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精品示范课(优质示范课视频课堂实录+配套教案+配套教学课件+教学亮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科学(下)《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精品示范课(优质示范课视频课堂实录+配套教案+配套教学课件+教学亮点)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 陈洁
2007年1月14日晚7时许,12名登山爱好者(驴友)在龙岗区南澳街道进行东、西涌穿越时迷路,在山中兜了3个多小时……
2008年12月9日,几名网友相约到海边游玩,不料遇到涨潮被迫走山路,被困七娘山7个多小时……
2009年“五一”期间,五驴友从杨梅坑沿海边山路往东涌方向步行,途中在七娘山迷路无法自行返回……
等高线:地形图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表示起伏的地形的地图。
深圳市七娘山等高线地形图
200m
400m
800m
600m
100m
0m
200m
Step1:在山地模型上量取等高距为1cm的若干条等高线,用刀子做上标记。
等高距
等高距
切口
切口
切口
Step2:根据所做的标记,把山地模型切开若干个切面,再用竹签固定为原来的形状。
Step3:把模型放在纸上,由下到上依次画出几个切面的形状。(注意,保持山体各切面的位置)
等高线是一条条 的曲线,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是 的。
在同一组等高线中,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是 的。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在山地坡度比较陡峭的地方,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在山地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观察:
认识山地的地形部位
活动:
1.在你的山地模型上找到这五种地形;
2.找出这五种地形所对应的等高线;
3.通过小组讨论找出五种地形的等高线的特点。
0m
100m
200m
0m
100m
200m
山顶:封闭曲线,由外向内海拔渐高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陡崖:等高线重叠。
0m
100m
200m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各 抒 己 见
封闭曲线,由外向内海拔渐高
山顶
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陡崖(峭壁)
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山脊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等高线特点
山地地形
鞍部
巩固练习
(点击你选定的序号)
巩固练习
(点击你选定的序号)
巩固练习
(点击你选定的序号)
活学活用:
根据你的地图进行登山线路的设计:
根据你的地图对山地进行旅游开发:
根据你的地图,选址建一个水电站,并选择最适合建造大坝 的地方。
图中是深圳七娘山的等高线地形图,A点为七娘山中海拔最高点,请你按要求进行以下设计:
设计出一条最安全的登山道;
设计出一条最有挑战性的探险登山道。
请你对该地进行旅游开发并说出理由:
在图中为开发攀岩运动的场所选址;
在图中A、B、C、D选址作为驴友观日出的露营地。
A
B
C
D
图中为某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现需要在图中A、B、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为了方便甲乙两地交流,需要选址修建一条公路,有①、②两个方案,请你经过思考后决定最佳方案。

②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第七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2)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 陈洁
【设计意图】
等高线地形图是地形图的基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非常枯燥抽象,因此,挖掘利用感观教具,依赖学生最直观的自身体验,使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实践探究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实用教法:即在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活动中,逐步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和判读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亲身参与制作模型、绘制地图等活动,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3、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4、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直观演示、讲解、讨论以及练习法。
2、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观察法、动手参与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疑点:山脊与山谷的区别
解决办法:实验、观察、讲解、讨论
【课前准备】
①教师自制山体模型。
②学生4人一个小组,每组一个山体模型,一张白纸,一张探究图纸。
③等高线地形图若干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等高线的特点;五种山地地形的等高线的特点;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信息。
三 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回顾”:
2007年1月14日晚7时许,12名登山爱好者(驴友)在龙岗区南澳街道进行东、西涌穿越时迷路,在山中兜了3个多小时……
2008年12月9日,几名网友相约到海边游玩,不料遇到涨潮被迫走山路,被困七娘山7个多小时……
2009年“五一”期间,五驴友从杨梅坑沿海边山路往东涌方向步行,途中在七娘山迷路无法自行返回……
【设问】
这个时候,他们需要一些什么工具呢?
【学生回答】指南针、地图。
【展示】行政区地图。提问学生该地图是否适合。
【学生回答】应选择地形图。
【承转】对,他们需要地形图,而且最好是等高线地形图。
【展示等高线地形图】这种地形图是由什么组成的,从这幅等高线地形图中你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提问】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每一条等高线的各个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
【承转】那么,等高线地形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在山地上取等高距相同的若干个切面,把他们的等高线画出来之后垂直投影到一个平面。
【演示】等高线的绘制过程
【承转】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等高线的绘制。
【学生活动】在老师准备好的山地模型上,取一定得等高距切成若干个切面。把切面放在纸上绘制等高线。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提问】在每一条等高线上,各个点的海拔有什么特点?等高线的是一条开放的还是闭合的曲线?在同一组等高线中,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有什么特点呢?
【总结】1.等高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2.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3.在同一组等高线中,相邻的等高线的差是相等的。
【展示】山地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我们来认识各种山地地形:展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地形。
【学生活动】请在自己雕刻的山地模型上找出这五种山地地形,并且根据它们的等高线来归纳山地等高线的特点。
1. 山顶:闭合曲线,由外向内数值逐渐增大;
2. 鞍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部位;
3.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
4.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
5.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学生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选出指定地点的地形。
1. 指出图中哪个地方是山地;
2. 指出图中哪个地方那个是鞍部;
3. 指出图中哪个地方是陡崖;
【探究活动】
1. 图中为某山地的等高线地形图,现在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地进行旅游开发并说出理由:
1 在图中为开发某极限运动的场所选址;(用A表示)
2 在图中选址作为驴友观日出的露营地。(用B表示)
2. 图中是深圳七娘山的等高线地形图,A点为七娘山中海拔最高点,请你按要求进行以下设计:
① 设计出一条最安全的登山道;
② 设计出一条最有挑战性的探险登山道。
3.图中为某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① 现需要在图中A、B、C、D四地中选择一地修建水电站。请你选择一个最适合建造大坝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 为了方便甲乙两地交流,需要选址修建一条公路,有①、②两个方案,请你经过思考后决定最佳方案。
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教学亮点
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 陈洁
等高线教学是《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在等高线教学中既讲清概念,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形成一个结构完善的整体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体现:1.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用形象具体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2.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氛围,通过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小组团结协作,去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制作出山体的模型,从而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发现并能够总结出不同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将这节课推向高潮。综合运用多种素材,合理设置问题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究学习,这是本课设计的精华所在。教师对学生的探究并没有画地为牢,而是鼓励学生多角度、开放地思考问题。设计的探究环节,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动手实验,小组团结协作,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