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国宝节目:特别节目《国宝回家》相关时政:2020年12月从日本回归祖国的佛首,是近百年来第一件从日本回到祖国的天龙山石窟流失佛雕,具有重要意义。知识链接1.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1)形成: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2)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3)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1)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的作用: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③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令时代条件,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坚定文化自信?(1)含义: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原因: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3)来源:①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过去),②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现在),③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未来);④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4)措施:①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不忘本);②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③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包容性)。相关练习1.2020年6月2日,习近平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这说明中华文化()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与时俱进,历久弥新③中西合璧,亘古不变④中西融合,全盘西化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文化自信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口号。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与国运、民魂紧紧联系在一起。”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②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固守优秀传统文化根基,秘不外传,代代守护③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创新与发展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0年8月20日,住建部发文要求,各地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决制止破坏行为。此举有利于()①保护好文化遗产②推进传统文化快速发展③增强文化认同感④全盘吸收中华传统文化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4.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兹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广大青少年需要()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②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活动④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这首沉寂了300年的小诗被支教的梁老师和大山里的孩子们在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唤醒、刷爆朋友圈,有人说这首诗一日的传播量超过此前300年。你对此文化现象的感触是()①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虽历经沧桑仍历久弥新②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③热捧传统文化就是盲目跟风④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博物馆的创新经营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与时俱进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学习外来文化,消除文化差异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终于!马首铜像回家了,回到原属地圆明园!这是160年来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160年的时光,没有人知道它走了多么长的路、辗转过多少地方。它离开时,山河破碎、家园不在:当它归来,国家强盛、家园安宁。有许多人为了这些流失文物的归来付出了巨大努力,今天是最好的向他们致敬的日子。看到这则消息,小熙同学感慨良多,以下你认为正确的是()A.漫漫回家之路,映射民族兴衰印迹!B.文化不分国界,四海为家未尝不可!C.文化无分优劣,何谈优秀与“国宝”D.发展是硬道理,国力强大方可独霸!8.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大会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制度自信②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③说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④要求我们坚持把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工作中心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9.网红李子柒制作美食的视频火爆国外,这些视频以中华民族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传统乡土生活展开,气质是古典的,而呈现方式却是现代的,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现象级话题。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李子柒的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结合现代科技,创新文化传播方式③坚持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④吸收一切外来的先进文明成果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10.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浙江省政府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通过网络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该活动的意义在于()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②通过网络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③让世界每个人都能欣赏到中国最优秀的茶文化④有利于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和发展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保护文物,传承文化】六百年的紫禁城,巍巍故宫,耸峙苍穹,环姿玮态,百代是崇;九百三十年的西安碑林,石刻渊薮,翰墨津梁,集书艺、演文字、藏典籍、载历史,用金石永固凝聚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千年的苏州古典园林!它承载着隽永无声的姑苏吟唱,壮志谐风雅,它定格着天人合一的东方画卷,咫尺筑“天堂”……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铭刻着祖宗先人奋斗的印记。有人说:“文物无非是不会说话的旧玩意,都是些破坛子、烂罐子,没有啥可保护的。”?你认为这个观点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12.【国家宝藏文化传承】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经播出便受到大众的青睐,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上被转发推荐。该节目首次将文博与综艺形态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讲述“国宝重器”的前世今生。“前世传奇”演绎了一个个基于大量史实合理想象的故事。“今生故事”选取和国宝当下命运关联的现代人物,讲述一个个真实的守护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匠心精神和质朴的家国情怀...透过文物背后的故事,观众或震撼,或敬仰,或骄傲,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和绵延不绝的精神内核深深吸引。《国家宝藏》将是中华文化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播出的意义。13.某中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人文组同学来到敦煌,参观艺术宝库,拜访国宝守护人,研读文献资料。以下是该组收集的两则交流汇报材料:材料一:从公元4世纪开始,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在735个石窟中,保存着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身彩塑,5万余件以多种民族语言书写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等。在壁画和彩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互鉴,有希腊风格和印度风格的塑像,还有这两种风格融合的新造像,佛教的飞天与道教的飞仙,中国的神怪与印度的诸天,在此汇聚一窟,各放异彩。材料二: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专程前往敦煌莫高窟。他鲜明提出:“保护好我们的国粹”“讲好敦煌故事”“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结合材料,分析敦煌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2)“讲好敦煌故事”必须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答案12345678910ACABCBADAB11.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②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保护文物,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④保护文物,有利于增强增强文化的自信心。⑤要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加强文物的保护,并让文物活起来。12.①传承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②坚持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③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3.(1)“从公元4世纪开始,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多种民族语言书写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在壁画和彩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互鉴”,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力。(2)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④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