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谈如何优化课堂练习教学【摘 要】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规格培养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练习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面临的课题。【关键词】课堂练习 教学本质 有效评价 异步达标新课程改革注重了时代发展对新的高素质人才规格培养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只有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不过目前的练习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练习布置贪图数量不讲质量;脱离学生基础,强调一步到位;教师讲得太多忽略学生思维等,使练习教学效率低下,制约了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学会学习”目标的实现。因此,提高练习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面临的课题。本人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练习教学方面的一些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前提在课前的准备中要精心选题,对所选题目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前提。 1、精心选题 所谓精心选题,就是在大量的教学资料中选择适合课堂教学的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即要做到:教师跳入题海淘金,学生跳出题海拾宝,教师要“跳入题海”中,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使学生做题不多,但“拾宝”很多,而不是“拣到篮子都是菜”,不分题目的特点时代性,一股脑的搬到课堂上来。在选题时,还应使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只练习同一梯度的题目,无助于学生的提高,学生只会机械的模仿;练习有梯度的题目,使学生犹如攀峰,从基础题开始,逐渐提高,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还锻炼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精心设计 所谓精心设计,就是对精心选出的题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同时还要设计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区分类似的题目甚至包括哪个题目先做哪个题目后做等等。如果把精心选出的题目比作建房子的砖和瓦的话,那么精心设计就是思考如何把这些砖和瓦放到合适的地方去。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注意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同时要挖掘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教学教育价值。注意对各知识点间的融会贯通,正确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练习设计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应从难度、坡度、针对性、启发性、明确性、开放性等方面注意。(2)注意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设计课堂练习时,多注意前后学段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已学的内容、现学的内容、将来学的内容很好地融合。(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课堂练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课堂练习素材。(4)注意对学生学习实际的了解,对学生已学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加强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的困难点,除了有感性认识外还要加理性认识。(5)课堂练习设计真正实现把知识从教师传授向以学生接受、掌握的转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审视课堂练习题。课堂练习设计中要注意体现层次性,要适合各层次学生。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练习题目,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高,人人学有进步;同教室的学生的课堂练习甚至可实行A、B、C组题。 二、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关键合理利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关键。1 、 正确的对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在课堂练习中,学生犯错误是常见的事,正确的对待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有助于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首先,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对教师的教学有指导意义。有时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可能是因为教师在讲解的时候没有讲解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给全班同学(或给个别同学)把内容重新给学生讲清楚。其次,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有时学生练习中出现错误是由于自己粗心或不认真听课引起的,这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督促学生细心解题或认真听课。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许多时候学生都是在经历了许多错误之后才真正的理解题目的含义和正确的解法,这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再次,学生在练习中犯错误反而能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记得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时,在讲过平方差公式后,让学生练习因式分解 , 我边走边看,发现学生很快就做完了。当最后我宣布只有张伟同学一人做对时,其他学生都非常吃惊,从他们的吃惊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不知道他们自己的答案为什么是错的,当我让张伟同学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时,学生们都明白了原来还可以继续分解。我马上补充说明:因式分解要进行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学生们很快理解了因式分解。我想用这种方法比让学生机械的练习几个题目效果要好的多。教育教学应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异步达标俗话说十根手指有长短,同样,学生之间存在个体间的差异也是正常的,应尊重并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识、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学慢,练习的有效性也比较低,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心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同时也可以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经过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其他同学的标准,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提供帮助,及时鼓励他们的进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目标。3、课堂上要提供即时反馈课堂上只有练习是不够的,还应给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即时反馈。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同时通过反馈练习还能使教师和学生对学生学习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4、课堂上要对学生练习提供有效评价在新课程改革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而忽略了对课堂练习的评价。其实,对课堂练习的评价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情感、思想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效途径。对课堂练习的评价,我们习惯于用“√”、“×”等方式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在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和指导性。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和品质等各方面都不能在评价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善用评语来评价学生的课堂练习结果能弥补这些不足三、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的升华课后反思包括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思。没有最好的课,只有更好的课。教师在课后应反思自己课前准备的例题是否具有代表性,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是否合适,反馈题是否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今天教学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使教师不断的进步,同时不断的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要求教师反思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也反思。学生反思是指学生反思课堂上哪些知识没有学会或者哪些方法不理解,应及时问同学或老师,把问题解决;也可以反思课堂上学习的新方法、新思想应如何应用到新的题目中,使计算更简便;还可以反思课堂上做的题目中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等等。学生经过不断的反思,学生的学习则会不断的进步,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就得到升华。总之,教师只有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管理,才能不断的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