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精品示范课(优质视频课堂实录+配套教案+配套学案+教学内容特色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科学(下)《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精品示范课(优质视频课堂实录+配套教案+配套学案+教学内容特色分析)

资源简介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特色
南山实验学校麒麟中学 杨哲
本节课以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和学案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主动发现、主动发展”的教学方针,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教学设计上看
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地球的自转是一个抽象的宏观现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适当得运用计算机技术,符合直观性原则。
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地球自转,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区时的计算,使学生能全面地探究区时制。
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有领导的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创设“竞选大运会志愿者”的情境,切合学生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
提出“学习使用模拟实际计算器并了解其工作原理”的要求,有一定难度,即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
活泼而严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作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体现了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小组学习任务序列体现了及时复习旧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学习新知识的系统教学。
4、体现了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通过设计学案、使用CAI教学手段,使得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达到学习要求。
5、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以大运会作为背景,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老师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去尝试和探索,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小组汇报环节,教师适当地加以了引导,提供机会和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总结收获。解决了学生不大善于分析总结在联系实际过程中的收获,避免了联系实际沦为形式化。
二、从教学的组织形式看
本节课是班级授课制下以复习旧知识、学习并运用新知识为教学任务的综合课。采用小组合作作为班级授课制的有利补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适当的注意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学生彼此之间分工与合作,保证了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三、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看
本节课采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和学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使用的网页完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将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所需要的学习的知识纳入网页之中,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及时找到所需的知识,并能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在线检测。这样,老师不用集中讲解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现学习比讲授法花费时间较多的问题。
四、从学生表现上看
学习积极性高,讨论热烈而有效,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理、合作高效,同时学生体验了证伪存真的过程,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正确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本节课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反映了当代科学成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遵循基本教学原则的前提下,运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使课堂教学真正符合新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为目标,保证了课堂高效、高质量地健康运行。本节课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认识科学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突出了思维的科学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学案
任务一:学习目标——认识地方时
1、当经度180°的地方是正午12点时,0°经线的地方是 点,处于早晨6点的是 经线的地方。
2、地方时是指“同一瞬间,因 不同而不同的 。”
任务二:学习目标——认识时差
1、小组合作:请小组各成员使用模拟计算器分别完成以下四个表格中的一个。
旧金山
纽约
时间差
1月10日
1:00
4月7日
3:00
12月8日
7:00
伦敦
旧金山
时间差
11月16日
1:00
3月3日
3:00
9月27日
7:00
旧金山
北京
时间差
5月9日
1:00
8月16日
3:00
0月11日
7:00
东京
旧金山
时间差
7月14日
1:00
6月1日
3:00
2月5日
7:00

2、请记录员综合四个表格中的数据。
3、小组讨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后,你发现了什么?请记录员做记录。

任务三:学习目标——初步探究“时区、区时”
1、结合课本和网络资源,分析上述发现的现象与哪些科学知识有关。将你需要的科学知识选出来,按照你认为合理的顺序填入方框,并做出详细说明。
任务四:学习目标——深入探究:时区与区时
1、打开课本和网页上的世界时区图或利用学具观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被划分为_______个经度相同的地区,叫做_______。
(2)在下图中填入时区分布。
(3)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_______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叫做_______。
(4)相邻两时区区时相差_______小时, 东北的时区比西边的
3、北京所在的经度是116°E,读时区世界时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地跨___时区,我国最东端在______区,最西端在_______区,北京在________区.。
(2)北京的时间是指北京的地方时,即_______经线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是指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____作为全国地区统一使用的时间,即_______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大部分地区统一使用的时间。
4、自我诊断
打开网页上“在线检测”功能,进行检测,组长将小组成员的得分情况记录在下方横线上,并进行交流,查漏补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五:学习目标——综合应用
填充通知:小组成员分工,每人负责一个城市。(旧金山、纽约、伦敦、东京)
任务六:学习目标——应用提升
校正宾馆大堂的时钟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南山实验学校麒麟中学部 杨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的第2节内容,是“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各种现象的进一步学习,认识地球上的时间确定相关知识。教材在编排上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模型、实验等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本节课宜分为两课时授课。这是一节落实素质教育,渗透科学方法,发展学生能力的好教材,充分体现科学的STS思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和协调。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方时、世界的时区、时区差的相关知识。
2、初步懂得计算时区的基本道理。
3、了解北京时间和北京的时间的区别。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时区差、时间的能力。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科学实验方法和归纳等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探索精神。
确定上述三维目标是基于以下考虑:
(1)教学思想:以任务为驱动、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和学案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将了解型知识、设计型知识、程序型知识、专业型知识及发展型知识融会于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得到最佳的发展。
(2)科学教学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的要求,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及思维发展的特点和心理特征。
(3)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素质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需要。
3、重点与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时区的划分和时差的计算
确定理由:初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思维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好奇心强,兴趣不稳定,观察不全面。因此要在短时间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
4、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1)发挥多媒体技术、学具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网页给予充足的素材和必要的启示帮助并创设“情境”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发现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
(2)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选择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讨论法、暗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辅,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
5、教学准备:网页、学案、学具
二、教学方法设计:
考虑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体系的八大教学原则,创设激励、宽容、和谐的教学情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发散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新课程理念。
本节课选择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主,以讨论法、暗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辅构建教学模式如下。
三、学习方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能以及严谨扎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体会观察、整理、归纳、分析、记忆等学习方法,发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5分钟
教师介绍课题,说明本次课的学习需要同学们接受一个挑战
任务一:学习目标——认识地方时
1、当经度180°的地方是正午12点时,0°经线的地方是 点,处于早晨6点的是 经线的地方。
2、地方时是指“同一瞬间,因 不同而不同的 。”
学生汇报任务一
教师说明:你的小组报名参加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筹备委员会中最小的志愿者的竞选活动,你们现在要接受最后一个考验。如果能成功,你们就光荣地成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筹备委员会中最小的志愿者小组。考验如下:
  现在请你的小组各成员分别向旧金山、纽约、伦敦、东京这些城市转发上面这个书面通知
激发学生的情感
复习地球自转的知识,初步认识“同一瞬间,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科学知识
教师教授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32分钟
任务二:学生利用网页提供的模拟计算器,计算世界各地时间。完成任务二。
学生汇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间差是固定不变的”
教师提问“为什么两个城市之间的时间差是固定不变的?解释这一现象需要利用哪些相关的科学知识。请你带着这些问题完成任务三”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网页、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新课学习
任务三:学习目标——初步探究“时区、区时”
学生利用课本、网页、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进行新课学习。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并板书“时区、区时”
任务四:学习目标——深入探究:时区与区时
小组第二次汇报,教师总结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的区别。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初步认识概念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8分钟
3分钟
2分钟
6分钟
3分钟
7分钟
3分钟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教学方式
时间分配




(8分钟)
任务五:学习目标——综合应用
填充通知:小组成员分工,每人负责一个城市。(旧金山、纽约、伦敦、东京)
汇报
任务六:学习目标——应用提升
校正宾馆大堂的时钟(备用)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
3分钟
2分钟
3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