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年级班会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四年级班会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天气和我们的生活
问题
????你知道有哪些天气现象?请你在小组中描述其中一种天气现象。
????通过调查、采访、查资料等方式,了解还有哪些天气现象?以小组作的形式研究天气现象与我们的关系。
????讨论
????灾害性天气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洪水冲毁堤坝、淹没庄稼冰雹砸毁房屋和庄稼暴风雪冻死牲畜台风、龙卷风摧毁建筑物请你向周围的人了解一下,他们对减少这些灾害性天气影响的想法。
????活动目标
????1.描述天气现象,了解天气与人类的关系;增长有关天气的知识,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关注。
????2.通过对天气的研究活动,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
????3.通过研究天气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以想象为依据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在活动前为学生准备各种天气现象图片、挂图或录像带及电化教学设备。
????2.学生在活动前准备好调查、采访、查阅的资料。
????活动建议
????1.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即你们能描述哪些天气现象,调动学生们原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让他们动脑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描述的内容可以多于书上的8种。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天气现象与人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例如:各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强弱程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等。教师要加强对研究方法的指导,研究方法要在小组里进行充分地讨论,并认真填写表格。然后各小组可以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天气这种自然现象有它自身的规律,除了有利的一面还有有害的一面,组织学生讨论的时候不能只谈一个方面,而忽略另一个方面,要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雨有细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之分,哪些雨对我们人类有利,什么时候有利,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某种自然现象有比较完整的了解和认识。
????4.在讨论灾害性天气对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影响时,不能只从表面理解而要全面认识,既知道这种天气现象本身,又了解这种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我们人类的影响。例如,山区有山洪,伴随有泥石流,洪水可以冲毁堤坝、房屋、桥梁,还会淹没庄稼,水灾过后伴随发生瘟疫等。谈及原因,现在的学生可以说出很多,教师最好帮助他们把说出的内容进行整理,这样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就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也容易记忆。
????5.拓展活动的时候,要求学生除了向周围的人了解他们对减少灾害性天气影响的想法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是训练他们思维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时机,教师万万不可错过,可能在这时学生会有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看法,也可能是奇思妙想,抓住了这些创造性的火花,对学生既是鼓励、肯定,又可能是学生今后发展的起点,对他们终生有用。
????背景资料
????1.天气的活动舞台在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下层,它只占大气层的1%。在对流层内对天气的发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气温、气压等,我们把它叫做“气象要素”。
????2.人类要生存,就要了解天气,认识天气,研究天气,利用天气,并和它造成的灾害进行斗争。
????3.世界气象组织材料统计,20世纪80年代,因气象灾害而直接死亡的人数在50万以上,约占自然灾害总死亡人数的41%。
????目前,我国可以开展人工增降雨雪,人工消除冰雹来防止或减少灾害的程度。人工降雨雪主要利用高射炮、飞机或高空气球输送播撒磺化银,作为云中水汽的凝结核促使其形成雪花、雨滴而达到降水的目的。人工消雹的原理是利用高射炮轰击雹层,在云内播撒磺化银微粒,V成无数冰晶结核,和冰雹抢夺云中的水汽,使冰雹个儿减小而减轻雹灾,还可以化雹为雨。
第二章
观测记录天气
观察
????我们在收看电视天气预报时,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每种符号代表一种天气现象。说说每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在每个天气符号图的下面,标出它的名字。
????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测量温度高低的尺子,刻有做标记的表示摄氏温度。记录观测记录一周的天气和气温。
????画出一周内每天上午9点、下午3点的气温曲线图。
????活动目标
????1.教会学生看各种天气符号,了解它们表示的天气现象。
????2.使学生认识温度计,并会读出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
????3.培养学生利用温度计观察天气气温,学会绘制一周气温曲线图。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好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普通温度计若干个、小黑板(小黑板上有温度纵坐标和日期横坐标)
????2.学生搜集的关于天气的信息资料和课前一周的天气现象和气温的记录。
????活动建议
????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汇报自己知道的天气预报的符号,并让他们说说每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让一位学生扮演大风,几位学生扮演大风中的树木,共同与大风抗争。
????3.教师组织学生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一般只能测量零上的温度,零下的温度比较困难。如果在室外测量零下温度,还要注意让学生保暖,防止冻伤。
????4.填写天气和气温表格前,要让学生先进行汇报,然后再填写。要求学生观测记录的数据要真实可靠,不能随意填写,因为研究天气和作好天气预报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能有任何虚假。
????5.组织学生作图,先要让他们明白纵轴表示的是温度,有零上有零下,每5度一格;横坐标表示的是日期,每天一格。要让学生注意的不是整5、整10的,而是其他的数,一定要找准和横坐标对应的位置,点上点,然后再画连线。上午的曲线用蓝色笔画,下午的曲线用红色笔画,做出的会更加清楚、美观。
????背景资料
????1.天气预报是在观测、记录、分析、会商的基础上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它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关系重大,了解天气预报信息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内容。观测天气主要是观测发生在对流层的天气现象。气象工作者在世界范围内有选择地建立许多大气观测点,也就是气象台站。它们大部分设置在大小城镇;在人烟稀少的地区,也可设立有人或无人观测站。
????2.全世界观测大气有统一的时间。地面一天观测8次,分别为世界时00点、03点、06点、09点、12点、15点、18点和21点;高空一天观测两次,分别为世界时00点和12点。
????3.观测的仪器是各种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风向仪等。
????4.摄氏刻度的由来:18世纪初德国仪器制度家华伦海特发明了一个玻璃水银柱温度计,柱上刻有度数,当水银因热而膨胀时,可以读出柱高的增加数。华伦海特用冰与食盐的混合物所能得出的最低温度作为他刻度的零点,按他的刻度,水的结冰读数为32度,水的沸腾读数为21度。两者距离为180度,这就是华氏温标。这种刻度很快被普遍应用,特别是在气象工作方面,因其刻度细,有利于气象测量。1730年法国博物学家列奥米尔建议结冰与沸腾之间的距离为80度,这就是摄氏度温标。不久以后瑞典天文学家提议把两者之间的距离分成100度。18世纪末法国国民公众采取摄氏刻度作为公制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国家使用这种刻度。
第三章
燃烧和灭火
哪些物体可以燃烧?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
????实验
????1.把点燃的蜡烛用杯子扣上,蜡烛会怎么样?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把木炭放在铁片上,用酒精灯加热,木炭会怎么样?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讨论
????怎样预防火灾?
????研究
????1.怎样应用这些知识去灭火?
????2.电器着火怎么办?石油液化气着火怎么办?
????3.在什么情况下,应立刻拨打“119”电话,电话接通之后应简明地说些什么?
????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火灾对人类生活的危害。
????2.使学生知道遇到火灾时的处理办法。
????3.教育学保护集体和国家财产,让学生增强防火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有关消防知识的录像带,学生实验用的火柴、烧杯、蜡烛、酒精灯、铁架台、铁片、木炭。
????学生准备好社区消防情况调查资料。
????活动建议
????1.本项活动主要围绕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可燃物、氧气、温度来进行研究。研究燃烧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不可能发生。在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和思考在遇到火灾的时候如何应对,进而增强学生的消防意识。
????2.本次活动开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在校内外或社区调查的内容向同学们汇报,进行交流。例如,学校内有哪些防火要求,有哪些灭火设备?在校外的哪些场所有防火提示和消防器材?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也有了兴趣以后,再按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专项讨论。
????3.哪些物质可以燃烧?这一问题要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相互交流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有利于他们积累知识。
????4.在学生知识更新到了什么是可燃物质以后进行实验。先做第一个实验,点燃蜡烛后,让蜡烛燃烧到正常时再把烧杯慢慢扣在蜡烛上,看看有什么现象出现。实验可以反复做几次,特别要看火焰是怎么由大变小,最后熄灭的,熄灭时有什么现象。要求学生观察要认真、仔细。这个实验主要是印证氧气是助燃剂,当烧杯里的氧气耗尽了,火焰也就熄灭了。做第二个实验时先放木炭,再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看看会有什么变化。酒精灯点燃后,不要走动,不要摆动衣袖使火焰摇晃,当加热到一定时间,木炭就会燃烧起来。这个实验说明可燃物在一定温度下可以燃烧。两个实验做完以后,先让学生讨论:通过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后再让他们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5.通过研究,学生知道了可燃物在一定温度下,有氧气助燃,就会燃烧。教师可以追问学生:可燃物缺少其中一个条件会有什么结果?使学生把刚刚得到的知识进一步进行强化,这样再导入讨论怎样预防火灾和思考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灭火,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6.灭火时要考虑到火源是什么,是一般可燃物,还是电线。可燃物是油?是木材?是化学药品?还是可燃气体?要让学生知道不同的起火原因,灭火的方法是不同的。
????7.灭火时,首先要切断火源,疏散人员。电线起火要先拉断电源;管道煤气起火要关闭阀门;石油液化气起火也要先关闭阀门,再把罐搬离现场。灭火工具、器械、材料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但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如油料起火就不能使用水去进行扑灭等。
????8.一旦发生火情,要由大人去扑灭,我们小学生可以在发现火情时及时拨打“119”电话。一般电话接通后要讲淸火情,包括起火时间、地点、起火原因、周围情况等。
第四章
预防食物中毒
通过哪些方法,可以了解到食物中毒的症状?向医生咨询向家长咨询查阅资料。
????讨论同学们交流你调查的方法和结果。
????食物中毒是什么原因引與的?其症状是什么?
????研究
????1.食物中毒是怎样发生吃了腐烂变质的食物吃了发芽的土豆吃了带有农药的食物吃了半生不熟的扁豆。
????2.怎样预防食物中毒?购买食品要看清保质期你还能说出哪些方法?发生了食物中毒怎么办?发现有人中毒要立即送到医院。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和有关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等知识。
????2.使学生学会预防食物中毒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并能参与家庭和学校饮食卫生监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食物中毒的图片或投影片、电化教学设备,变质食物、发芽的土豆等。
????2.学生带齐学校食堂卫生操作要求、饮食店的卫生公约等调查资料。
????活动建议
????1.教师在活动开始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食物中毒?你们谁有过食物中毒的经历?如果学生中有食物中毒的经历就让他说说是什么东西中毒,感觉是什么?有什么症状?是怎么治愈的?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
????2.在学生积极踊跃发言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学生可以按照书上提示的说,书上有向医生咨询、向家长咨询、查阅资料。那么大家一起讨论也是一种了解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总结。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讨论自己的调查途径、方法和结果,并把食物中毒的经过,它有哪些症状写下来。为了使学生对这些内容了解得更清楚,还可以组织他们在小组内交流。
????3.重点研究食物中毒是怎样发生的。先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然后说说是什么意思,在介绍假冒盐制品时,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集体食堂误食工业用盐,亚硝酸盐中毒引出61个阶级弟兄的故事等。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食物中毒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接下来再研究怎样预防食物中毒的范围就更广了。除了书上的两幅图所表示的以外,学生还会说出很多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他们调查的情况和内容在大家面前进行汇报。例如食堂有哪些预防措施,医院有什么关于食物中毒的宣传材料。
????4.关于发生了食物中毒怎么办?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筋.一般的情况下是马上把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治疗,危急病人就要及时拨打“120”电话,请求急救中心救治。
????背景资料
????1.食物中毒都是吃了有细菌的或有毒性的食物引起的。夏季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因此在夏季容易发生食物中毒。尤其是熟肉、牛奶、肉馅等食品放在条件下一天中细菌就会增加300倍以上。细菌大量繁殖会产生大量毒素。
????2.土豆发芽后,皮肉变绿,发紫,这时龙葵素含量增高,特别集中在芽、芽眼、皮肉和腐烂处。芽里的龙葵素含量比肉里的含量高50倍。吃了这种发芽的土豆,20分钟后即会中毒,症状为口干、发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发烧、呼吸困难、昏睡和痉挛等,因此,发芽的土豆不能食用。龙葵素呈弱碱性,烹调时加点食醋,可破坏龙葵素。
????3.扁豆含皂甙、豆素、红细胞凝集等物质,在炒煮不很熟时,吃了可发生食物中毒,特别是秋天下霜前后更容易发生,所以焖熟吃最安全。需要炒食、拌食或做馅必须用开水烫煮,待“豆气味”消失,无苦硬感,毒素才能消失。
????4.预防食物中毒最根本的一条措施是搞好食品卫生,制作食品要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肉类、海产品都要充分煮熟,不吃隔夜或变质的食物。
第五章
美化我们的环境
我们周围哪些地方需要美化?你准备怎样美化周围的环境?分小组讨论一下。
????按照小组的计划,美化我们的环境。
????活动目标
????1.使学生了解美化环境的初步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让学生自己设计美化环境方案,培养学生动手美化环境的能力。
????3.让学生知道美化环境也是环保的一个方面,向他们渗透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美化环境和环保的图片、录像带及电化教育设备。
????2.学生调查身边哪些地方需要美化,以及哪些地方美化绿化较好。对调查内容进行记录整理。
????活动建议
????1.环境的美化和绿化是不可分割的,美化包括绿化。一般来说:教室的清洁地面,摆正的桌椅,做到窗明几净,墙面没有多余的东西;操场和墙面整洁,甬道没有破损,周围有树木,绿化情况好,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居室整洁干净,布置简洁符合使用功能;小区或街道道路整洁干净,公共设施齐全,有花、有草、有树,地面不露土,墙壁不乱写乱画,不乱贴广告;古建筑维护良好,周围没有违章建筑;自然景观和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绿化良好,没有白色污染,等等。都属于美化环境的内容。学生可能提出很多方面可以美化,教师不妨耐心地听,如果说的得不够,还要给他们提示一下。
????2.讨论准备怎样美化周围的环境时,要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群策群力,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美化环境的方案。为了使这个方案能够落实,要有一个学生执笔写好方案或计划。内容要具体可行、分工明确、工作步骤清楚、有序。在学生组织实施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活动完成后要把工具放回原处,学生要洗手,要培育他们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旁边及时进行辅导,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3.学生实施自己的美化环境计划可能是在学校内,也可能是在校外,所以评价不一定能及时进行。但一定要求他们做好这项工作,因为评价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理解学生评价别人的能力远比评价自己的能力要强,只有组织互相评价才能使他们逐步养成正确认识自己、对待自己和正确认识他人、对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背景资料
????1.美化环境是人们通过劳动加以装饰或点缀使环境更加美观。组织学生参与美化我们的环境除了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提高基本素质。美化离不开绿化,绿化是人们种植树木花草,使环境优美卫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我们要把搞好美化绿化提高到环保的高度去认识,教师在辅导学生活动时要渗透环保意识。
????2.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纪念3有“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气象曰”、“世界人口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3.环境标志又称为生态标志或绿色标志,它是一种贴在产品上的图形,表明产品是绿色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体无害或损害很少。
????4.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中要从我做起。如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容器中;尽量节约文具用品,杜绝浪费;尽量不用喷发胶、喷雾除臭剂、喷雾杀虫剂等喷雾剂;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饮料杯、饭盒、筷子、塑料袋等;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