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 教案

资源简介

《如何对待父母的唠叨》教学设计
一、活动设计背景:?
十一、二岁的孩子已具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做事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想摆脱父母的左右。而生活中,这些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有很多是四个长辈守着一个孩子,长辈们喜欢过度关心孩子,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训孩子。同样的内容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孩子不爱听,发脾气,因而影响两代人的关系,甚至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是很重要,是学生健康成长不可忽视的条件。?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父母在什么情况下唠叨,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对待唠叨的好办法。
活动重难点:
明白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
1、排练小品《东东在家》?
2、教师课前做好一份采访录音。内容为父母对唠叨是什么看法,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有什么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小品表演?引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品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品,这个小品是我们班同学自己创作和表演的,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品《东东在家》。(播放视频)?
师:看了这个小品,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据一份儿童的心理问卷分析显示:90%以上的孩子认为父母太唠叨,也惹来不少孩子的厌烦。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爱唠叨吗?他们唠叨时,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二)实话实说?谈唠叨?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唠叨吗?他们经常喜欢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唠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畅谈。?
师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也体会到了大家的心情。我们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他们把自己所有未圆的梦,未完成的事业都深深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引起的唠叨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组长做好记录。?哪个组愿意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师: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请看大屏幕)?
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师:同学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你的父母是不是经常因为你某一方面做的不够好,才会一遍遍的叮咛嘱托,一次次的指点要求。?
(三)社会调查?来沟通?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因为这样的一些小事唠叨吗?老师这里做了一个采访调查。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几位家长的真情告白。(播放录音)?
师:听了这位家长的真情诉说,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师:孩子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无知婴儿,到牙牙学语再到现在的青春少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辛勤养育和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生活中,你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他们的关心是最真诚的,最无私的,也是最不求回报的。?
(四)共同探讨?想办法?
师:小品中东东对待父母唠叨的方法好吗?那平时你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是怎样处理的?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哪些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呢?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下,请看大屏幕。?
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法????????
3、换位思考法?????????
4、解释沟通法?????????
5、撒娇耍赖法?
(五)集思广益??改小品?
师:刚才的小品中,东东面对妈妈的唠叨时的做法不科学,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再以《东东在家》为素材,小组同学合作来改编,比比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出色。??
学生分组改编小品,教师指导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表演??(指两组学生表演)?
师:你们认为他们采用的方法好不好,他们表演的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对比两个小品中,东东对待唠叨的处理方法不同,母子的关系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师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大家也不要烦躁,也不要有抵触的心理,我们可以采用这些合理的方法来轻松面对。?
(六)课堂小结?表真情?
师:唠叨是浓浓的关爱;唠叨是温暖的呵护;唠叨是母爱的重叠;唠叨是亲情的附加。父母因为爱而唠叨,孩子因为感激而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架起一座爱的桥梁,与父母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愿大家都能在父母的唠叨声中汲取营养,用自己最优秀的表现让父母放心,为父母的“唠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我们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最后,让我们同唱一首《感恩的心》,来感谢天下所有的父母,祝愿他们永远健康、快乐!?
五、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如:本课的小品表演全部由学生扮演角色,因此学生的兴趣更浓,亲身体验更深,而采访调查的录音更让学生的感情和父母的感情有机会融合,讨论交流虽然是最普通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理解父母的苦心,良好沟通和父母的关系,达到本课的设计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