨,升华文章境界,收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7.答案:略
解析:(1)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写作内容
(2)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议论文
(3)赞同一:孔融让梨,立足于涵养德行
“厚德载物”,见《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的地势就是厚广,可以承载万物,君子取法地,要积累道德,方能承担事业。
谦让则是德行中的重要一环。谦让表现出来是胸怀的宽广,是对他人的尊重。谦让美就美在克已让人,人人都这样,就是减少摩擦,达到社会和谐。“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如果人人在交往中都能做到谦让,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而如今中国人充满了戾气,就是因为更多人是像第二位母亲所想,要得到就必须争;不会有人像第三位母亲所想那样,会平均分配,更不会出现第一位母亲所想的“孔融让梨”有人谦让。
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
世间总有矛盾,牙齿和舌头还会打架,何况有思想的人类之间相处呢?问题就是遇见矛盾有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是针尖对麦芒还是避其锋芒;是寸土必争还是拱手相让;是以牙还牙还是唾面自干;是无情斗争还是化敌为友。这就需要用大智慧去理解什么是胜利,什么是自尊,什么是原则,什么是策略等等。和谐共赢应该是现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矛盾的普世准则,只有大家都坚持这一准则,这个世界才会友爱互助、平和协同。要知道一时的得失,一时的长短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可能连涟漪都不存在,人的生存短促,没有必要去争世俗的长短。生命是用来记忆美好的东西,不是用来储存失败和丑恶的。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谦让,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更无私,更博爱,也更能获得幸福快乐。
赞同二:立足培养竞争意识
物竞天择,竞争淘汰,是自然规律。
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竞争淘汰的过程。人处于其中,就不能独善其身。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需要从小培养。
赞同三:立足于分享/平等
分享——与他人共同享受、使用、行使分享大自然美景或一些食物和一些事情,让别人也感觉到自己的感受,或者同别人述说自己的感受。
孟子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说的亦是这个道理,将快乐与他人分享,你将获得的是双份的快乐。
人生而平等。培养平等意识,少一点奴性,多一点主人翁的思想。
8.答案:略
解析:本题是两则材料构成的任务驱动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价值取向。两则材料均为时事型材料,所处时代不同,它们带给学生的思考也不一样,但两者无疑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价值取向问题。前者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展现的精神风貌,关键词在“担当”“责任”“英雄”等关键性词语。后者是以旧时代为背景的,反映的当时中国处在最黑暗的旧时代,许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会病根所在,却遭受文化界有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该则材料反映鲁迅意图促醒青年人勇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因为表达技巧的关系,关键词多以比喻的形式呈现,如“摆脱冷气”“发光”“发声”“等候炬火”等,我们可以将本体还原为“担当”“责任”,甚或是“英雄”“救世者”。
立意可以综合考虑两则材料,也可以立足其中某一则材料,且先从两则材料综合的角度来分析:
材料一着眼在盛誉之下,可理解为宠、乐、誉、得或收获的情境,材料二着眼在嘲讽之下,可理解为辱、苦、毁、失或付出的情境。这两则材料呈现的背景,截然不同,但有着共同的核心话题,或者说核心立意,如担当、责任、奋进、勇敢、英雄等。
确立立意,应重视情境+核心话题,或核心话题+情境感受的模式来确立立意,以责任为例,可以尝试立意如下:①宠辱不惊是责任的本色/责任毋念宠辱;②苦乐不忘责任/责任不计苦乐;③毁誉是对责任的大熔炉/责任须经得住毁誉的锻造;④得失之中话责任/责任要耐得住得失;⑤付出得到不忘责任/责任在付出,不在得到
再说立足其中某一则材料立意,情境不变,情境感受自然也不变,还以责任为例,可以尝试立意如下:
立足材料一:①有一种褒奖叫负责;②有责任才青春
立足材料二:①责任是有代价的,要付出一定的牺牲;②责任可能遭到误解和阻力
综上,参考立意如下:
①责任为曲,谱青春歌;②奋进是人生最好的礼赞;③拒绝佛系,勇敢追梦;④勇于担当,莫做时代袖手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