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下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鸦片战争P88-90
林则徐
虎门销烟
目的
维护民族利益和清王朝的统治。
事件
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东虎门主持销毁外商运到中国的鸦片。
意义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严。
英国
发动
鸦片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
根本原因:为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
性质
英国: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经过
①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关天培-----虎门之战)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直抵天津,威胁清政府。②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③1842年,英军舰船闯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
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领土主权被破坏。
②赔款2100万元——加重了人民负担。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英国对东南沿海地区的侵略。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影响
①鸦片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受到严重破坏,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2.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中国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抵抗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
鸦片战争的启示
①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要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科技,善于吸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成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与英国的比较
中 ?国
英国
总体状况
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国力强大
经 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财政困难。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政 治
封建专制统治,政治腐败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
军 事
军备废弛,装备陈旧
装备先进,海上霸主
外 交
闭关锁国
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年
原因(目的)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发动者
英法联军
性质
英法: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天津条约》
①1858年5月签订。主要内容: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通航。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858年5月《天津条约》签订后签订;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②1860年10月签订。主要内容: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大量的赔款。
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列强的罪行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掠夺珍宝,焚烧罪证)(北京沦陷) ????
2.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 ????领导人:洪秀全。
原因
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经过
开始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
定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作都城,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纲领性文件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抗击洋枪队 ???
①1860年8月,太平军大破洋枪队。②?1862年9月,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
结果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影响
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训:农民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能解救中国。
甲午战争
背景
①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变得强大起来,开始图谋侵略中国,并选择朝鲜作为跳板。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时间
1894——1895年
过程
爆发
1894年(甲午年),日本利用朝鲜爆发起义之机挑起战端,中日战争正式爆发。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黄海激战,北洋舰队重创日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牺牲。
旅顺大屠杀
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等地。在旅顺,日军对当地居民实行大屠杀。
威海卫战
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①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②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资本输出,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加剧人民负担,清政府举债赔款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
影响
①《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随后几年中,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中国失败的原因
内 因
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外 因
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
殖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的经济侵略方式
开设工厂、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对中国会带来
什么危害
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时间
19世纪末。
方式
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
势力范围
国别
时局图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毒蛇
山东
强租胶州湾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太阳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
影响: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义和团运动
时间
19世纪末
地点
山东、直隶
口号
“扶清灭洋”
性质
挽救民族危亡为目的的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
在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失败原因
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目的
根本原因: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企图彻底瓜分中国)
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利益。
时间
1900年
国家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结果
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北京再次沦陷)
《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馆区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③撤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各个炮台。
④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重要地区允许外国军队驻守----中国在军事上失去了自主权
⑤清政府保证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影响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的不平等条约。
②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起止时间
1840、6月—1842年8月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1894年7月—1895年4月
1900年6月—1901年9月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领导者
地主阶级洋务派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②外患——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均遭失败。
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代表人物
在中央:奕?;在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旗号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主要措施
①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前期)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
②以“求富”为旗号,兴办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后期)
1872年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最大的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
结果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影响
①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
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③培养了人才,传播了西学。
④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失败原因
????
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请政府的统治(所以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器物,而没有相应的思想和制度变革),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背景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在外商企业和洋务派民用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开始向资产阶级转化。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特点
地区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行业
主要是日用轻工业
规模
规模较小,力量微弱,发展困难重重
方举赞--------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中国近代第一家民营工业企业)
初步发展
背景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开办工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影响
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张謇(jiǎn)
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维新变法运动
拉开序幕:
公车上书
?
时间
l895年
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影响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方式
①立学会:康、梁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议论时政;
②办报刊:如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
作用
①启发民智、制造舆论;②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③维新变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
高潮: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
?
背景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
政治主张
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开始变法。1898年是中国旧历戊戌年。
主要内容及
作用
政治
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经济
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军事
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减旧军队等。
有利于增强国防力量
文化教育
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是否体现维新派的主张
没有,它没有涉及设议院,开议会,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没能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很不彻底的。
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变法失败。这场变法运动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和康广仁在北京菜市口被杀害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影响
对中国人民的觉悟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启了中国政治领域近代化);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奏。
教训(启示)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仿效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文化教育革新?????
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背景
鸦片战争后,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开始被翻译成中文。
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
影响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的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近代报刊
①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开始传入中国。(最初外国人创办)
②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原因: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
③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近代新式出版业
①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②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③1897年,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
意义: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教育制度变革(兴学堂、废科举)
1.百日维新期间,创办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3.1906年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林则徐
?
编译《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容闳
促使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
郭嵩焘
近代中国首位的驻外使臣,《使西纪程》客观记述了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认为欧洲各国在“政教风俗”上已经远超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