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经济的繁荣 课件(34张PPT,WPS打开)+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经济的繁荣 课件(34张PPT,WPS打开)+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乔家大院,是清朝闻名海内外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保存完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全院
共有6座大院,20进小院,313间房屋,呈双“喜”字型,是一座全封闭城堡式建筑体。一木一石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群体
同学们,你们对乔家大院有何认知?
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清代北方民居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经济的繁荣
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清时期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及海外贸易发展情况并知道原因和影响
2.
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引导学生搜集、研读、理解、分析史料,让其了解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及人口增长的基本状况。
3.
通过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认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在对不同历史选择带来不同命运进行理性思索,增强学生为国家为个人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清朝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人口)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清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新知讲解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
背景
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
淸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清代开荒执照
从顺治元年起,清政府就把招抚流亡,鼓励垦荒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康熙初年,清廷当时提出将田分为新荒、积荒、极荒三等,并规定:新荒者,三年起科;积荒者,五年起科;极荒者,永不起科。
新知讲解
2.
表现
19世纪初,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观看视频,了解清朝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新知讲解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荒地得到开垦
2.
表现
对黄河
、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经济作物有了较大的发展:棉花
、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莆田人陈鸿在《国初莆变小乘》中说:“番薯亦天启时番邦载来,泉入学种,初时富者请客,食盒装数片以为奇品。”
钟桐山湖北《武昌县志》说:“高宗纯皇帝特饬中州等地给种教艺,俾佐粒食,自此广布蕃滋。”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新知讲解
传入新品种
传入时间
玉米
甘薯
(引入p8)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新农作物的引进
材料一: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材料二: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从美洲传入的作物有:玉米、番薯、马铃薯、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菜豆、菠萝、腰果、西洋参、烟草等近30种。
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收益、耕地面积扩展、精耕细作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
作用
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关史事: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等地区普遍推广玉米、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新知讲解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①棉纺织业发达,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1.
表现
——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②榨油、粮食加工、制瓷、采矿、冶铁、造船等许多行业呈现繁荣景象;
③手工业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
④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
⑤出现新的生产经营形式:工场手工业
清代粉彩瓷器是中国清代传统彩瓷品种之一。康熙晚期创制,是釉上彩的一种,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其烘烧的温度较五彩低,色彩柔和淡雅,又称软彩。
丝织业
棉纺织业



制瓷业
矿冶业
1.
手工行业多,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新知讲解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据《大清会典事例》所载:“乾隆十年奏准,江宁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七百八十名。苏州现设机六百六十三张,机匠一千九百三十二名。杭州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八百名。外江宁现留摇纺、染匠所管高手等匠七百七十七名,苏州挑花、拣绣所管高手等匠二百四十三名,杭州摇纺、染匠、挑花及所管高手等匠五百三十名。”
结合课文和材料,说说清朝手工业发展有哪些具体表现?
清代花楼木质机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分工协作明确
新知讲解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新知讲解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江南松江地区的农村妇女清晨抱着织好的棉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棉花,接着再去织布。因为松江布花色众多、质地优良,当时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精美的松江布,每年输送京师十多万匹,一匹上好的松江布,可卖上百两银子。
从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
现象
3.
影响
2.
原因
江南地区棉纺织业迅速发展
(私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品种多,质量好,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
景德镇瓷器生产有什么特点…?
2.
结合“阅读卡及以下材料”,你能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兴盛的原因吗?
从业者众多,分工细密,生产规模大,产品精美(质量高),产品种类多,销售范围广
材料: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原料丰富;分工细密,工艺精湛;历史悠久,闻名天下;
各地工匠汇集,生产规模大;官营、民营并存发展
全国制瓷业中心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新知讲解
资料1:明朝中后期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机户”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织机,雇佣工匠数十名,多的甚至可达数百名,形成了“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
  资料2:“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找不到雇主的往往“黎明立桥以待,什百为群,延颈相望”,如果失业,则“衣食无所”。
  资料3:有位技术精湛的熟练织工,因对所得报酬不满,要求机户增加工资又遭拒绝,便愤而辞职。另一位机户见他技术熟练、产品精致,认为“得此一工,可胜十工”,就同意以双倍工资雇佣他。
(1)资料中的“机户”和“机工”各指什么?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
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问题探究
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新知讲解
商业繁荣的表现
1.
条件

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商旅往来频繁。

陆路和水运发达。
2.
表现
《盛世滋生图》涉及人物1.2万人,有中国最美丽的园林、建筑2000多栋,各种船只400余艘,描绘的是苏州的盛世场景,官场、民俗文化、杂耍等应有尽有。
《盛世滋生图》
新知讲解
商业繁荣的表现
2.
表现
③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及商业大城市
商贾辐辏,百货骈阗
趋势:从地域上看,从农村流向市镇;从行业上看,从农业转向商业;从数量上看,从事农业种植的人越来越少,经商的人数大增。
结合第10页教材资料,说说当时人口的流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原因:农民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商品流通扩大、市场需求旺盛、从事工商业利多
新知讲解
商业繁荣的表现
2.
表现
清朝前期,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在北京、广州、江宁、扬州、苏州、杭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新知讲解
商业繁荣的表现
观看视频,了解晋商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西大街的繁华地段。整座旧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但就是这样一座小小院落,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
新知讲解
日升昌号的表现
清嘉庆末年,西裕成颜料庄首先在京、晋间试行汇兑办法,效果很好,便开始兼营汇兑业。道光初年,西裕成颜料庄正式更名为日升昌票号,专营汇兑。估计从道光到同治年间50余年的时间内,财东李氏从日升昌票号分红达200万银两以上。
【乔家大院】是清代赫赫有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原名“在中堂”,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年间,共有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和居住民俗研究价值,故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晋商主要经营:
贩卖粮食、食盐、绸缎,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
新知讲解
晋商的发展
新知讲解
商帮的形成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商
观看视频,了解徽商的发展历程
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徽商贾而好儒,富甲一方。
商帮活动的影响:
胡雪岩:著名的徽商,早年在各省设立银号20多处,并经营中药、丝茶生意,操纵江南商业,资产最高达2000万两以上。后又入朝为官,所以历史上称“红顶商人”
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知讲解
徽商的发展
新知讲解
对外贸易的活跃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工艺精湛,商路发达,因此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2.
表现
出口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
白银在明代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英国对中国茶叶需求量的变化
1720年
181
600千克
1800年
10
442
000千克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的变化
18世纪60年代
300万两/年
18世纪80年代
1
600万两/年
1.
你能从上述表格中获得哪些信息?
清朝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量非常大,并逐步增长。中国的对外贸易兴盛,并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清朝前期的中国经济实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问题探究
对外贸易的活跃
2.
结合所学内容,说说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明清瓷器
新知讲解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新知讲解
农业的兴盛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
海外贸易的发达
1.
大城市的繁荣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与繁荣
2.
人口的迁移,商帮的形成(徽商,晋商)
1.
茶叶、生丝、土布、瓷器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2.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1.
手工业繁荣,在工具、技术、质量、行业种类、规模、产量等超前代
2.
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3.
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资本主义的萌芽
1.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2.
多熟制的种植制度逐渐成熟;3.
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4.
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
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
经济的繁荣
课后延伸
材料一:康乾盛世前后100多年魔术般的变化,令全世界的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有识之士们大为震惊.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搏斗中被打垮.”
材料二: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康乾盛世是“落日的辉煌”。
盛世危机
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
盛世余晖
课堂练习
1.
在明清时期,农业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引进新的农产品
B.大力兴修水利
C.增加耕地面积
D.研发新的农业生产丁具
2.
在清朝时期,人口有重大发展,根据所学内容推断这一时期人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B.耕地面积扩大,种植高产作物
C.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
D.康雍乾的有效政策
A
B
课堂练习
3.
明代后期嘉兴某镇已有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钱)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商品经济较为活跃
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C.?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明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4.
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
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
A
课堂练习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熟蒋以化记述:“大户张(设置)机为生,小户趁(去往)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早餐与晚餐)计。”
(1)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时候中国江南地区出现的什么现象?
(2)这里的“大户”、“小户”分别指的是哪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前身分别是什么?
(3)“大户”、“小户”之间的关系怎样?
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一课第三目
经济的繁荣(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民间有谚语:“苏湖熟,天下足”??????????????????????B.?到松江可采购大量棉布回北京
C.?形成了一些人商帮,如徽商、晋商等??????????????????D.?中国丝绸、茶叶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
2.明朝后期,嘉兴某镇己有20家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钱)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明后期商品经济较为活跃????????????????????????????????????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C.?明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D.?明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3.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领域新事物的有(
??)
①甘薯种植???
②工场手工业?
③家庭手工业?
④棉纺织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明代后期嘉兴某镇已有20家大油坊,全镇有油工800人,“辄募旁邑人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钱)而赢”,榨油原料主要靠“商人从北部淮、扬、楚等处贩油豆来此”。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商品经济较为活跃
B.?大油坊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C.?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D.?明代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5.读《清代中叶的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表》,可知清朝中后期的危机之一是(
???)
年份
人口数量(亿)
耕地面积(万顷)
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
1.84
735.22
4.00
1784
2.86
760.57
2.66
1822
3.73
756.21
2.03
A.?人多地少问题突出?????????B.?皇室铺张浪费严重?????????C.?官员贪污之风盛行?????????D.?农民起义频繁爆发
6.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A.?丝绸、茶叶、瓷器?????????B.?丝绸、水稻、瓷器?????????C.?丝绸、茶叶、水稻?????????D.?茶叶、瓷器、水稻
7.明朝中期,广东人陈益去安南国,当地酋长用甘薯招待,陈益觉得它味道甘美,便想方设法得到薯种并带回家乡种植。甘薯原产于(???
)
A.?欧洲????????????????????????????????????B.?亚洲????????????????????????????????????C.?南美洲????????????????????????????????????D.?非洲
8.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是(???

A.?纺织业?????????????????????????????????B.?制瓷业?????????????????????????????????C.?冶铁业?????????????????????????????????D.?商业
9.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________,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A.?江南地区????????????????????????????????B.?广州????????????????????????????????C.?北京????????????????????????????????D.?中原地区
10.明清时期,“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说明了(???
)
A.?松江地区棉纺织业比较发达????????????????????????????????B.?景德镇的制瓷业繁荣
C.?松江地区丝织业比较发达????????????????????????????????????D.?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1.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
②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
③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
④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2.青花瓷产于我国的(???

A.?北京????????????????????????????????????B.?南京????????????????????????????????????C.?苏州????????????????????????????????????D.?景德镇
二、材料分析题
13.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熟蒋以化记述:“大户张(设置)机为生,小户趁(去往)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早餐与晚餐)计。”
(1)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时候中国江南地区出现的什么现象?
(2)这里的“大户”、“小户”分别指的是哪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的前身分别是什么?
(3)“大户”、“小户”之间的关系怎样?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徐光启《农政全书》
材料二?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明朝谚语
材料三?
湖州某镇在明嘉靖时“商贾四集”“居民不下四五千家”;清乾隆,“十里以内,民居相接”,“商贾云集于四方,市井数盈于万户”,“名为镇,而实具郡邑城郭之势”。
(1)“甘薯”原产地在哪里?为什么“民间渐次广种”?广种甘薯在当时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谚语反映了明代的什么情况?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怎样的发展情况?
(4)概括三则材料所述事物之问的联系。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
2.
C
3.
A
4.
C
5.
A
6.
A
7.
C
8.
A
9.
A
10.
A
11.
B
12.
D
二、材料分析题
13.
(1)生产目的由自已自足变为生产商品,用于市场交换;劳动方式由自己劳动变为雇佣劳动;生产规模由小到大。
(2)明代江南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4.
(1)明清时期;手工工场的出现。
(2)“大户”指的是早期的资本家,“小户”指的是工人。他们的前身分别是商人和失去土地的农民。
(3)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15.
(1)南美。甘薯高产且适应性强。?
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而产生的粮食紧张问题。
(2)江南地区棉纺织业发达。
(3)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许多原来的农村逐步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4)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工商业市镇逐步形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