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珍爱生命??呵护心灵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珍爱生命??呵护心灵 教案

资源简介

珍爱生命??呵护心灵
一、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题为“珍爱生命,呵护心灵”,旨在让学生学会珍惜和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学会呵护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因为人的的诞生是难能可贵的,人的成长过程十分不易,且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无法再回来。让学生从小就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懂得“珍爱生命”的道理,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内容。这个主题可以让学生懂得珍惜自我的生命,懂得在生活中处处留意身边的危险,保护自己,还能让学生学会助人为乐的道理。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懂得呵护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以此内容授课。?
2、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本校处于珠海边缘地区,有一半以上学生都是外来务工子女,家长陪伴子女的时间较少,学生年龄小,心灵正处于成长期,好奇心较重,活泼好动。这些孩子非常需要经历一次“对生命的认识”,因此将此课讲授给二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懂得一些关于生命诞生的知识,通过对动植物生命的认识,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本课的几项实践活动,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每个人参与其中,获得关注;小组讨论活动可以让他们自由发表言论,表达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体会参与和分享的乐趣。本课的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懂得“爱生命,爱心灵”,这正是他们需要学会的技能,可以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只有一次;懂得生命的平等,关爱残疾人,呵护他们的心灵;学会呵护自己心灵的成长,学会自信?
2、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呵护心灵的成长?
3、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呵护心灵的成长?
三、教学准备?
PPT、磁铁文字卡片、眼罩?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
1、观察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个小视频,看完以后,我们要谈一谈感受哦!(随后播放视频《小鸡破壳》《种子发芽》)同学们,观看了小鸡破壳和种子发芽,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小鸡破壳》《种子发芽》的视频,展示了小鸡啄破蛋壳、种子破土而出的全过程,这也是学生们非常喜欢观察的两段过程。此导入非常直观,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且观察完毕后立即提问,保留了学生最直接的思考和想法。?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湿漉漉的小鸡啄破蛋壳,看到了种子从土地里生根发芽,我们见证了两个小生命的诞生。你们见过的小动物、各种植物、还有我们人类自己,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整个世界因生命的存在而变得生动和精彩。?
(展示板书:“珍爱生命,呵护心灵”)?
“珍爱生命”?
(1)“生命来之不易”?
师:老师提问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来?(生:妈妈肚子里来。)?
师: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植物一样,都是生命。你们都知道,你们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那你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想不想知道?(学生:想!)好,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宝宝是如何诞生的。?
【设计意图】问题引入“你从哪里来”,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感受生命的神奇。从此问题带入下面“宝宝的诞生”环节。?
(观看视频《宝宝的诞生》)?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震撼、神奇、父母不易等)?
师:大家都觉得,宝宝的诞生是非常神奇的一件事。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并且妈妈孕育了我们十个月才让我们健康的出生,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因此,生命“来之不易”,十分可贵。?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最原始的模样”,懂得人类生命的诞生也是非常神奇的;随后进行爱的教育——母爱的伟大,让学生感受到了母亲孕育自己的不易,懂得感恩。?
(2)“生命只有一次”?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几岁了?(生:8、9岁)你们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八九年了,不再是刚出生时的小宝宝了。你的个子再不停地长高、你的手掌越来越大,你头脑里面的知识装得越来越多。你不同于其他的生命,你可以学知识、做运动,这是其他动物植物做不到的。因此,人是伟大的生命。那么,我们的生命是如何延续的呢,我们是靠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呢?请小组进行讨论,半分钟计时开始!(进行小组讨论:人类是靠什么活着的)?
小组讨论结果:吃饭补充营养、呼吸新鲜空气等?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全面,从外部条件来说,我们要吃饭喝水补充营养和能量,我们要呼吸新鲜的空气来维持生命,那从内部条件来说,就是我们人体各个器官的运作了。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心脏在跳动,血液在血管内奔流,肺脏在呼吸,胃肠在蠕动……一句话,生命在运动,就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医生们用听诊器在人体上这儿听听,那儿听听,就是在检查各个“乐器”的演奏是否走调。——《生命奏鸣曲》”?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谈论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人生命的延续是有依靠的,是客观的;从外部条件到内部条件,缺一不可,且内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懂得人体器官的重要性,感受人生命的强大。?
师:原来,我们人体的各个器官这么重要,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生命了。那现在我们也来做一个小医生,听一听我们身上的乐器是否走调,好不好?(学生:好!)?
(小活动:小医生把脉)?
师:大家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古代的医生看病,都会先“把脉”,让我们也做一次古代的神医,先给自己把把脉!请同学们伸出双手,右手伸出中间三根手指并拢,放在左手手腕处,静静的感受一下……请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手腕在跳动)哇,你们感受到了手腕处有节奏的跳动,砰、砰、砰的。好,现在请给你的同桌把把脉,感受一下你同桌脉搏的跳动……感受到你同桌脉搏的跳动了吗?(生:感受到了!)好,那谁知道,为什么脉搏会跳动呢?(生:不知道。)老师告诉大家,我们的心脏在运输血液,血液经过血管时一张一缩就会感到“跳动”。所以,是谁指挥者脉搏的跳动呢?(是我们的心脏。)请摸一摸我们的心脏,感受一下心脏的跳动……人的心脏非常重要。(展示资料和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假设来让学生体验心脏和脉搏的跳动,感受心脏的重要性,活跃课堂气氛。?
师:大家说一说,除了心脏,还有哪些器官很重要,他们都有什么强大功能?(生:嘴能吃饭、眼睛能看书、耳朵能听见声音、鼻子能闻到香味等)?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这么多强大的器官,它们的正常运转延续着我们的生命。孩子们,跳动的脉搏代表着鲜活的生命,如果脉搏停止了跳动,我们就失去了生命,失去的生命就再也无法活过来,“生命只有一次”,非常可贵!?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不仅仅心脏,其他器官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是无法挽回的。?
“呵护心灵”?
(1)“关爱残缺生命”?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健康的身体。可是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完美无缺的,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展示图片——残缺的尼克)请你观察这个人,你发现了什么?(生:他没有手,没有脚。)?
师:老师告诉大家(讲授尼克小时候的故事)……请同学们猜一猜,尼克长大后会过得怎么样?(生:很不好,什么事都做不成。)那么,老师继续讲他的故事,看看你们猜测的是否正确!(开始讲述尼克长大以后的成就)?
师: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呢?(生:尼克太厉害了,尼克克服了许多困难,我们要想尼克一样坚强等)?
师:我们拥有着健全完美的身体,而尼克则是“残缺”的身体。“残缺”的意思就是“缺少一部分,不完整”,尼克缺少了四肢,身体不完整了,但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做到了许多正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他的生命是伟大的,即使残缺,也有残缺的“美”。?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身边残疾人的生活,懂得残疾人的“美”——坚强、勇敢、乐观;运用故事的转折,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体验游戏:感受一下,身体残缺的人是如何生活的。那我们就来做一个盲人吧!请一名同学来扮演“盲人”,感受一下盲人的生活。(进行小活动:盲人与上帝)?
师:请大家注意游戏规则,第一,请上帝不停的呼唤盲人,用自己的声音来吸引盲人找到你;第二,请盲人带上眼罩,只能用耳朵和手去寻找上帝,找到上帝则游戏成功;第三,其他同学扮演精灵,在盲人寻找上帝的过程中,一言不发,不打扰盲人,用安静来帮助盲人顺利的找到正确的路。明白规则请举手!(全班举手)好,游戏开始!?
(带上眼罩,上帝发出指令“聪明的人类,请来到上帝这里,上帝赐予你光明!”)?
(盲人顺利找到上帝,摘下眼罩。老师立即采访“盲人”)老师想采访你一下:刚才你作为一个盲人,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盲人:什么也看不见,漆黑一片,只能听声音、摸着桌子找到上帝。)?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全班同学参与进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扮演盲人的孩子,眼前一片漆黑,只能用双手和耳朵来感受上帝的呼唤,此活动会让其有着很深的感受。?
师:我们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感受不到盲人眼中的世界,他们虽然眼前是一片黑暗,但是他们心中想象的世界则是五彩缤纷的。这里就有一群盲孩子,他们在想象着,如果他们有三天光明,他们会做些什么。请看:(播放视频《假如我有三天光明》)?
师:看完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受?(生:他们什么都看不见,太痛苦了;我长大要做一个医生,治好他们的病;我想和他们交朋友,告诉他们世界有多美……)?
师:假如,你是一个盲孩子,你只有三天的时间能看得见这个世界,你想看到什么?(生:我想看到爸爸妈妈的模样;我想看到蓝天、草地和大海……)?
师:好,孩子们,盲孩子眼中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他们尽管身体残缺,但是心灵能感受得到一切。不仅尼克、这些盲孩子的身体是残缺的,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残疾人,我们要关爱他们,关爱“残缺生命”。?
【设计意图】趁着活动的余热,立即感受真实盲人的影像,且同龄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会触发孩子们的怜悯之心,情感升华;观看后立即谈感受,可以表达学生最真实的情感。?
(2)“关注心灵成长”?
师:孩子们,生命这么美好,我们要好好珍惜。下面请小组进行讨论,如何爱惜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健康成长呢?小组半分钟讨论计时开始。(小组谈论:如何爱惜身体)?
(学生讨论结果:多锻炼;多吃蔬菜和水果;多读书长知识;注意交通安全等……)?
师: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让自己身体健康成长的办法,那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心灵也是需要成长的呢?请看这个故事:(观看自卑女孩和老师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故事,老师想问一问大家,女孩在老师的鼓励下,有了什么变化?(生:成绩提高了,开心了等)这个小女孩最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感到难过,有些胆小自卑,经过了老师的鼓励,她变得自信起来,最后取得了好成绩。?
师:孩子们,我们的身体在成长,心灵也在成长。像这个女孩一样,从胆小自卑到自信,就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我们也要努力克服自己的胆小自卑,相信自己,敢于尝试,做一个自信的孩子,这样我们的心灵才会“长大”。?
【设计意图】本模块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很容易关注的是自己身体如何健康成长,而不是自己的心灵成长。从身体向心灵上引导,让学生懂得,增强自信,变得勇敢坚强,敢于尝试,就是一种心灵的成长。这对他们心灵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4、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接受了心灵的洗礼。我们懂得了,人的生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懂得了,残缺的生命也很美,我们要关爱他们,呵护他们;我们懂得了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一样在成长,要学会让自己呵护自己的心灵,让它健康成长。同学们,你们还小,你们还要快快长大,去体验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请珍惜自己的生命,呵护你我的心灵,绽放一朵朵生命之花!?
【设计意图】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直观展示本课知识,加深学生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