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来自海上的挑战》优质示范课(实录+配套教案+配套课件+配套教学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来自海上的挑战》优质示范课(实录+配套教案+配套课件+配套教学素材)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
《来自海上的挑战》教学设计
深圳市文锦中学 赵玲
一、课前系统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4—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6—4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得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2、教材结构分析
本节将明清时期的中国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以郑和下西洋、传
教士来华、欧洲殖民者东来和马戛尔尼来华等案例,展示同一时期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通过描述明清统治者海外探索的尝试与拒绝,西方文明的东来与野蛮的侵略,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史实,揭示古老的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3、本课的设计思想
今年深圳电视台热播大型动画片《郑和下西洋》在初中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看后也深感此片有着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很符合学生的当前的认知水平。我想:我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再根据课标精神,整合出一堂比较优秀的课,让学生能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认识这段历史。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对前面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树立起了基本的历史观,已初步了解了我国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粗略情况。
2、本班学生基础较弱,宏观的分析问题、认知历史的视野较窄,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情,讲解要详略得当。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过程与方法
(1)、运用学案,让学生熟悉教材,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又体现了有效课堂教学中的生本化标准。
(2)、运用地图和电子白板,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提高读图能力
(3)、运用相关资料了解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
2、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原因。
(2)、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音乐、视频、、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来了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壮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音乐、视频来展示中国人们面对西方的野蛮侵略、为捍卫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精神。
(3)、通过教材中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培养学生要具有危机意识和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的有关史实和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
(五)教学方式
1、阅读法2、启发分析法。3、合作探究法。
(六)课前准备
1、分发学案,由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郑和、台湾的的史实。
3、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课堂系统
(一)课前探究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郑和,台湾,澳门的史实,使他们对这些史实有些感性认识。
(二)教学过程
【导入】前面章节我们学了新航路的开辟由此而改变了世界,很多同学会不由自主地感叹:欧洲人真了不起。其实,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一样的了不起,中国人同样进行了远洋航行,而且时间比欧洲人早了整整半个多世纪,他是谁呢?
1郑和下西洋
【提问】大家打开学案,学案中自主学习的部分有什么难点?(设计意图: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便于教师课堂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播放音像资料:郑和下西洋)
【提问】谈谈你所了解的郑和?
太监、中国最早的航海家、亲善大使……
【提问】郑和率领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到底航行了哪些国家和地方?让我们仔细观察航海图来寻找答案。
(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
学生上讲台,在电子白板上画出远航路线图
【提问】同学们的读图能力很强,那你们可以确定当时“西洋”的范围吗?
学生继续在电子白板上表示出“西洋”的具体方位。学生如答案有错,请别的同学上去修改
【提问】①从资料看,郑和下西洋是出于什么目的?②根据资料,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结果吗?为什么会这样
(1)为了炫耀国威;开展对外交流(2)后来停止了,因为航海花费巨大
【承转】(展示资料)其实,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禁止;另一种认为不应该禁止。下面同桌之间就郑和下西洋禁与不禁展开一分钟辩论。
老师要抽查一对同学。
【陈述】(抽查一对同学)最后给正反方各30秒的时间,分别用课文中一句话作总结陈辞。
【承转】你们辩得真精彩!遗憾的是当时的统治者缺乏真正的远见,忽视了海外贸易,最终下西洋被禁止,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就这样中国海上对外交往大门开了又关上了。但在郑和停止航海的半个世纪后,西方却兴起了航海的热潮。
2、传教士东来
【提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不断东来,传教士更是捷足先登。(展示资料)请大家找出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的史实,并思考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这一部分学生因做过学案,自主学习过,很快归纳出。但要学生快速再记忆,以利知识点的掌握
【承转】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文明之间就有交流、交汇。传教士带来了西方文明,也预示着西方的商船和炮舰即将接踵而至。
3、殖民者东来
【展示】我们来看资料(闻一多“七子之歌”和妈祖庙),介绍Ma-cau的由来。
【提问】澳门和台湾是怎样被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侵占的?
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课本的内容回答
【提问】澳门是在什么时候回来的?
1999年12月20日。
【承转】 那么,我们再来关注台湾。
(播放音像资料:郑成功收复台湾。)
【提问】从这段录象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何启发?
台湾是中国人用武力收回的
(展示资料: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提问】从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永远是中国的
【陈述】遗憾的是今天在台湾就有一小伙台独分子,妄图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现在我们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目的就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可见,台独活动于史无据,于法不容,注定是要失败的。
【承转】在武力侵占屡遭失败的情况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其他措施来到中国。
4、马戛尔尼来华
(展示资料:英使觐见乾隆帝图和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信)
【提问】阅读课文,请大家思考: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
为了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结果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
【提问】乾隆皇帝拒绝马戛尔尼的依据是什么?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提问】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闭关锁国。
【承转】从郑和下西洋对开放的尝试和拒绝,到明清统治者逐步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是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当我们面对中国崛起的良机时,历史可为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我们不能再闭关自守;落后要挨打
【陈述】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开拓创新的勇气、自强不息的精神。
只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着眼长远、吸纳推广,才能在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中发挥和平大国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反思
1、我校《历史与社会》课一直使用学案教学,倡导“先学后教”。学案实质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看和做,学生就会带着目的性去听课。提高了听课的质量和 听课的效率。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之间互动增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与施展。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加大了思维密度,师生圆满完成了教与学的目标。
2、本课知识点很多,学生在前面进行探究活动时情绪高昂,费时较多,故后面的学习时间较紧。
3、本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点必须记忆。老师注重了这个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就进行了知识识记,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12张PPT)
来自海上的挑战
看书思考: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什么下西洋后来被禁止了? 2、西方传教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西方文明? 3、西方殖民者是如何侵占澳门、台湾的? 4、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不断东来,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谈谈你所了解的郑和?
1、从资料看,郑和下西洋是出于什么目的?
2、根据资料,你能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结果吗?为什么会这样?
资料一:“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明史.郑和传》
资料二:“三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城周咨录》卷八
其实,明王朝官员关于郑和下西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该禁止;另一种认为不应该禁止。
郑和下西洋禁与不禁 ?
郑和下西洋成了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千古绝唱”。
同桌合作探究: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文明之间就有交流、交汇。找出传教士带来的西方文明的史实,并客观地分析对中国的影响。
妈祖庙
澳门和台湾是怎样被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侵占的?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啊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问:从这段录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事件 朝代 人物
派将军卫温到夷洲
三次派人到流求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
收复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
设台湾省 /
从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结论?
三国
孙权
隋朝
隋炀帝
元朝
明末清初
郑成功
清朝
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又是怎样?
乾隆皇帝拒绝马戛尔尼的依据是什么?
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
文锦中学 赵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