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春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能学会《春晓》,并尝试用该曲调举一反三。过程与方法:在学唱的过程中了解古诗新唱这一音乐体裁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去感受古诗所要表现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学重点能够学会歌曲《春晓》,寻找古诗中的音乐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声音去表现古诗中的音乐意境。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形象欣赏法、适时点拨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在这节课的一开始老师要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答:春季)那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去寻找春天,看看是不是和大家想象的春天一样呢。(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学生用词语,句子来描述春天。教师小结:刚才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用大家的话概括春天就是: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二.古诗新唱《春晓》(一)1、初次欣赏《春晓》(播放音乐)提出欣赏要求:在这首歌曲里面,你觉得与平常学过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回答:(出现了二部合唱和古诗朗诵)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作曲家要把合唱与古诗朗诵融合在一起呢?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带着问题再次听赏《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二)按节奏朗诵古诗2∕4XX︳XXX∣XXXX∣X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XX︳XXX∣XXXX∣X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教师领读,学生模仿。(三)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学生可用“呜”哼唱旋律。(要求:随节奏晃动身体,感受节奏的平稳,速度要徐缓,曲调要流畅、柔美)2、难点解决:a.感受歌曲第二乐段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如春风轻轻吹拂。发“呜”哼唱旋律。学生模仿,教师示范。b.(加入古诗朗诵)c、结尾句的学习,自由延长,声音越来越弱,切分节奏表现回味无穷,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示范,学生模仿。3、歌曲中加入动作丰富表演。加入动作:听、摇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听)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摇头)共同演唱歌曲《春晓》并加入动作。合伴奏演唱,加动作,分配演唱角色。(四)、古诗新唱(举一反三)任选一首符合该旋律意境的五言绝句进行演唱练习。例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歌曲处理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四、小结感谢全体同学,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2张PPT)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代:孟浩然01.创作背景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01.创作背景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春晓春晓三角铁春晓谢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代:孟浩然谢谢大家!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4.春晓.mp3 春晓.doc 春晓.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