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1.知道自由的内涵,知道自由要受到必要的限制的原因,知道法治与自由的联系;了解平等的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懂得如何珍视自由、如何践行平等。(第7课) 2.知道公平、正义的内涵,理解公平、正义的价值(重要性);掌握坚守公平、维护正义的方法。(第8课) 自由平等的真谛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P97—98)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P97—98)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P98) (1)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3)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4)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4.怎样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P99)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P99)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P100—101) (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自由平等的追求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P102)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8.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P104)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9.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P103—105) (1)反对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公平正义的价值 10.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P107—108)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及具体要求: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1.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维护公平?) (P108) (1)对个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12.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正义的内涵。)(P109)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3.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怎样的价值或力量?(为什么要守护正义?)(P109—111) (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14.正义的要求是什么?(P110) (1)它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公平正义的守护 15.怎样坚守公平?(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P113—114)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6.如何守护正义?(P115—116) (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3)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17.实现公平正义的必要性是什么?(P117) (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2)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例1(2019·襄阳中考)“向往平等,天经地义;追求平等,人性所至。”下列关于践行平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B.践行平等就要追求自由 C.践行平等就要享受权利 D.践行平等就要履行义务 跟踪训练1(2020·江都区三模)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关于平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③追求人人平等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 ④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2020·渝中区二模)黄阿姨被王某驾车撞伤,为治病欠下30多万元债务。海淀法院虽然判决王某赔偿42.38万元,但王某收入有限,无力履行判决。考虑到两个家庭的实际问题,以及王某本人的悔过态度和配合情况,海淀法院依照规定为黄阿姨申请了司法救助金20万元。海淀法院的行为( ) ①放纵了违法犯罪行为,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 ②捍卫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让冰冷的法律有温度,使法律之光照亮了人心 ④违背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跟踪训练2(2020·甘孜州模拟)2019年,我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 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保持较低水平;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 109万人;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254万套,全国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63.8万户;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下列关键词与上述数据所表达的内涵相符的是 A.扩大对外开放 B.建设法治中国 C.维护公平正义 D.创新驱动发展 1.(2020·江汉区4月模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这说明 A.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B.制度的正义在于保障少数社会成员的利益 C.平等地享受法律规定的义务,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 D.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2.(2020·石景山二模)如图,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女士不符合用人单位关于快递员的用人标准 ②用人单位未履行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义务 ③用人单位选择员工时拥有绝对的自由和权利 ④用人单位歧视女性,损害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公平观:“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贱”“人生而平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杜绝不公平现象 B.维护社会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C.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D.只要社会公平了就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4.(2020·徐州二模)网上修“盲道”,盲人也触网。我国在盲人等残疾人群体中推广普及无障碍技术,引导全社会形成信息无障碍的理念。比如,盲人在电脑前可以依靠“争渡读屏”“阳光读屏”等软件,写代码、做财务,并可以依靠读屏软件满足网购、出行打车、地图导航、看书、听歌等需求。我国积极开设和推广“网上盲道” ①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帮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是正义的行为 ②体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 ③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维护了残疾人的平等权 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0·蕲春实验二中模拟)近日,在海南海口的1路公交车上,一男子将一名老人的手机偷走后企图逃离。在场的3名公交司机合力将该男子抓住,并移交给随后赶来的民警。公交司机的做法说明了 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②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只要敢于斗争,正义就一定会战胜邪恶 ③实现正义是全体社会公民的责任,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 ④维护和实现正义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维护公平正义】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请阅读材料,谈谈维护公平的重要性。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例1(2019·襄阳中考)“向往平等,天经地义;追求平等,人性所至。”下列关于践行平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B.践行平等就要追求自由 C.践行平等就要享受权利 D.践行平等就要履行义务 【解析】本题考查对平等的认识。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合法权益,A符合题意;B“追求自由”与践行平等无关;C、D描述不全,践行平等既要平等享受权利,又要平等履行义务。所以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跟踪训练1(2020·江都区三模)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人类的美好梦想。关于平等,下列认识正确的是B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③追求人人平等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 ④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例2(2020·渝中区二模)黄阿姨被王某驾车撞伤,为治病欠下30多万元债务。海淀法院虽然判决王某赔偿42.38万元,但王某收入有限,无力履行判决。考虑到两个家庭的实际问题,以及王某本人的悔过态度和配合情况,海淀法院依照规定为黄阿姨申请了司法救助金20万元。海淀法院的行为( ) ①放纵了违法犯罪行为,加重了国家的经济负担 ②捍卫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让冰冷的法律有温度,使法律之光照亮了人心 ④违背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题文材料中海淀法院的行为是依法履职的行为,它让冰冷的法律有温度,使法律之光照亮了人心,这也捍卫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故②③正确;①错误,海淀法院的行为维护了公平正义;④错误,该行为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平等内涵。所以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跟踪训练2(2020·甘孜州模拟)2019年,我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 3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保持较低水平;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 109万人;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254万套,全国农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63.8万户;全口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下列关键词与上述数据所表达的内涵相符的是C A.扩大对外开放 B.建设法治中国 C.维护公平正义 D.创新驱动发展 1.(2020·江汉区4月模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这说明A A.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B.制度的正义在于保障少数社会成员的利益 C.平等地享受法律规定的义务,履行法律规定的权利 D.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2.(2020·石景山二模)如图,以下认识正确的是C ①女士不符合用人单位关于快递员的用人标准 ②用人单位未履行保障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义务 ③用人单位选择员工时拥有绝对的自由和权利 ④用人单位歧视女性,损害了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公平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公平观:“不患寡而患不均”“均贫富,等贵贱”“人生而平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C A.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杜绝不公平现象 B.维护社会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C.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 D.只要社会公平了就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4.(2020·徐州二模)网上修“盲道”,盲人也触网。我国在盲人等残疾人群体中推广普及无障碍技术,引导全社会形成信息无障碍的理念。比如,盲人在电脑前可以依靠“争渡读屏”“阳光读屏”等软件,写代码、做财务,并可以依靠读屏软件满足网购、出行打车、地图导航、看书、听歌等需求。我国积极开设和推广“网上盲道”D ①给予弱势群体必要的帮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是正义的行为 ②体现了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 ③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维护了残疾人的平等权 ④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0·蕲春实验二中模拟)近日,在海南海口的1路公交车上,一男子将一名老人的手机偷走后企图逃离。在场的3名公交司机合力将该男子抓住,并移交给随后赶来的民警。公交司机的做法说明了A 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 ②面对非正义的行为只要敢于斗争,正义就一定会战胜邪恶 ③实现正义是全体社会公民的责任,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 ④维护和实现正义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维护公平正义】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1)请阅读材料,谈谈维护公平的重要性。 答:①对个人: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②对社会: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答: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④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