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六课有多少浪费本可避免【知能目标导引】:1、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了解浪费造成的危害;2、在生活中懂得节约,避免浪费。【知能目标解析】:知识结构图:餐桌上的浪费:认识浪费避免浪费浪费本可避免还有哪些浪费可以避免:反对浪费提倡节约重难点解析:避免浪费生活中除了饮食浪费,还有水电、燃气、衣物、文具、纸张等方面的浪费。一个人浪费一点不觉得,但一个人日积月累那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关于节俭的格言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5、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知能巩固训练】:一、打补丁,填一填:浪费行为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节约粮食是习惯,更是()。大家都从()做起,从()做起,为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作出自己的努力。()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二、做判断,辨一辨:每次浪费一点看起来不多,但日积月累就是一个很大的数目。()除了食品上的浪费,生活中还有水、电、纸等浪费现象存在。()节俭是大人的事,与我们小学生没什么关系。()保质期短的食品看起来很新鲜,可以多买点儿放在家里慢慢吃。()小明认为自己花钱买的矿泉水,喝不完扔了,别人管不着。()上体育课时,教室的灯就让它开着,又不是自己家的电。()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浪费粮食不单是粮食的浪费,更是对劳动者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三、找朋友,选一选:1.“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的含义是()A.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为节俭则很困难B.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C.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D.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2.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物,更不会有人类。如果不节约水资源,给我们带来的后果有()①淡水资源枯竭,人类失去生存所需的饮用水②水价上涨,日常生活负担加重③农作物缺少灌溉不能存活,干旱地区旱灾加剧④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地面塌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四、生活实践,找一找:找一找写一写关于浪费与节俭的名言警句2、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节约是习惯,更是美德。找一找你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附:第六课参考答案一、填空题不尊重美德自身小事勤俭节约二、判断题√2.√3.×4.×5.×6.×7.√8.√单选:1.C2.D生活实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比如:在餐馆吃饭,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纸张两面用;淘菜水冲厕所;人离开后随手关灯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