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期末考试冲刺】尖子生必刷 06 分子、比热、物理化学变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年级期末考试冲刺】尖子生必刷 06 分子、比热、物理化学变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年级期末考试冲刺】尖子生必刷
06
分子、比热、物理化学变化
一、分子的特点
1.(2020七上·杭州月考)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芝麻和绿豆混合摇匀后总体积减少,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C.?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在表皮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
D.?要测出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往往选择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这种将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用接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变大的测量方法叫累积法
2.(2020八上·浙江期末)将一定量的冷水沿杯内壁缓缓倒入热水中,一开始上层水比下层水热,一定时间后杯中的水变得冷热均匀了,这一事实能说明(??

A.?分子是静止的???????????B.?分子是很小的???????????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
3.下列现象不能成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据的是(
???)。
A.?在房间里放一瓶打开瓶盖的香水,不久房间内充满了香水的气味
B.?打扫房间时,太阳光柱里能看到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尘埃
C.?把一块方糖放人热水中,一会儿热水就变甜了
D.?长期放置煤的墙角处,可以发现墙壁里面都变黑了
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
50纳米)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构成细菌的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思考问题,下列对微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汽化后气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复原——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坚硬而石墨质地很软
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眼镜片出现水雾
眼镜温度低,分子运动减慢,水蒸气液化
C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D
刑侦人员牵着警犬寻找犯罪分子下落
分子不断运动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A.?A???????????????????????????????????????????B.?B???????????????????????????????????????????C.?C???????????????????????????????????????????D.?D
7.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8.对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9.(2020七上·兰溪期中)腌海南粉是海南的特色名吃。在米粉中加入调味汁拌匀,调味汁充分进入米粉中俗称“入味”,米粉腌得越入味越好吃。从物理的角度看:入味是________的结果。热米粉比冷米粉更容易入味,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
10.用如图所示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______瓶(选填“A”或“B”)。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1.(2020七上·温州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将略有凹陷的乒乓球(球外壳完好)放入热水中,发现乒乓球复原了。
(1)在该过程中,乒乓球内空气的质量将如何变化?________。
(2)乒乓球能复原主要因为球内气压增大。查阅资料知,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球内壁上撞击的分子数越多,球内气压就会越大。因此,当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时,由于________而使撞击球壳壁的分子数在单位时间内增多,从而导致气压增大。
(3)小明将凹陷的乒乓球置于酒精灯上方加热,也想使其复原,但结果乒乓球燃烧了。球壳材料能燃烧,是这种材料的________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12.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可以看到清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如图甲,静置20日后,如图乙,这是________现象,说明液体分子________。
?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液态氧
-183
液态氮
-196
13.(2019七上·绍兴期末)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下图是氢分子(H2)和氧分子(O2)运动的示意图。
(1)在A,B,C中,能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两幅图是________(填标号)
(2)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________有关
14.(2019七上·杭州期末)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小应设计以下实验;将染成红色的水和酒精先后倒入量筒之中,并密封。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整个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体积和所需的时间。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酒精和水温度(℃)
酒精
水(红色)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时的总体积(毫升)
混合液呈均匀红色所需的时间
体积(毫升)
质理(克)
体积(毫升)
质量(克)
A组
10
62.5
50
50
50
110
较长
B组
40
62.5
50
50
50
110
较短
(1)水和酒精都是由极微小的微粒构成,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
(2)请对该实验中出现的混合液体积变小及两组实验时间上有差异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________
15.如图所示五个实验的现象依次为:图甲开始时界面清晰,几天后混合均匀;图乙很难将玻璃板拉离水面;图丙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的总体积;图丁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图戊两铅块压紧后,下面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1)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
________。
(2)图________两个实验形成实验现象的原因相同,实验表明:________。
16.(2020·杭州)用力将端面已锉平的两块铅柱紧压在一起,然后将它们悬挂起来,并在下方挂一重物,发现两铅柱不分开(如图甲)。对此现象,小金有疑惑:两铅柱不分开的原因是大气压力造成还是其他引力造成?于是小金将图甲所示的铅柱与重物固定在一个玻璃钟罩内(如图乙),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
(1)在抽气的过程中钟罩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选填“逐渐变小”“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大”)。
(2)如果在抽气过程中,钟罩内两铅柱分开了,则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确定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3)如果在抽成真空时,钟罩内两铅柱也不分开,则________(选瑣“能”或“不能”)确定甲图甲所示的两铅柱间有其他引力存在。
17.(2020·桐乡模拟)开展反思和质疑对学习十分重要。在研究分子间是否有间隙时,教材安排了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如图),实验后有同学提出了疑问。
(1)实验中要先往细玻璃管内加水再加酒精,这是为什么?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实验操作时,用手指堵住管口,导致一部分水粘在手指上了,使得总体积减小,请你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地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理解分子之间有间隙,教材还安排了模拟实验:在量筒中先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先记下黄豆和芝麻的总体积,再充分混合后记下总体积,比较前后总体积的差异。这样的操作,你认为是否合理?如认为合理的,请说明理由;如认为不合理的,请写出更合理的方法。________?
二、比热
18.(2020七上·滨江月考)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质量相等的两块钢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19.(2020七上·滨江月考)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
B.?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D.?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
20.(2020七上·兰溪期中)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升高同的温度,比热较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B.?温度较低的物质比热较小
C.?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D.?物体质量越大,它的比热越大
21.如图是某沿海城市和某内陆城市一年内气温随月份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B.?实线是沿海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小
D.?实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图线,因为砂石的比热容较大
22.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23.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远处闻到花的香味,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冬天很冷的时候搓手就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夏天在河岸边觉得沙子热得发烫而河水却不怎么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使用高压锅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24.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比热容与丙的相等???????????????????????????????????????B.?甲的比热容比乙的大
C.?甲的温度升高1℃,需吸收2000J的热量??????????????D.?甲、乙的温度都降低1℃,乙比甲放出的热量多
25.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
)
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
26.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图中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B.?空调房间放盆水可以增加湿度
C.?海边的昼夜温差较小
???????????????????D.?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27.如图所示,是一款冬季家庭常用的电暖器,为了使它通电后能快速升温,在电暖器内部应充入比热容较________的液体。为了防止电暖器发生爆裂,内部充入的液体还应该具有沸点________的特点。
28.(2018七上·天台月考)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________水的比热容;同样的太阳照射下,水升温比水泥地升温________(选填:“快”、“慢”或“一样快”)。
29.如图a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的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像,如图b。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a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________℃。
(2)甲液体第30s的内能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35s的内能。
(3)小明根据图b中0~30s图像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______。
30.(2020·余姚模拟)小科去海边玩,赤脚走在沙滩上时感觉沙子很烫,但走入海水却是凉凉的。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除了物质种类不同外,其它实验条件均相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10
温度/℃
沙子
24.1
31.4
40.0
47.8
55.8
64.7

24.1
25.2
27.1
29.2
30.9
33.6
(1)分析数据可知,________的吸热本领强。
(2)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形成海陆风的原因。________。
31.(2019七上·德清期末)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内分别放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水和煤油,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同时浸入热水中,如图所示。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瓶口的气球先变得较大些。
(2)当塑料瓶中的煤油和水都升高到相同的温度时,两者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2.亚飞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从图中你发现________的温度最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2)亚飞想起陆游的一句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已经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________;二是建筑物、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____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明显;三是城市的水面小,吸热________(填“多”或“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33.(2020九上·浙江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水与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实验装置。实验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加热,在吸收热量相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小科经过分析思考,将实验装置甲加以改进,如图乙所示。
(1)与图甲的实验装置相比,图乙的优点是:更容易控制________相同。
(2)图乙的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画出它们升高的温度Δ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ΔT=kt。用m表示水和煤油的质量,c1和
c2分别表示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则两条直线k的比值k水∶k煤油等于________。(用含有c1、c2的式子表示)
34.某班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在图甲中除了所给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________。加热过程中,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来判断的。
(2)实验中第1、2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中所示。
实验组别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200
25
40
13.5
煤油
200
25
40
6.5
2

200
25
40
12
煤油
200
25
40
5.5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图乙是第1组同学绘制的“吸收热量—时间”和“温度—时间”图像,能正确描述该实验真实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填字母)。
(4)使质量相同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发现:第1小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这两组同学对图甲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试管放在同一个烧杯中用水加热,如图丙所示,而不是用两个酒精灯分别加热,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36.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37.下列古诗词的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3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石蜡熔化???????????????????????????????????????????B.?食物腐败、干冰升华
C.?冰雪融化、钢铁生锈???????????????????????????????????????????D.?牛奶变酸、煤气燃烧
39.在下列短文中的括号里用序号填上: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________?,把块状的硫粉碎________?,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____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____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40.(2020七上·浙江期末)下面是在学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时,小明和小科发生的争论,他们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明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物理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________。
(2)小科认为“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如果发光、发热,一定是化学变化”。他列举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_
_______。
(3)小明和小科两位同学发生争论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分子的特点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B
4.【答案】
D
5.【答案】
B
6.【答案】
A
7.【答案】
A
8.【答案】
D
9.【答案】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
10.【答案】
B
11.【答案】
(1)不变(2)温度升高(3)化学
12.【答案】
扩散;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3.【答案】
(1)B,C(2)分子的种类
14.【答案】
(1)水分子(2)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5.【答案】
(1)甲、丁;分子在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2)乙、戊;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16.【答案】
(1)逐渐变小(2)不能(3)能
17.【答案】
(1)因为酒精的密度比水小,若先加酒精再加水,在充分混合前已有部分水分子进入酒精的分子间隙中(2)可将原先的酒精换成水,水与水混合,总体积不会有明显变化(3)合理,实验有明显的现象,也能起到类比作用
不够合理,应在量筒中先倒入芝麻,再倒入黄豆
二、比热
18.【答案】
D
19.【答案】
B
20.【答案】
C
21.【答案】
C
22.【答案】
A
23.【答案】
D
24.【答案】
B
25.【答案】
B
26.【答案】
B
27.【答案】
小;高
28.【答案】
小于;慢
29.【答案】
(1)58(2)小于(3)正确;由题意可知,0~30s甲、乙液体所吸收的热量Q吸相同,由图可知,温度变化Δt也相同,因为m甲<m乙

所以c甲>c乙
30.【答案】
(1)水(2)由于陆地(土壤)的比热容小于海面(水)的比热容,所以白天时陆地温度升温比海面快,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形成近地面低压,风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则相反
31.【答案】
(1)甲(2)不相同
32.【答案】
(1)市中心(2)热量;比热容;少
33.【答案】
(1)吸收的热量(2)煤油与水的质量不相等(或没有控制煤油与水的质量相同)(3)c2∶c1
34.【答案】
(1)秒表;加热时间长短(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或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3)C(4)酒精灯的火焰大小不同(5)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5.【答案】
D
36.【答案】
C
37.【答案】
C
38.【答案】
B
39.【答案】
C;A;A;B;D
40.【答案】
(1)电灯通电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2)煤气燃烧时发光、发热(合理即可)
(3)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都可能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合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