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萧翼赚兰亭这篇有涂改、有修正的“草稿”,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书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死后,据何延之的说法,“兰亭集序”这篇名作原稿收存在羲之第七世孙智永手中。智永是书法名家,也有许多墨迹传世。他与同为王氏后裔的慧欣在会稽出家,梁武帝尊敬他们,建了寺庙称“永欣寺”。 唐太宗时,智永百岁圆寂,据说还藏在寺中的“兰亭集序”就交由弟子辩才保管。 唐太宗如此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已经收藏了许多传世名帖,自然不会放过“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何延之《兰亭记》中说到,唐太宗曾数次召见已经八十高龄的辩才,探询“兰亭”下落,辩才都推诿说:不知去向! 唐太宗没有办法,常以不能得到“兰亭”觉得遗憾。大臣房玄龄就推荐了当时做监察御史的萧翼给太宗,认为此人才智足以取得“兰亭”。 萧翼是梁元帝的孙子,也是南朝世家皇族之后,雅好诗文,精通书法。他知道辩才不会向权贵屈服,取得“兰亭”只能用智,不能胁迫。 萧翼伪装成落魄名士书生,带着宫里收藏的几件王羲之书法杂帖游山玩水,路过永欣寺,拜见辩才,论文咏诗,言谈甚欢。盘桓十数日之后,萧翼出示王羲之书法真迹数帖,辩才看了,以为都不如“兰亭”精妙。 萧翼巧妙使用激将法,告知辩才“兰亭”真迹早已不在人间,辩才不疑有诈,因此从梁柱间取出“兰亭”。萧翼看了,知道是真本“兰亭”,却仍然故意说是摹本。 辩才把真本“兰亭”与一些杂帖放在案上,不久被萧翼取走,交永安驿送至京师,并以太宗诏书,赐辩才布帛、白米数千石,为永欣寺增建宝塔三级。 何延之的《兰亭记》记述辩才和尚因此“惊悸患重”,“岁余乃卒”。辩才被萧翼骗去“兰亭”,不多久便惊吓遗憾而死。 何延之的《兰亭记》故事离奇,却写得平实合理,连萧翼与辩才彼此唱和的诗句都有内容记录,像一篇翔实的报导文学。 许多人都认为,绘画史上的“萧翼赚兰亭图”便是依据何延之的《兰亭记》为底本。 五代南唐顾德谦画过“萧翼赚兰亭图”,许多学者认为目前辽宁的一件和台北的一件都是依据顾德谦的原作,辽宁的一件是北宋摹本,台北的一件是南宋摹本。 唐太宗取得“兰亭”之后,命令当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临写,也让冯承素以双勾填墨法制作摹本。欧、褚的临本多有书家自己的风格,冯承素的摹本忠实原作之轮廓,却因为是“填墨”,流失原作线条流动的美感。 何延之的《兰亭记》写到,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年)太宗病笃,曾遗命“兰亭”原作以玉匣陪葬昭陵。 何延之的说法如果属实,太宗死后,人间就看不见“兰亭”真迹。历代尊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只是欧阳询、褚遂良的“临本”,或冯承素的“摹本”,都只是“复制”。“兰亭”之美只能是一种想象,“兰亭”之美也只能是一种向往吧!(共10张PPT)名家书法赏析及折画的练习《兰亭序》(局部)书法故事欣赏——萧翼赚兰亭萧翼赚兰亭钢笔行楷基本笔画——折横折竖折撇折本课内容横折钩横折弯钩横折竖折撇折横折钩横折弯钩例字赏析书写要领横略上翘,竖略左收,折应自然,可方可圆竖要利落,夹角垂直或成锐角,横可略上昂,折笔自然,可方可圆起笔稍顿成逆锋,折处顿笔后快速挑出,夹角成锐角且角度宜小书写要领横略上翘,竖略左收或挺拔,折应自然,可方可圆,钩应迅疾有力横略上翘,竖略左收,与横成锐角;折处顿,呈方形,弯处自然,呈弧形,末笔处顺势快速向上挑出我来试试人练字字也炼人愿同学们在练字中收获快乐!类一娱觀是或羽有我可道宇百联看大天其领猪/修不樂射之队谳须到成静訖左和山年畅其“叙营流與观颗尚玥觴終仰之致仰情之水激也事点是古睫三变学总“更立卦限母静赇年唐图⌒局部卷下卒收入机行万也昔孟待用务柄樓俅儒根阑唇及教人其遇朴世仃分大奸卓色△经好今先生學是青芝牛溲馬勃之角色兆极短量长惟艮也于东夫大木明是通敗技之皮命去高角了支体崾犭住人凡么人客人陈么已祛星和2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书法故事——萧翼赚兰亭.doc 名家书法赏析.ppt 王羲之与《兰亭序》.f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