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姚渡学校 曾茂教学内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 概述昆虫生殖和发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2 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3 学会收集和整理观察实验获得的数据,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2、 过程与方法本章通过观察蝗虫、蚕和青蛙生活史的视频图片,推断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通过探讨活动了解各动物特殊的生殖和发育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关于人以外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增强实践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 重点1 饲养家蚕活动的探究2 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 难点饲养家蚕活动的探究3、 教学突破1 观察蝗虫的生活史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然后通过饲养家蚕的活动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得到结论2 两栖动物的生殖则通过对典型的蛙的生活史进行总结,其主要方式是观看录像教学过程1、 蝗虫及家蚕的生活史1、引入:①你知道美丽的蝴蝶是怎么来的吗?②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③青蛙在哪里生养后代?2、变态发育:很多动物在幼体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成为变态3、展示蝗虫生活史的图片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4、展示家蚕生活史图片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5、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①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成虫和若虫的形态结构 和生活习性基本相似。3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且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6、昆虫与人类的关系2、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 曾经饲养过或见过蝌蚪的同学讲解自己观察到得现象和体会。2、 观看蛙的生殖和发育的录像3、 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4、 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5、 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板书设计1、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 变态发育:很多动物在幼体到成虫的发育过程中,幼虫的形态、生理、习性等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成为变态2、 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成虫和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基本相似。3、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的生殖过程:雌雄抱对,水中完成受精作用2、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青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北师大版《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说教材1、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属于“生命的延续”这一主题中的重要部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命的演化”部分的知识基础。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不可缺少的部分。2、本节课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要求的“学习动、植物生殖和发育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必须着力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本节教材以几种代表动物为例,阐述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常见类型及特点。教材首先以蝗虫和家蚕为例,阐述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变态发育的特点,并为学生参与饲养家蚕的实践活动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或建议。然后,教材以蛙蟾类为例,阐明两栖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殖发育特点。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蝗虫、家蚕的生活史,了解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根据青蛙的生活史,了解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特点。能力目标:1、通过不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和完全变态发育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找出不同事物相似点和不同点的比较能力。2、通过昆虫与人类关系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将概念应用于问题情景的抽象思维能力。情感目标:认识动物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危害,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及两栖类生殖发育的特点,其中两栖类生殖和发育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准备】 课件二、说教法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互动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较法等。1.本节课较多地运用了幻灯片展示,用各种图片适时的展示,创设了各种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激发了兴趣、突破了难点,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理念。2.分析讨论、合作探究贯穿课堂的始终,与课件相结合,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的每个活动之中,认真观看图片,跟随老师的引导,分析讨论所涉及到的问题,能够主动地在小组内探究新知识,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3.师生互动,降低了讲台的高度,与学生融为一体,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4.比较法的灵活运用,加强了前后所学知识的连贯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三、说学法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指导,采用“分析图片及课本上的材料——深入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融合自主分析、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等多种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学习新知识。1.注重知识的迁移,由几种常见的昆虫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由几种常见的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有关两栖动物的知识总结出两栖动物的概念;2.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蝗虫、家蚕以及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锻炼了学生的探究、分析讨论、比较、交流、归纳总结等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新课标理念。3.自主学习课件上的“资料分析”,通过自主分析、合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增强保护动物,维持生态平衡的意识。四、说教学程序1、设计思路我把这节课定位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引导和拓展,适时做出客观评价,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新课程理念。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教学过程通过几组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昆虫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展示蝗虫生活史,思考并讨论昆虫在生殖发育过程中虫体发生的显著变化,以及幼虫与成虫之间的差异等问题,进而师生共同总结蝗虫的生长发育阶段,从而形成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学生一旦领悟不完全变态的概念,可采用同化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完全变态的概念。做法是:展示家蚕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启发学生总结家蚕生殖发育与蝗虫的异同,从而以不完全变态为参照得出完全变态的概念。在“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可先让学生描述他们所知道的蛙或蟾蜍生殖和发育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展示蛙生殖发育过程的录像,再围绕教材中的讨论题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过程和变态发育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点拨并组织学生搞好各项活动,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1张PPT)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你知道美丽的蝴蝶是怎么来的吗?是从小蝴蝶长大的吗?2、为什么小蝌蚪找不到妈妈?3、青蛙在哪里生养后代?你能回答吗?涉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蝴蝶是从“毛毛虫”变过来的。什么是变态发育?象蝴蝶发育一样很多动物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做变态发育。其他还有哪些动物有这样奇怪的变化呢?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成虫产卵蝗虫卵若虫若虫成虫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椿象蜻蜓豆娘一些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家蚕的生殖和发育你听说过“丝绸之路”吧,“丝绸”其实是蚕的丝。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中曾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蚕吐完了丝就真的死了吗?家蚕的一生家蚕从卵中孵化出来家蚕的一生家蚕的成长家蚕的一生家蚕结茧蚕憋死在茧里了吗?家蚕的一生茧里的蚕是什么样的呢?死的,活的?家蚕的一生经过大约12到15天家蚕的一生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蚕)、蛹、成虫(蚕蛾)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一些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蝴蝶蚊蜜蜂金龟子蚂蚁蝇你知道昆虫的变态发育有几种类型吗?课本分别以哪种昆虫为代表加以介绍?变态发育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什么叫“完全变态”?什么叫“不完全变态”?你对此还有什么疑惑吗?1、像蚕、蝴蝶、蜜蜂等昆虫一样,他们的一生要经过 、 、 和 四个时期,且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 和生活习性差异 ,这种发育过程称为 。2、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 、 、 三个时期,且发育过程中的成虫和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样的发育过程成为 。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受精卵若虫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很大基本相似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为人们提供有益的产品危害人类健康认识昆虫生长和发育的意义:有助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繁殖益虫或控制害虫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西江月》中提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同学们思考: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行为有什么意义?3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哪些事件 必须在水中进行? 观看完视频后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分组讨论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行为有什么意义?3在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中,哪些事件 必须在水中进行? 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蝌蚪 青蛙呼吸器官尾活动范围你能进行比较吗?腮肺,皮肤辅助呼吸有无水中陆地或水中蛙类的发育过程:成蛙幼蛙蝌蚪受精卵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有显著的变化,因此蛙的发育是 。变态发育青蛙与蟾蜍一只蛙在一昼夜,如果仅以早晚饱餐两顿计算,它所捕食的虫约有70只,1个月为2000只。一年吃10000只害虫的估计并不过高。而一只蟾蜍在夏季三个月可吃掉一万多只害虫。大量捕捉食用蟾蜍青蛙使得一些地区农田中蟾蜍的数量达到了稀少甚至消失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消减了蟾蜍控制虫害的作用。蟾蜍的外貌虽然丑陋而且有臭味,但是它的皮肤上有根多瘤突,能分泌出一种毒液,而这种毒液可以制造蟾酥,它是多种药物的原料,据说有止血、消炎、拔毒、消肿的功效。中药六神丸、蟾酥丸、梅花点舌丹、一粒珠等成药,都含有蟾酥。美国专家警告称约170种两栖动物处于灭绝边缘美国动物学家何塞·门德尔森警告说,全球两栖动物目前已经不足6000种。 从1980年至今,已有至少120种两栖动物灭绝。他指出,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人类捕食以及气候变化等是造成两栖动物不断减少的原因。阅读完上述资料,我们有何感想?一、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蝗虫的生活史:家蚕的生活史: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方式:青蛙的发育特点:受精卵→若虫→成虫不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雌雄抱对,体外受精变态发育感谢各位莅临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生物优质示范课《动物的生殖和发育》_曾茂 00_00_00-00_49_52.flv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ppt 蛙的生殖和发育 在线观看 -.mp4 说课稿.doc 配套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